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考古发现 | 伫立州桥 回望东京梦华
    更新时间:2023-8-10 9:34:23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见习记者 张魏

      8月9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发现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开封州桥遗址。州桥,因其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从发掘开始就吸引了世人的注目,“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站立在州桥遗址,望着汴河两岸石壁上雕刻的逆水而上的海马仙鹤,仿佛看到了飞驰而过的开封州桥历史,曾经的繁华与沉寂。

      州桥是古代开封城市中轴线跨越隋唐大运河的一座桥梁,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历经唐、五代、北宋、金、元、明六朝,使用时间共计800余年,历经多次重修,从木构梁桥到石柱梁桥、再到砖石拱桥,最终淤没于明末1642年洪水灌城。

      为支持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18年10月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进行了州桥及附近汴河遗迹的发掘,取得了重大的考古发现。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三营介绍,开封州桥是北宋都城东京的地标性建筑。这次考古发现成果众多,特别是在州桥发现了桥两侧的海马仙鹤,展示了北宋御街以及州桥这种高规格建筑的富丽堂皇,也见证了北宋时期文明的发展高度。

      在考古发掘文物库房内,记者见到了琳琅满目的历代瓷器。

      州桥遗址出土各种文物标本6万多件,其中瓷器标本5.6万多件,涵盖了宋代以后的众多窑口。这些瓷器来自全国各地,见证着州桥一带商业的繁荣。

      北宋建立之后,社会稳定,商业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都城东京,人口急剧膨胀,最多时达百万之巨,汴河成了京师的生命线,城内围绕汴河形成了运河经济带与河市,御街上的州桥跨于汴河之上,围绕州桥及相国寺形成了东京城内最大的商业中心、重要的城市社会活动中心。

      著名学者程民生说,州桥是东京城的交通要道、节日庆典欢聚的广场、雇佣买卖的场所、运粮征税的节点,也是风景如画的景致、奇闻轶事的发生地,承载着文人士子的情怀、故国旧人的寄托。

      可以不夸张地说,州桥是北宋时期中国乃至全世界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桥”。

      南宋时期,开封的州桥在背井南迁的宋人眼中已经成了家国的象征。金元时期,州桥一直正常使用,只是渐渐失去了以往的光彩与活力。明代初期,为了运河漕运需要,州桥进行了改建,将平桥改为拱桥以通舟船。明初运河的疏浚,带来了明代开封府城昙花一现的短暂复兴,但明末运河的淤塞,崇祯十五年的洪水灌城,使得州桥从此不见天日,也使开封城走入了最低潮。

      8月9日下午,记者一行迈进开封博物馆新馆大门,抬头便看到宋徽宗的“瑞鹤图”,那一群曾经无数次飞过州桥的仙鹤见证过这座城市的繁荣。

      开封博物馆新馆的基本陈列《东京梦华》浓墨重彩地展示了开封在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城市面貌情况,《清明上河图》《天下首府》和《宋代科技》专题陈列,让参观者更加全面了解到宋代生活、府衙文化及北宋科技的突出成就。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大运河给开封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开放包容的文化。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曾广庆说,开封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宋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与周边国家进行广泛的政治、商业、文化交流,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开封在北宋时期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开封州桥从一座建筑,逐渐变成社会中心,继而成为一种政治、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功能无限放大,集聚着东京文化,承载着东京城的精神。重见天日的州桥遗址已经成为开封旅游研学的热点,以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为依托,大力发展遗产旅游,必将使州桥成为开封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要支撑。

      州桥重回世人面前,它将再次成为古城复兴的历史见证。

    文章编辑:刘鸣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考古发现 | 伫立州桥 回望东京梦华
    2023-8-10 9:34:23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见习记者 张魏

      8月9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发现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开封州桥遗址。州桥,因其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从发掘开始就吸引了世人的注目,“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站立在州桥遗址,望着汴河两岸石壁上雕刻的逆水而上的海马仙鹤,仿佛看到了飞驰而过的开封州桥历史,曾经的繁华与沉寂。

      州桥是古代开封城市中轴线跨越隋唐大运河的一座桥梁,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历经唐、五代、北宋、金、元、明六朝,使用时间共计800余年,历经多次重修,从木构梁桥到石柱梁桥、再到砖石拱桥,最终淤没于明末1642年洪水灌城。

      为支持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18年10月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进行了州桥及附近汴河遗迹的发掘,取得了重大的考古发现。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三营介绍,开封州桥是北宋都城东京的地标性建筑。这次考古发现成果众多,特别是在州桥发现了桥两侧的海马仙鹤,展示了北宋御街以及州桥这种高规格建筑的富丽堂皇,也见证了北宋时期文明的发展高度。

      在考古发掘文物库房内,记者见到了琳琅满目的历代瓷器。

      州桥遗址出土各种文物标本6万多件,其中瓷器标本5.6万多件,涵盖了宋代以后的众多窑口。这些瓷器来自全国各地,见证着州桥一带商业的繁荣。

      北宋建立之后,社会稳定,商业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都城东京,人口急剧膨胀,最多时达百万之巨,汴河成了京师的生命线,城内围绕汴河形成了运河经济带与河市,御街上的州桥跨于汴河之上,围绕州桥及相国寺形成了东京城内最大的商业中心、重要的城市社会活动中心。

      著名学者程民生说,州桥是东京城的交通要道、节日庆典欢聚的广场、雇佣买卖的场所、运粮征税的节点,也是风景如画的景致、奇闻轶事的发生地,承载着文人士子的情怀、故国旧人的寄托。

      可以不夸张地说,州桥是北宋时期中国乃至全世界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桥”。

      南宋时期,开封的州桥在背井南迁的宋人眼中已经成了家国的象征。金元时期,州桥一直正常使用,只是渐渐失去了以往的光彩与活力。明代初期,为了运河漕运需要,州桥进行了改建,将平桥改为拱桥以通舟船。明初运河的疏浚,带来了明代开封府城昙花一现的短暂复兴,但明末运河的淤塞,崇祯十五年的洪水灌城,使得州桥从此不见天日,也使开封城走入了最低潮。

      8月9日下午,记者一行迈进开封博物馆新馆大门,抬头便看到宋徽宗的“瑞鹤图”,那一群曾经无数次飞过州桥的仙鹤见证过这座城市的繁荣。

      开封博物馆新馆的基本陈列《东京梦华》浓墨重彩地展示了开封在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城市面貌情况,《清明上河图》《天下首府》和《宋代科技》专题陈列,让参观者更加全面了解到宋代生活、府衙文化及北宋科技的突出成就。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大运河给开封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开放包容的文化。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曾广庆说,开封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宋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与周边国家进行广泛的政治、商业、文化交流,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开封在北宋时期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开封州桥从一座建筑,逐渐变成社会中心,继而成为一种政治、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功能无限放大,集聚着东京文化,承载着东京城的精神。重见天日的州桥遗址已经成为开封旅游研学的热点,以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为依托,大力发展遗产旅游,必将使州桥成为开封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要支撑。

      州桥重回世人面前,它将再次成为古城复兴的历史见证。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