时政要闻
地处中原腹地,提起河南,很多人会首先想到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最近几年,河南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但实际上,河南还是工业大省,制造业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而最近10年来,在整个中西部地区,河南的外贸进出口也一直都排在“头部”。河南是如何做到的?作为经济大省,又将在未来展现怎样的担当?先去看看今年以来,河南在传统阵地——农业领域发生的新变化。
做大农业创“芯” 打造农业强省
隆冬时节,河南神农种业实验室里依旧繁忙,研究员们正抓紧给小麦做“DNA基因筛选”,研发新的小麦种子。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齐学礼:现阶段,我们在神农种业实验室一流课题的支持下,开展了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对优异基因的定向改良,比如说我们创制适用于糖尿病人食用的小麦。
这个刚运行一年多的省级种业实验室,已经组建了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芝麻、畜禽等6支核心研发团队,发掘到了3个优异新基因,育成了4个小麦新品种。目前,河南像这样的省部级以上农业领域创新平台已经超过50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1%,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俊忠: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我们正在全力打造种业强省。建设一批农作物、畜禽、水产等良种繁育基地,形成分工合作、紧密衔接的现代种业发展格局,促进河南农业的大发展。
种业兴则农业兴,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57.87亿斤,位居全国第二,比上年增产49.03亿斤,增长3.7%。与此同时,河南还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今年4月,总规划面积为1476平方千米的“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正式印发,河南开始全力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
在河南镇平县想念食品智能产业园里,无人值守的收储系统实现了小麦收购24小时全自动化;电子麦粒色选机可精准剔除病斑异色的小麦;自动化面粉磨制生产车间,可根据需求将小麦转化成4种不同成分的面粉,再进行组合搭配。
想念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常旭东:一粒小麦可以给它分成137个不同的出粉部位,再根据每一个出粉部位的粉质特性不同,我们进行一个同质合并,从而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
这家河南的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承担了多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了近400个单品,已拥有90多项生产技术专利。今年前11个月,销售额超过了20亿。
壮大市场主体,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河南加快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高效承接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带动全省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目前,河南创建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23个,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0家。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39.94亿元,增长4.7%。
科技创新赋能 跑出制造业“加速度”
除了农业,盾构机、大型拖拉机、特高压装备,这些高端产品,被称为“中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都已经成为河南的新名片。
如今的河南,已经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然而“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依然突出。要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跨越,如何破解难题,迈过这道坎?来看制造大省河南在创新突破领域的努力。
在位于郑州的黄河超算中心,利用卫星遥感和物联网感知等先进技术,科研团队把黄河“装进”了计算机,也为黄河保护治理装上了“最强大脑”。这是黄河实验室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最重要的成果。实验室整合了全国多家科研力量,开发出一系列智能防汛系统,把防汛决策时间从2到3天缩短到半天。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信息工程中心主任 夏润亮:它将这个“产、学、研、用”的资源进行了一个有效的整合,大家在一起各自发挥技术所长,把物理流域的全要素和水利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模拟和智慧化决策。
在河南,“创新”正在以集群化、平台化的方式发展。今年以来,河南加快推进省级实验室体系的重构重塑:挂牌运行7家省级实验室,新组建6个研究所、15个省级产业研究院,形成以实验室为核心、优质高端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助力制造业跑出“加速度”。
临近年底,位于郑州的这家工厂里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工人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眼前这台大型硬岩掘进机将在年底前完成所有组装,交付韩国客户。
在这家企业里,诞生过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矩形盾构机、世界首台竖井硬岩掘进机,而这背后,都离不开创新的力量。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科技部科长 郝素峰:每年的科研投入4亿元,针对隧道掘进机关键核心基础部件“卡脖子”技术难题,成立了重大专项研究院,在中央和河南省政府的支持下,持续开展科技攻关。
需要解决“卡脖子”难题的不止这一家企业。针对盾构机、新能源、智能传感器等12个行业领域里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河南牵头成立了12家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深度融合高校、科研院所,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形成千万级的产业链集群。而今年以来,真金白银也在加速投向创新领域。
河南科技厅厅长 陈向平:今年前11个月全省财政科技支出304亿元,增长15.6%;全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2.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接近52%,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如今,河南已经拥有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两个万亿级产业和1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出207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面向未来,河南省正在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10大集群、30个重点产业链。
加大物流枢纽建设 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河南的外贸总量却连续10年位居中部第一位,2022年,在外部需求持续走弱的不利情况下,河南的外贸表现依然十分抢眼。
内陆省份变身为开放“前沿”,来看河南如何抓住机遇,打造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在郑州机场,满载服装、鞋帽的国际货运航班准时起飞,飞往巴黎,机舱内搭载的是3天前佛山企业刚刚完成的海外订单。
河南梦龙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关务经理 董华帅:9月份跨境电商专线开通以来,每天有10万个包裹,将近100吨货物,从郑州的机场发往全球各地。我们选择把服装供应链重心放在郑州机场,主要就是看中郑州现在国内和国际双重综合区位优势。
今年以来,新增了郑州到巴西、智利、加拿大、俄罗斯航线,通航国外城市已达46个,跨境电商包机实现每周21班,成为全国服装快销品、跨境电商、快邮件、汽车零配件的重要进出口口岸。
不只是航空,依托中部的地域优势,今年以来,河南不断加大物流枢纽建设,目前已经建成郑州陆港型、南阳商贸服务型、洛阳生产服务型等六大国家物流枢纽,数量上稳居全国第一。目前,这些国家物流枢纽已经覆盖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打造出数字班列、恒温班列等河南特色,境内外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
与此同时,河南围绕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加大口岸创新升级,提高运转效率,降低成本。在郑州国际陆港,“自动运抵”“网上调拨”“全景AR鹰眼”等系统研发上线,让货物出口的通关时间从平均2小时压缩到了平均30分钟。
郑州车站海关关长 田艳萍:出口提前申报、运抵自动放行,缩短场内等待时长24小时。允许进口货物多种分拨路线,运输成本减少425元每箱,时间减少3小时。压缩货物场站堆存时间,场站周转率提升了30%。
不断创新升级的口岸枢纽优势、高效运转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外贸进出口企业落户河南,截至2022年底,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总数超过了1万家。今年前11个月,河南外贸进出口总值7709.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对其他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郑州海关党委书记 于洋:目前,河南省已经建成了航空、铁路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和药品、汽车等10个功能性口岸,空、陆、海、网四条“丝路”通达全球,推动河南省更好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保持竞进姿态 勇挑大梁重任
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考验前所未有。但河南经济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好于预期,保持了稳定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初步核算河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7%,高出全国0.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经济总量将跃上6万亿元的新台阶。
经济大省带头“打样”拼经济,河南正在用责无旁贷的责任担当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国家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总台央视记者 岳群 丁雅妮 朱继华 袁圆 张芷旖 齐鹤 谢岩鹏 曹梓 樊兵山 刁杰 赵磊 河南台 郑州台 漯河台)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地处中原腹地,提起河南,很多人会首先想到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最近几年,河南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但实际上,河南还是工业大省,制造业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而最近10年来,在整个中西部地区,河南的外贸进出口也一直都排在“头部”。河南是如何做到的?作为经济大省,又将在未来展现怎样的担当?先去看看今年以来,河南在传统阵地——农业领域发生的新变化。
做大农业创“芯” 打造农业强省
隆冬时节,河南神农种业实验室里依旧繁忙,研究员们正抓紧给小麦做“DNA基因筛选”,研发新的小麦种子。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齐学礼:现阶段,我们在神农种业实验室一流课题的支持下,开展了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对优异基因的定向改良,比如说我们创制适用于糖尿病人食用的小麦。
这个刚运行一年多的省级种业实验室,已经组建了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芝麻、畜禽等6支核心研发团队,发掘到了3个优异新基因,育成了4个小麦新品种。目前,河南像这样的省部级以上农业领域创新平台已经超过50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1%,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俊忠: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我们正在全力打造种业强省。建设一批农作物、畜禽、水产等良种繁育基地,形成分工合作、紧密衔接的现代种业发展格局,促进河南农业的大发展。
种业兴则农业兴,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57.87亿斤,位居全国第二,比上年增产49.03亿斤,增长3.7%。与此同时,河南还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今年4月,总规划面积为1476平方千米的“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正式印发,河南开始全力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
在河南镇平县想念食品智能产业园里,无人值守的收储系统实现了小麦收购24小时全自动化;电子麦粒色选机可精准剔除病斑异色的小麦;自动化面粉磨制生产车间,可根据需求将小麦转化成4种不同成分的面粉,再进行组合搭配。
想念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常旭东:一粒小麦可以给它分成137个不同的出粉部位,再根据每一个出粉部位的粉质特性不同,我们进行一个同质合并,从而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
这家河南的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承担了多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了近400个单品,已拥有90多项生产技术专利。今年前11个月,销售额超过了20亿。
壮大市场主体,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河南加快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高效承接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带动全省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目前,河南创建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23个,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0家。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39.94亿元,增长4.7%。
科技创新赋能 跑出制造业“加速度”
除了农业,盾构机、大型拖拉机、特高压装备,这些高端产品,被称为“中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都已经成为河南的新名片。
如今的河南,已经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然而“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依然突出。要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跨越,如何破解难题,迈过这道坎?来看制造大省河南在创新突破领域的努力。
在位于郑州的黄河超算中心,利用卫星遥感和物联网感知等先进技术,科研团队把黄河“装进”了计算机,也为黄河保护治理装上了“最强大脑”。这是黄河实验室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最重要的成果。实验室整合了全国多家科研力量,开发出一系列智能防汛系统,把防汛决策时间从2到3天缩短到半天。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信息工程中心主任 夏润亮:它将这个“产、学、研、用”的资源进行了一个有效的整合,大家在一起各自发挥技术所长,把物理流域的全要素和水利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模拟和智慧化决策。
在河南,“创新”正在以集群化、平台化的方式发展。今年以来,河南加快推进省级实验室体系的重构重塑:挂牌运行7家省级实验室,新组建6个研究所、15个省级产业研究院,形成以实验室为核心、优质高端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助力制造业跑出“加速度”。
临近年底,位于郑州的这家工厂里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工人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眼前这台大型硬岩掘进机将在年底前完成所有组装,交付韩国客户。
在这家企业里,诞生过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矩形盾构机、世界首台竖井硬岩掘进机,而这背后,都离不开创新的力量。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科技部科长 郝素峰:每年的科研投入4亿元,针对隧道掘进机关键核心基础部件“卡脖子”技术难题,成立了重大专项研究院,在中央和河南省政府的支持下,持续开展科技攻关。
需要解决“卡脖子”难题的不止这一家企业。针对盾构机、新能源、智能传感器等12个行业领域里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河南牵头成立了12家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深度融合高校、科研院所,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形成千万级的产业链集群。而今年以来,真金白银也在加速投向创新领域。
河南科技厅厅长 陈向平:今年前11个月全省财政科技支出304亿元,增长15.6%;全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2.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接近52%,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如今,河南已经拥有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两个万亿级产业和1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出207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面向未来,河南省正在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10大集群、30个重点产业链。
加大物流枢纽建设 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河南的外贸总量却连续10年位居中部第一位,2022年,在外部需求持续走弱的不利情况下,河南的外贸表现依然十分抢眼。
内陆省份变身为开放“前沿”,来看河南如何抓住机遇,打造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在郑州机场,满载服装、鞋帽的国际货运航班准时起飞,飞往巴黎,机舱内搭载的是3天前佛山企业刚刚完成的海外订单。
河南梦龙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关务经理 董华帅:9月份跨境电商专线开通以来,每天有10万个包裹,将近100吨货物,从郑州的机场发往全球各地。我们选择把服装供应链重心放在郑州机场,主要就是看中郑州现在国内和国际双重综合区位优势。
今年以来,新增了郑州到巴西、智利、加拿大、俄罗斯航线,通航国外城市已达46个,跨境电商包机实现每周21班,成为全国服装快销品、跨境电商、快邮件、汽车零配件的重要进出口口岸。
不只是航空,依托中部的地域优势,今年以来,河南不断加大物流枢纽建设,目前已经建成郑州陆港型、南阳商贸服务型、洛阳生产服务型等六大国家物流枢纽,数量上稳居全国第一。目前,这些国家物流枢纽已经覆盖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打造出数字班列、恒温班列等河南特色,境内外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
与此同时,河南围绕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加大口岸创新升级,提高运转效率,降低成本。在郑州国际陆港,“自动运抵”“网上调拨”“全景AR鹰眼”等系统研发上线,让货物出口的通关时间从平均2小时压缩到了平均30分钟。
郑州车站海关关长 田艳萍:出口提前申报、运抵自动放行,缩短场内等待时长24小时。允许进口货物多种分拨路线,运输成本减少425元每箱,时间减少3小时。压缩货物场站堆存时间,场站周转率提升了30%。
不断创新升级的口岸枢纽优势、高效运转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外贸进出口企业落户河南,截至2022年底,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总数超过了1万家。今年前11个月,河南外贸进出口总值7709.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对其他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郑州海关党委书记 于洋:目前,河南省已经建成了航空、铁路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和药品、汽车等10个功能性口岸,空、陆、海、网四条“丝路”通达全球,推动河南省更好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保持竞进姿态 勇挑大梁重任
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考验前所未有。但河南经济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好于预期,保持了稳定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初步核算河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7%,高出全国0.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经济总量将跃上6万亿元的新台阶。
经济大省带头“打样”拼经济,河南正在用责无旁贷的责任担当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国家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总台央视记者 岳群 丁雅妮 朱继华 袁圆 张芷旖 齐鹤 谢岩鹏 曹梓 樊兵山 刁杰 赵磊 河南台 郑州台 漯河台)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