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青”舞飞扬⑨丨刘勇:突破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瓶颈 为国家奉献“光和热”
    更新时间:2023-4-20 20:18:22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中原大地迅速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热潮。河南共青团联合大河网推出《“青”舞飞扬》系列报道,聚焦河南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学报告、抓落实、坚定信心再出发,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大河网讯 “煤矿瓦斯灾害治理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也是国家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只有治理好了瓦斯,才能安全采煤,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虽然艰苦,但一线的矿工、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科研工作者仍然热爱着这份职业,只因为能够为国家奉献光和热。”4月19日,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勇告诉记者。

    出生于1984年的刘勇现年39岁,日常主要从事煤矿瓦斯灾害防控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控”教育部创新团队主要成员,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12项。

    突破极软和极硬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瓶颈

    “我具体的研究内容是如何将煤层里的瓦斯高效地抽采出来,瓦斯抽采出来了,既能当作清洁能源,又防治了瓦斯事故的发生,还减少了瓦斯排空造成的温室效应。”刘勇介绍,抽采瓦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量的瓦斯吸附在纳米级的孔隙中,不给瓦斯提供畅通的流动通道,它是不容易从煤层中出来的。

    针对不同煤层的特点,刘勇研发了低压高超声速磨料空气射流扩孔增透技术、磨料水射流割缝增透技术和气动柔性刀具扩孔卸压增透技术,突破了极软和极硬煤层瓦斯高效抽采的技术瓶颈。

    “尤其是磨料空气射流破岩技术,破岩能耗较低,效率较高,是磨料水射流破岩效率的十几倍,是目前能够应用于工程的效率最高的非刀具破岩技术。”刘勇表示,这项技术能够解决隧道掘进、金属矿开采中的许多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扎根煤矿一线 突破煤炭开采“卡脖子”技术

    我省作为国家主要煤炭工业基地之一,不仅为国家提供了能源保障,而且也是国家焦煤主产地之一,有力支撑了我国钢铁工业和化工行业的发展。因此,煤炭的安全生产对我省高质量发展极其重要。

    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刘勇认为,他所从事的研究一定要以国家能源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煤炭开采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不仅要扎根煤矿现场一线,更要占领科技前沿。“要做到科研问题来源于工程,科研成果服务于工程。既要脚踏实地,又不固步自封,既要科技引领,又不好高骛远,把更好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服务于煤炭开采,助力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刘勇感慨,煤炭科研工作可能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光鲜亮丽”,想要取得科技创新,必须像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一样,从煤矿一线中追根溯源,深刻体会问题的本质,让科技创新成果在工程现场中扎根发芽。当它千里飘香的时候,当它产生的光和热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你也一样“光鲜亮丽”。

    在老一辈筑就的科研大厦上继续攀登高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保障能源正常供应。作为煤炭科技工作者,刘勇坦言,对此“备受鼓舞,也倍感压力。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突破煤炭开采卡脖子技术,不断提升煤炭开采科技水平,保障煤炭能源供给,保障我国能源战略的顺利实施”。

    刘勇认为,在煤炭行业进行科技创新,首先源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了解这个行业对人民和国家的重要性,把这个前提当作原动力,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遵循基本的科研规律,才能取得能够服务于国家的创新成果。

    “科学的道路没有终点,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需要继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在他们所筑就的科研大厦的基础上继续攀登高峰。同时,也要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培养更多的青年才俊投入到煤炭科学研究工作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个行业、热爱这个行业,为国家的能源安全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这是刘勇的初心和使命。(刘高雅 李东宝/文 杨鑫阳/视频)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青”舞飞扬⑨丨刘勇:突破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瓶颈 为国家奉献“光和热”
    2023-4-20 20:18:22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中原大地迅速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热潮。河南共青团联合大河网推出《“青”舞飞扬》系列报道,聚焦河南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学报告、抓落实、坚定信心再出发,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大河网讯 “煤矿瓦斯灾害治理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也是国家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只有治理好了瓦斯,才能安全采煤,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虽然艰苦,但一线的矿工、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科研工作者仍然热爱着这份职业,只因为能够为国家奉献光和热。”4月19日,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勇告诉记者。

    出生于1984年的刘勇现年39岁,日常主要从事煤矿瓦斯灾害防控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控”教育部创新团队主要成员,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12项。

    突破极软和极硬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瓶颈

    “我具体的研究内容是如何将煤层里的瓦斯高效地抽采出来,瓦斯抽采出来了,既能当作清洁能源,又防治了瓦斯事故的发生,还减少了瓦斯排空造成的温室效应。”刘勇介绍,抽采瓦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量的瓦斯吸附在纳米级的孔隙中,不给瓦斯提供畅通的流动通道,它是不容易从煤层中出来的。

    针对不同煤层的特点,刘勇研发了低压高超声速磨料空气射流扩孔增透技术、磨料水射流割缝增透技术和气动柔性刀具扩孔卸压增透技术,突破了极软和极硬煤层瓦斯高效抽采的技术瓶颈。

    “尤其是磨料空气射流破岩技术,破岩能耗较低,效率较高,是磨料水射流破岩效率的十几倍,是目前能够应用于工程的效率最高的非刀具破岩技术。”刘勇表示,这项技术能够解决隧道掘进、金属矿开采中的许多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扎根煤矿一线 突破煤炭开采“卡脖子”技术

    我省作为国家主要煤炭工业基地之一,不仅为国家提供了能源保障,而且也是国家焦煤主产地之一,有力支撑了我国钢铁工业和化工行业的发展。因此,煤炭的安全生产对我省高质量发展极其重要。

    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刘勇认为,他所从事的研究一定要以国家能源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煤炭开采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不仅要扎根煤矿现场一线,更要占领科技前沿。“要做到科研问题来源于工程,科研成果服务于工程。既要脚踏实地,又不固步自封,既要科技引领,又不好高骛远,把更好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服务于煤炭开采,助力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刘勇感慨,煤炭科研工作可能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光鲜亮丽”,想要取得科技创新,必须像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一样,从煤矿一线中追根溯源,深刻体会问题的本质,让科技创新成果在工程现场中扎根发芽。当它千里飘香的时候,当它产生的光和热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你也一样“光鲜亮丽”。

    在老一辈筑就的科研大厦上继续攀登高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保障能源正常供应。作为煤炭科技工作者,刘勇坦言,对此“备受鼓舞,也倍感压力。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突破煤炭开采卡脖子技术,不断提升煤炭开采科技水平,保障煤炭能源供给,保障我国能源战略的顺利实施”。

    刘勇认为,在煤炭行业进行科技创新,首先源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了解这个行业对人民和国家的重要性,把这个前提当作原动力,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遵循基本的科研规律,才能取得能够服务于国家的创新成果。

    “科学的道路没有终点,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需要继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在他们所筑就的科研大厦的基础上继续攀登高峰。同时,也要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培养更多的青年才俊投入到煤炭科学研究工作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个行业、热爱这个行业,为国家的能源安全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这是刘勇的初心和使命。(刘高雅 李东宝/文 杨鑫阳/视频)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