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过年·“非”一般的河南年④|一把面团塑万象 巧手捏出多彩生活
更新时间:2023-1-24 21:08:1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大河网讯 面粉本是家庭里的常见食材,在工艺匠人手中,却可以变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面塑。

  手里捏着一根竹签,红、黑、白、黄等各色面团在十指间经过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一个栩栩如生的“玉兔”形象便在手艺人宋展克手中诞生,精致手工面塑“塑”出的浓浓年味扑面而来。

  “这个作品叫吉祥兔,寓意着吉祥美好,2023年是兔年,所以我就想着制作一个新年玉兔的形象,祝大家兔年吉祥、福气多多。”宋展克拿着刚完成的“玉兔”介绍说。

  从面粉到艺术作品,巧手捏出世间百态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在洛阳市老城区老集的一间工作室内,从面粉到艺术的传奇,每天都在上演。

  “面塑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糯米粉,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宋展克说。“这样制作出来的成品保存时间更长久,可以存放10年、20年,甚至可以永久保存。”

  2021年9月19日,宋展克的面塑亮相河南“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秋奇妙游》开篇中,仅仅几秒钟的镜头,一组组充满灵气的面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头戴金冠、脚踩云履的孙悟空,金刚怒目的四大天王,簪花抱琴的亭亭仕女……每一尊面塑,一颦一笑、一怒一嗔,栩栩如生。

  面塑制作中最难的地方,就是人物的面部塑造,“人物是否生动全看面部细节,我在开始创作时经常会从各种渠道观察人物神态。”宋展克说。面塑往往需要其它工艺的配合,比如木工技法就会被运用在作品底座、配件等,即便是小到一个拇指般的凳子,宋展克也力争一比一还原,“木头衔接用的都是榫卯结构,越小的物品越难制作”。

  在宋展克的工作室内,面塑不光被安排呈现传统的福、禄、寿、天王、仙子等形象,也有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国漫大圣、二郎神,定制的二次元游戏手办、情侣小像等,更有抗疫医务工作者和今年火遍全网的唐宫夜宴小姐姐。

  宋展克更喜爱河南元素。“我很了解牡丹花、包公、豫剧等这些河南元素,河南有许多值得塑造的形象。”通过数十载的朝夕相处和研究,宋展克认为,面塑已成为自己认知社会、思考当下的载体。

  在创新中传承,让更多人爱上面塑

  宋展克是“宋氏面塑”的第四代传承人,“小时候每天看着爷爷捏面人,耳濡目染,12岁就开始学习面塑了。”

  16岁那年,宋展克到天津学习进修面塑技艺。2014年回到家乡洛阳潜心研究面塑技艺,并开班授徒。一路坚持下来,如今,已是有20年技艺积累的“老手艺人”了。

  2020年8月,宋展克被评为洛阳市宋氏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爱上面塑可能是一分钟的事,但传承却是一辈子的事。”宋展克说。

  “对于面塑,我与我的祖辈、父辈不同。不仅专注技法传承,还喜欢不断尝试创作新的作品,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宋展克说。

  “在我看来,传统的工艺与最前沿的时尚之间的距离,并没有那么远。”宋展克认为,一份笃定的热爱,一种大胆的创意,一次跨界的合作,都可以拉近这两者的距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老手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他和许多非遗传承人一样,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宋展克介绍,通过短视频发布面塑制作过程,自己收获了不少粉丝,天南海北的人都会在网络上与他进行探讨,在私信来往中,也时常会收到定制面塑的询单。凭着精湛的手艺,他拥有了不少徒弟,一直在为宋氏面塑的传承努力,希望有更多的人爱上面塑。

  “如今中国风、国潮范儿逐渐成为主流审美,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和探索非遗文化。”在宋展克看来,非遗传承不单单是非遗传承人的任务,每一位非遗爱好者都可以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人。(张家祺)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过年·“非”一般的河南年④|一把面团塑万象 巧手捏出多彩生活
    2023-1-24 21:08:1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大河网讯 面粉本是家庭里的常见食材,在工艺匠人手中,却可以变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面塑。

      手里捏着一根竹签,红、黑、白、黄等各色面团在十指间经过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一个栩栩如生的“玉兔”形象便在手艺人宋展克手中诞生,精致手工面塑“塑”出的浓浓年味扑面而来。

      “这个作品叫吉祥兔,寓意着吉祥美好,2023年是兔年,所以我就想着制作一个新年玉兔的形象,祝大家兔年吉祥、福气多多。”宋展克拿着刚完成的“玉兔”介绍说。

      从面粉到艺术作品,巧手捏出世间百态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在洛阳市老城区老集的一间工作室内,从面粉到艺术的传奇,每天都在上演。

      “面塑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糯米粉,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宋展克说。“这样制作出来的成品保存时间更长久,可以存放10年、20年,甚至可以永久保存。”

      2021年9月19日,宋展克的面塑亮相河南“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秋奇妙游》开篇中,仅仅几秒钟的镜头,一组组充满灵气的面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头戴金冠、脚踩云履的孙悟空,金刚怒目的四大天王,簪花抱琴的亭亭仕女……每一尊面塑,一颦一笑、一怒一嗔,栩栩如生。

      面塑制作中最难的地方,就是人物的面部塑造,“人物是否生动全看面部细节,我在开始创作时经常会从各种渠道观察人物神态。”宋展克说。面塑往往需要其它工艺的配合,比如木工技法就会被运用在作品底座、配件等,即便是小到一个拇指般的凳子,宋展克也力争一比一还原,“木头衔接用的都是榫卯结构,越小的物品越难制作”。

      在宋展克的工作室内,面塑不光被安排呈现传统的福、禄、寿、天王、仙子等形象,也有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国漫大圣、二郎神,定制的二次元游戏手办、情侣小像等,更有抗疫医务工作者和今年火遍全网的唐宫夜宴小姐姐。

      宋展克更喜爱河南元素。“我很了解牡丹花、包公、豫剧等这些河南元素,河南有许多值得塑造的形象。”通过数十载的朝夕相处和研究,宋展克认为,面塑已成为自己认知社会、思考当下的载体。

      在创新中传承,让更多人爱上面塑

      宋展克是“宋氏面塑”的第四代传承人,“小时候每天看着爷爷捏面人,耳濡目染,12岁就开始学习面塑了。”

      16岁那年,宋展克到天津学习进修面塑技艺。2014年回到家乡洛阳潜心研究面塑技艺,并开班授徒。一路坚持下来,如今,已是有20年技艺积累的“老手艺人”了。

      2020年8月,宋展克被评为洛阳市宋氏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爱上面塑可能是一分钟的事,但传承却是一辈子的事。”宋展克说。

      “对于面塑,我与我的祖辈、父辈不同。不仅专注技法传承,还喜欢不断尝试创作新的作品,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宋展克说。

      “在我看来,传统的工艺与最前沿的时尚之间的距离,并没有那么远。”宋展克认为,一份笃定的热爱,一种大胆的创意,一次跨界的合作,都可以拉近这两者的距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老手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他和许多非遗传承人一样,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宋展克介绍,通过短视频发布面塑制作过程,自己收获了不少粉丝,天南海北的人都会在网络上与他进行探讨,在私信来往中,也时常会收到定制面塑的询单。凭着精湛的手艺,他拥有了不少徒弟,一直在为宋氏面塑的传承努力,希望有更多的人爱上面塑。

      “如今中国风、国潮范儿逐渐成为主流审美,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和探索非遗文化。”在宋展克看来,非遗传承不单单是非遗传承人的任务,每一位非遗爱好者都可以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人。(张家祺)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