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央媒观豫丨方寸见天地 太极有新风——河南温县太极文化传承新观察
更新时间:2023-9-18 20:44:58    来源:新华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当黄河流经河南温县,水色偏清的伊洛河与水色偏黄的黄河交汇,形成了两水清浊分明、相互交融的景象,犹如一幅天然的“太极图”。

  洛水微波,河水浩荡,河洛交汇处,孕育出太极文化。17世纪中叶,河南温县陈家沟村的陈王廷,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易经》阴阳之理,创编出了一套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拳术——陈氏太极拳。近400年来,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杨氏、武氏、吴氏、和氏等诸多流派,世代传承、绵延不绝。

  9月16日拍摄的第十一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暨2023云台山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现场。新华社记者 戴翘楚 摄

  意在“太极”形在“拳”的太极拳,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今天,由太极文化衍生出的太极拳在保护中传承,在发展中创新,成为广受欢迎的一项运动,也成为文明交流的一张名片。

  9月15日,河南温县陈家沟一家武术学校的学员在练习太极拳。 除署名外图片均由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太极打出新国潮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成为我国第41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的项目。

  试想,当传统的太极拳遇上时尚元素,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我们可以从90后女拳师李灵慧那里找到答案。

  2022年春节,一条名为“陈家沟拜年”的短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李灵慧得到广大网友关注并成功破圈。视频中,李灵慧带领陈家沟四代拳师同练一套拳,动作整齐划一、气势十足。并配以文案:“回沟过年,我们家正确的拜年方式!”

  李灵慧出生在陈家沟,母亲陈春爱是国家一级拳师,也是她的太极拳启蒙老师。大学毕业后,她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回到家乡传承太极拳事业。

  在短视频平台上,李灵慧的作品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太极教学”“太极人生”“太极与地理”和“健身与太极”。目前,每一个作品合集的播放量都超过130万次,最多的达到了1466万次。

  时尚的运镜、流行的配乐、精致的画面,一套太极拳打下来,点赞量和留言量就能轻松破万。仅仅一年多时间,李灵慧在短视频平台上就积累了39万粉丝。网友纷纷表示:“原来太极拳也可以这么帅!”“收徒弟吗?”“去哪里可以学?”……

  李灵慧告诉记者,她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构思。“首先是太极拳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欣赏。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真功夫,平和包容、刚柔并济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开来。”李灵慧说,另一方面这种节奏感强、画面唯美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赢得年轻人的喜爱。

  传统与时尚,守正与创新,在李灵慧的短视频作品中得到巧妙融合与完美诠释,展现出新时代青年人坚韧不拔、昂扬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太极拳不再是人们印象中专属于老年人的运动,古老的太极拳也可以被年轻人玩出新花样,成为引领时尚的新国潮。

  9月15日,太极拳传人王战军在河南温县陈家沟自己的武校直播间内,通过网络直播推广太极拳。

  直播掀起新热潮

  “金刚捣碓,重心在左,松右胯右转……各位家人,请跟着我的动作一起来练习。”每天早上六点,来自温县的女拳师朱红霞都会在自己的微信视频号上准时开播,带着广大网友一起练习太极拳。

  朱红霞今年56岁,是陈氏太极拳第13代传人,练习太极拳已有30多年。早年她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为了强身健体,她先后跟随陈素英、张保忠二位拳师练习太极拳,身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2021年春节过后,受疫情影响,来村里学拳的人数比往年大大降低,这让朱红霞萌生了通过直播教授太极的想法。“这么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朱红霞告诉记者。

  从那时开始,朱红霞开始摸索起了如何直播。“年龄大了对网络直播很不适应,一开始对着镜头不知道说些什么。”朱红霞坦言,那时直播间人数惨淡,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来看。

  她思考授课内容,完善授课方式,也通过直播卖太极课程、太极鞋和当地一些特色农产品,逐渐积攒起了人气。为了使交流更加方便,她还专门找老师学习了两年普通话发音。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朱红霞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位太极拳主播,每天早上的直播平均有300多位观众实时在线观看。人气上升的同时,她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传人我有责任将它发扬光大。”朱红霞说,太极拳传播的是健康的生活理念,通过练习不仅能强身健体,也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和朱红霞一样,今年35岁的温县太极武术馆教练朱亚昆在网络平台直播教授太极已有三年时间,粉丝有8万多人。“在网上教网友练太极拳是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朱亚昆说,以前我到省外的武馆当教练,离家远收入还少。现在通过直播教太极拳、卖太极课程和特色农产品,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

  “在陈家沟,网络直播讲授太极拳已经成为传播太极文化的新方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太极拳专业委员会理论研究部主任严双军介绍,目前陈家沟村有直播教授太极拳的主播二三十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主播。

  9月15日,游人乘坐电瓶车在河南温县陈家沟游览。

  古村焕发新韵味

  南临黄河,北依太行,阴阳相合,太极天成。

  陈家沟村坐落在黄河北岸的清风岭上,当地流传一句话:“喝口陈沟水,都会翘翘腿。”这座只有3000多人的小村庄,却拥有800多名拳师、50余家武馆武校和18个武术社团。近日记者来到这里,看到许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太极拳,村民中更是不乏身手不凡的拳师。

  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陈炳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办了陈家沟国际太极拳院。为了传承和弘扬太极拳,自2004年在美国芝加哥创办首家太极拳馆开始,他的拳馆已经覆盖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和弟子中有不少来自海外。

  在陈家沟国际太极拳院,记者遇到了两位来自波兰的“洋学生”。“我今年44岁,学拳已经12年了。童年时看了中国的功夫电影喜欢上了太极拳。”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在国外工作压力很大,学拳的初衷就是为了放松身心。

  “通过学习,外国拳友对中国太极文化可以理解得很深。他们知道太极拳不是简单比比划划,而是讲究身心兼修。”陈炳说,曾经许多人反对太极拳走向国际,但是他认为当全世界都在练空手道、跆拳道、瑜伽时,却找不到练习太极拳的影子,这才是最大的悲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走向世界。

  相比于老一辈拳师,陈炳的优势在于能够把深奥的太极思想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太极拳讲究动静相宜、刚柔并济,给人以包容平和的状态,这是东方的哲学思想。”陈炳认为,太极拳提倡的和谐与包容的思想正通过国际传播不断被世界接受。

  9月15日,来自西班牙的太极拳爱好者小龙在河南温县陈家沟的一处家庭武馆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风靡世界,已经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推广,习练者达数亿人之多。如今,每年有很多来自国外的学生来到陈家沟找陈炳学拳。陈炳不仅在线下实地教学,在当地的推动下,他指导录制的教学课程即将在运动软件上线,未来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起来、练起来。

  动静相间,阴阳相济;天人合一,兼容并包。太极拳的国际传播,为陈家沟这座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新的韵味与活力,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张名片。

  9月16日至21日,第十一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2023云台山旅游节在河南焦作举办,这是国际武术界和全国旅游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太极拳文化展示和推广的一次大好机会。这次大赛包括太极拳推手比赛、太极精英赛和名家互动交流等多个环节。此外还有“太极·说唱”对决赛,以“太极+说唱”“太极+街舞”等形式,打造“文旅+音乐+消费”的太极新IP。

  以传统之薪,燃当代之火。开合有序、刚柔并济的太极拳将中华民族辩证的哲学思维与武术、艺术巧妙融合,蕴含着中国人认识宇宙、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因密码。历经百年传承,古老的太极拳文化在这片属于它的深厚沃土上必将不断发展下去。(记者 唐健辉)

XxjrmtC007002_20230918_CBMFN0A004.jpg

文章编辑:刘鸣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央媒观豫丨方寸见天地 太极有新风——河南温县太极文化传承新观察
2023-9-18 20:44:58    来源:新华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当黄河流经河南温县,水色偏清的伊洛河与水色偏黄的黄河交汇,形成了两水清浊分明、相互交融的景象,犹如一幅天然的“太极图”。

  洛水微波,河水浩荡,河洛交汇处,孕育出太极文化。17世纪中叶,河南温县陈家沟村的陈王廷,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易经》阴阳之理,创编出了一套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拳术——陈氏太极拳。近400年来,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杨氏、武氏、吴氏、和氏等诸多流派,世代传承、绵延不绝。

  9月16日拍摄的第十一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暨2023云台山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现场。新华社记者 戴翘楚 摄

  意在“太极”形在“拳”的太极拳,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今天,由太极文化衍生出的太极拳在保护中传承,在发展中创新,成为广受欢迎的一项运动,也成为文明交流的一张名片。

  9月15日,河南温县陈家沟一家武术学校的学员在练习太极拳。 除署名外图片均由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太极打出新国潮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成为我国第41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的项目。

  试想,当传统的太极拳遇上时尚元素,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我们可以从90后女拳师李灵慧那里找到答案。

  2022年春节,一条名为“陈家沟拜年”的短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李灵慧得到广大网友关注并成功破圈。视频中,李灵慧带领陈家沟四代拳师同练一套拳,动作整齐划一、气势十足。并配以文案:“回沟过年,我们家正确的拜年方式!”

  李灵慧出生在陈家沟,母亲陈春爱是国家一级拳师,也是她的太极拳启蒙老师。大学毕业后,她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回到家乡传承太极拳事业。

  在短视频平台上,李灵慧的作品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太极教学”“太极人生”“太极与地理”和“健身与太极”。目前,每一个作品合集的播放量都超过130万次,最多的达到了1466万次。

  时尚的运镜、流行的配乐、精致的画面,一套太极拳打下来,点赞量和留言量就能轻松破万。仅仅一年多时间,李灵慧在短视频平台上就积累了39万粉丝。网友纷纷表示:“原来太极拳也可以这么帅!”“收徒弟吗?”“去哪里可以学?”……

  李灵慧告诉记者,她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构思。“首先是太极拳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欣赏。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真功夫,平和包容、刚柔并济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开来。”李灵慧说,另一方面这种节奏感强、画面唯美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赢得年轻人的喜爱。

  传统与时尚,守正与创新,在李灵慧的短视频作品中得到巧妙融合与完美诠释,展现出新时代青年人坚韧不拔、昂扬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太极拳不再是人们印象中专属于老年人的运动,古老的太极拳也可以被年轻人玩出新花样,成为引领时尚的新国潮。

  9月15日,太极拳传人王战军在河南温县陈家沟自己的武校直播间内,通过网络直播推广太极拳。

  直播掀起新热潮

  “金刚捣碓,重心在左,松右胯右转……各位家人,请跟着我的动作一起来练习。”每天早上六点,来自温县的女拳师朱红霞都会在自己的微信视频号上准时开播,带着广大网友一起练习太极拳。

  朱红霞今年56岁,是陈氏太极拳第13代传人,练习太极拳已有30多年。早年她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为了强身健体,她先后跟随陈素英、张保忠二位拳师练习太极拳,身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2021年春节过后,受疫情影响,来村里学拳的人数比往年大大降低,这让朱红霞萌生了通过直播教授太极的想法。“这么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朱红霞告诉记者。

  从那时开始,朱红霞开始摸索起了如何直播。“年龄大了对网络直播很不适应,一开始对着镜头不知道说些什么。”朱红霞坦言,那时直播间人数惨淡,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来看。

  她思考授课内容,完善授课方式,也通过直播卖太极课程、太极鞋和当地一些特色农产品,逐渐积攒起了人气。为了使交流更加方便,她还专门找老师学习了两年普通话发音。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朱红霞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位太极拳主播,每天早上的直播平均有300多位观众实时在线观看。人气上升的同时,她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传人我有责任将它发扬光大。”朱红霞说,太极拳传播的是健康的生活理念,通过练习不仅能强身健体,也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和朱红霞一样,今年35岁的温县太极武术馆教练朱亚昆在网络平台直播教授太极已有三年时间,粉丝有8万多人。“在网上教网友练太极拳是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朱亚昆说,以前我到省外的武馆当教练,离家远收入还少。现在通过直播教太极拳、卖太极课程和特色农产品,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

  “在陈家沟,网络直播讲授太极拳已经成为传播太极文化的新方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太极拳专业委员会理论研究部主任严双军介绍,目前陈家沟村有直播教授太极拳的主播二三十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主播。

  9月15日,游人乘坐电瓶车在河南温县陈家沟游览。

  古村焕发新韵味

  南临黄河,北依太行,阴阳相合,太极天成。

  陈家沟村坐落在黄河北岸的清风岭上,当地流传一句话:“喝口陈沟水,都会翘翘腿。”这座只有3000多人的小村庄,却拥有800多名拳师、50余家武馆武校和18个武术社团。近日记者来到这里,看到许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太极拳,村民中更是不乏身手不凡的拳师。

  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陈炳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办了陈家沟国际太极拳院。为了传承和弘扬太极拳,自2004年在美国芝加哥创办首家太极拳馆开始,他的拳馆已经覆盖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和弟子中有不少来自海外。

  在陈家沟国际太极拳院,记者遇到了两位来自波兰的“洋学生”。“我今年44岁,学拳已经12年了。童年时看了中国的功夫电影喜欢上了太极拳。”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在国外工作压力很大,学拳的初衷就是为了放松身心。

  “通过学习,外国拳友对中国太极文化可以理解得很深。他们知道太极拳不是简单比比划划,而是讲究身心兼修。”陈炳说,曾经许多人反对太极拳走向国际,但是他认为当全世界都在练空手道、跆拳道、瑜伽时,却找不到练习太极拳的影子,这才是最大的悲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走向世界。

  相比于老一辈拳师,陈炳的优势在于能够把深奥的太极思想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太极拳讲究动静相宜、刚柔并济,给人以包容平和的状态,这是东方的哲学思想。”陈炳认为,太极拳提倡的和谐与包容的思想正通过国际传播不断被世界接受。

  9月15日,来自西班牙的太极拳爱好者小龙在河南温县陈家沟的一处家庭武馆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风靡世界,已经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推广,习练者达数亿人之多。如今,每年有很多来自国外的学生来到陈家沟找陈炳学拳。陈炳不仅在线下实地教学,在当地的推动下,他指导录制的教学课程即将在运动软件上线,未来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起来、练起来。

  动静相间,阴阳相济;天人合一,兼容并包。太极拳的国际传播,为陈家沟这座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新的韵味与活力,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张名片。

  9月16日至21日,第十一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2023云台山旅游节在河南焦作举办,这是国际武术界和全国旅游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太极拳文化展示和推广的一次大好机会。这次大赛包括太极拳推手比赛、太极精英赛和名家互动交流等多个环节。此外还有“太极·说唱”对决赛,以“太极+说唱”“太极+街舞”等形式,打造“文旅+音乐+消费”的太极新IP。

  以传统之薪,燃当代之火。开合有序、刚柔并济的太极拳将中华民族辩证的哲学思维与武术、艺术巧妙融合,蕴含着中国人认识宇宙、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因密码。历经百年传承,古老的太极拳文化在这片属于它的深厚沃土上必将不断发展下去。(记者 唐健辉)

XxjrmtC007002_20230918_CBMFN0A004.jpg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