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大美河南 扑面而来
    更新时间:2023-8-31 11:01:06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微信图片_20230831092447.jpg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勇

      生态兴则文明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努力走出生态大省、绿色强省的新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众志成城、克难攻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河南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

    微信图片_20230831092554.jpg

      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河南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省上下形成了党委统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全省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表示。

      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文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印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出台35部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修订)26项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基本完成了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同时,我省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开展四轮次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全国率先实现12369举报电话“全省一号通”,发现并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此外,我省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生态补偿制度,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保信用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绿色发展评价排行、绩效分级管理,建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监测监控信息网络。

      由此,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形成。

    微信图片_20230831092413.jpg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8月30日一早,田俊岳像往常一样来到信阳市浉河北岸的奥林匹克公园晨练。今年6月底,信阳市四水同治及城市供水工程浉河景观带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浉河两岸美景如画。

      “环境美了,空气好了,每天来奥林匹克公园晨练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工程建设者,河南水投申城四水同治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俊岳颇感欣慰。据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今年7月份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显示,信阳排名第一。

      “始终把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凝聚攻坚合力,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周峰坦言。2022年,我省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比2014年下降42.7%、41.9%,优良天数比2014年增加59天,环境空气质量进入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坚持“增好水”、着力“治差水”、坚决“守饮水”,我省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截至2022年年底,国家考核河南省的160个水质断面中,Ⅰ—Ⅲ类占81.9%,全省水环境质量处于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坚持分类“管”,实施精准“控”,加强源头“防”,我省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2019年以来,全省连续4年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随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新时代十年来,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约37.3%,以年均1.3%的能源消费增幅保障了年均7%左右的经济增长。

    微信图片_20230831092440.jpg

      重大国家战略保障有力

      初秋时节,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水清清,草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这是我省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省在全流域率先实施《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持续提高黄河流域水质水平。”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杜庆海介绍,在省际,2021年4月,河南省与山东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因水质改善显著,我省先后获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在省内,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在主要支流开展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不断激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在动力。

      通过坚持系统综合治理,我省在黄河流域规范化建设了28个市级、49个县级、290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我们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累计徒步4000多公里,最终确认河南境内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2258个,为全面摸清黄河入河排污状况,守好入河最后一道防线奠定了基础。”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副局长许喆说。

      2020年以来,我省持续排查整治黄河流域环境问题和风险隐患1万多个,问题发现率由57.54%逐步下降至4.11%;黄河出豫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劣V类水质断面稳定消除。

      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2014年全面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保障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如今,随着中华秋沙鸭、疣鼻天鹅等珍稀动物在河南安家,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生态美景越来越多。

      大美河南,扑面而来。


    文章编辑:李润生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大美河南 扑面而来
    2023-8-31 11:01:06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微信图片_20230831092447.jpg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勇

      生态兴则文明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努力走出生态大省、绿色强省的新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众志成城、克难攻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河南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

    微信图片_20230831092554.jpg

      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河南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省上下形成了党委统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全省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表示。

      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文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印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出台35部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修订)26项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基本完成了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同时,我省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开展四轮次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全国率先实现12369举报电话“全省一号通”,发现并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此外,我省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生态补偿制度,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保信用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绿色发展评价排行、绩效分级管理,建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监测监控信息网络。

      由此,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形成。

    微信图片_20230831092413.jpg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8月30日一早,田俊岳像往常一样来到信阳市浉河北岸的奥林匹克公园晨练。今年6月底,信阳市四水同治及城市供水工程浉河景观带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浉河两岸美景如画。

      “环境美了,空气好了,每天来奥林匹克公园晨练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工程建设者,河南水投申城四水同治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俊岳颇感欣慰。据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今年7月份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显示,信阳排名第一。

      “始终把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凝聚攻坚合力,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周峰坦言。2022年,我省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比2014年下降42.7%、41.9%,优良天数比2014年增加59天,环境空气质量进入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坚持“增好水”、着力“治差水”、坚决“守饮水”,我省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截至2022年年底,国家考核河南省的160个水质断面中,Ⅰ—Ⅲ类占81.9%,全省水环境质量处于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坚持分类“管”,实施精准“控”,加强源头“防”,我省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2019年以来,全省连续4年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随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新时代十年来,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约37.3%,以年均1.3%的能源消费增幅保障了年均7%左右的经济增长。

    微信图片_20230831092440.jpg

      重大国家战略保障有力

      初秋时节,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水清清,草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这是我省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省在全流域率先实施《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持续提高黄河流域水质水平。”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杜庆海介绍,在省际,2021年4月,河南省与山东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因水质改善显著,我省先后获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在省内,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在主要支流开展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不断激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在动力。

      通过坚持系统综合治理,我省在黄河流域规范化建设了28个市级、49个县级、290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我们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累计徒步4000多公里,最终确认河南境内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2258个,为全面摸清黄河入河排污状况,守好入河最后一道防线奠定了基础。”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副局长许喆说。

      2020年以来,我省持续排查整治黄河流域环境问题和风险隐患1万多个,问题发现率由57.54%逐步下降至4.11%;黄河出豫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劣V类水质断面稳定消除。

      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2014年全面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保障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如今,随着中华秋沙鸭、疣鼻天鹅等珍稀动物在河南安家,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生态美景越来越多。

      大美河南,扑面而来。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