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稻花香里说丰年丨有了“地力加油站” 水稻亩增200斤 “紫云英+水稻”迎来“绿色”丰收
    更新时间:2023-9-28 16:50:0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运海

      9月21日,在罗山县子路镇朱湾村一块稻田里,一台履带收割机正在收割一小块水稻。随后,收获的稻谷被装进编织袋,过磅称重。来自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信阳市农科院的水稻专家按照测产程序,对稻谷除杂、去水分,得出亩产1440斤的数据。

      这是河南省紫云英培肥地力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的一个观摩项目。听到专家报的亩产数据,土地承包人陈贵权说:“今年水稻大丰收,已收获的700亩水稻,与去年相比,亩产稻谷增加200斤,这得益于紫云英这个‘地力加油站’。”

      陈贵权是当地有名的种田“老把式”,也是种粮大户,流转土地5000多亩种水稻,其中,种植3000亩“紫云英+水稻”。

      啥叫“紫云英+水稻”?就是冬季种植紫云英,来年春天时把紫云英翻到田里当绿肥,然后种植水稻。

      这样种地有什么好处?陈贵权说:“种植紫云英后,化肥用少了,水稻反而增产了,大米也更好吃了。”

      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还能让大米更好吃,紫云英为什么有这样的能耐?

      一年种绿肥,三年田不瘦。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春增解释说:“奥秘就在于紫云英根部长有很多根瘤,这些根瘤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氮肥工厂,能吸收空气中的氮固定在植株体内,翻压还田后可以把氮素养分释放到土壤里,从而改良土壤结构,土地越来越肥沃,地力越来越强。因此,紫云英也被称为‘地力加油站’。”

      在观摩现场,陈贵权对不少种植户说:“种地最关键的就是要尊重科学。”

      2020年9月,罗山县成为全国绿肥产业“一县一业”科技示范重点培育县。目前该县已在竹竿、高店、子路、灵山、铁铺等多个乡镇建成紫云英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近20万亩。种植绿肥,不但提高了稻米品质,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实现农业更绿色、农民收益更高。罗山县还以发展“紫云英+”产业为抓手,聚焦紫云英大米、紫云英种子、紫云英观光农业等产业,打造“罗山紫云英”公共品牌,推进生态农业全面升级。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卫东专程赶到罗山县参加这次观摩会。他从田间的水稻上摘下几粒稻谷,剥掉稻壳,闻了闻,又放嘴里品了品,说:“米粒大、香味浓、口感好、产量高。事实证明,种植绿肥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只要农民欢迎,绿肥的发展前景就更广阔。”

      曹卫东说,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将协同支持区域绿色和经济发展,聚焦紫云英种子、“紫云英+”优质稻米、“光叶苕子紫云英混播+”再生稻/粳稻等产业发展,争取创出品牌、打响品牌。

    文章编辑:李润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稻花香里说丰年丨有了“地力加油站” 水稻亩增200斤 “紫云英+水稻”迎来“绿色”丰收
    2023-9-28 16:50:0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运海

      9月21日,在罗山县子路镇朱湾村一块稻田里,一台履带收割机正在收割一小块水稻。随后,收获的稻谷被装进编织袋,过磅称重。来自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信阳市农科院的水稻专家按照测产程序,对稻谷除杂、去水分,得出亩产1440斤的数据。

      这是河南省紫云英培肥地力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的一个观摩项目。听到专家报的亩产数据,土地承包人陈贵权说:“今年水稻大丰收,已收获的700亩水稻,与去年相比,亩产稻谷增加200斤,这得益于紫云英这个‘地力加油站’。”

      陈贵权是当地有名的种田“老把式”,也是种粮大户,流转土地5000多亩种水稻,其中,种植3000亩“紫云英+水稻”。

      啥叫“紫云英+水稻”?就是冬季种植紫云英,来年春天时把紫云英翻到田里当绿肥,然后种植水稻。

      这样种地有什么好处?陈贵权说:“种植紫云英后,化肥用少了,水稻反而增产了,大米也更好吃了。”

      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还能让大米更好吃,紫云英为什么有这样的能耐?

      一年种绿肥,三年田不瘦。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春增解释说:“奥秘就在于紫云英根部长有很多根瘤,这些根瘤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氮肥工厂,能吸收空气中的氮固定在植株体内,翻压还田后可以把氮素养分释放到土壤里,从而改良土壤结构,土地越来越肥沃,地力越来越强。因此,紫云英也被称为‘地力加油站’。”

      在观摩现场,陈贵权对不少种植户说:“种地最关键的就是要尊重科学。”

      2020年9月,罗山县成为全国绿肥产业“一县一业”科技示范重点培育县。目前该县已在竹竿、高店、子路、灵山、铁铺等多个乡镇建成紫云英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近20万亩。种植绿肥,不但提高了稻米品质,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实现农业更绿色、农民收益更高。罗山县还以发展“紫云英+”产业为抓手,聚焦紫云英大米、紫云英种子、紫云英观光农业等产业,打造“罗山紫云英”公共品牌,推进生态农业全面升级。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卫东专程赶到罗山县参加这次观摩会。他从田间的水稻上摘下几粒稻谷,剥掉稻壳,闻了闻,又放嘴里品了品,说:“米粒大、香味浓、口感好、产量高。事实证明,种植绿肥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只要农民欢迎,绿肥的发展前景就更广阔。”

      曹卫东说,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将协同支持区域绿色和经济发展,聚焦紫云英种子、“紫云英+”优质稻米、“光叶苕子紫云英混播+”再生稻/粳稻等产业发展,争取创出品牌、打响品牌。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