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坐标原点亦是高铁心脏 郑州能否跻身全国经济中心|豫观察
更新时间:2023-12-9 20:29:07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

随着济郑高铁全线建成通车,河南和山东这两个经济大省,实现了“陆海联手”,至此河南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米字形高铁连通。大象新闻策划推出“豫观察”特别报道《山河携手》,带你换个视角看见米字形高铁带来的河南之变、中国之便

12月8日,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至此,河南以郑州为中心,覆盖中部、辐射全国、完整的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在“米”字形高铁网组成的坐标轴上,位于坐标原点的郑州,亦成为了 “中国高铁心脏”。多条铁路交汇的“米”字,辐射能力有多强?借助于其强大的辐射能力,河南大“米”的中心郑州,未来是否有可能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以郑州为坐标原点 河南形成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高铁网

济郑高铁全线贯通,郑州到济南的时间最快被压缩至1小时43分钟。若打开12306,从郑州出发,到北京最快则仅需2小时11分,到上海3小时43分,到广州5小时17分;到武汉、西安、合肥、杭州、重庆最快分别为1小时34分、1小时47分、2小时20分、4小时29分、4小时30分。

据不完全统计,郑州2小时内直达城市达到31个;2-3小时内直达城市达到25个。也就是说,全国高铁3小时生活圈内,郑州直达城市数量达到了56个,位列全国第一。

而若展开国家地图,将地处中国之中的郑州化为坐标原点,以徐兰高铁(一横)、京广高铁(一竖)为坐标轴,可以更直观清晰的看出河南“米”字形高铁的辐射能力。

郑太高铁位居第二象限,辐射豫西北,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中部崛起意义重大;郑渝高铁在第三象限辐射豫西南,将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联系得更加紧密;郑阜高铁直穿第四象限,辐射豫东南,密切了中原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联系。

而如今,济郑高铁的全线贯通,不仅填补了第一象限内豫东北地区的高铁空白,更加强了中原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联系,为黄河流域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再摊开《国家中长期高速铁路规划图》,则能看到在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郑州“米”字形高铁枢纽占据了三条。从呼和浩特经郑州到南宁的呼南通道、从哈尔滨经北京、郑州到珠海、澳门的京哈~京港澳通道,以及连云港经郑州、西安到乌鲁木齐的陆桥通道。从数量上,河南占据了全国高铁干线的近四成。

“连南贯北、承东启西”,这也意味着,河南米字形高铁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 米字形高铁网重塑河南经济版图

高铁,加剧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融合。事实证明,近年来,河南米字形高铁网不仅大大压缩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也在不断重塑河南的经济版图。

“米字形高铁,强化了中原经济区与京津冀、长三角、黄河流域地区等大区域联动发展。”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评论》主编、研究员张富禄看来,同时,高铁也优化了城市间产业布局和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河南的国内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以河南与长三角的互动为例,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河南一直在向长三角学习并努力寻求合作。随着郑徐、郑合、商合杭等东南通道的打通,不仅大大缩短了郑州到长三角的交通时间,也为河南与长三角的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据省商务厅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河南省与长三角地区合作项目达近6000个,实际引资达1.5万亿元,占当期全省引资总额的31.3%。

实际上,随着河南交通大动脉的逐步完善,以及米字形高铁辐射范围的越来越大,不止是与长三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河南的经济也在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省会郑州过去十年的发展,堪称“黄金十年”。

以郑州为例,数据显示,2012年,郑州的GDP仅有490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1位;而2022年郑州GDP破万亿,达12935亿元,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十年间GDP增长了163.9%。

“河南米字形高铁对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辐射力和深远影响力。”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总结。

从无到有,由“十”到“米”,郑州不断夯实交通区位优势,从交通枢纽再到经济枢纽。宋向清阐释其中发展逻辑,河南米字形高铁构建了一个“以郑州为中心,以1.5小时至3.5小时车程距离为半径”的高速高效循环经济圈,将郑州高铁中心点与国家高铁路网中的节点城市连成线结成网。这大大提升了经济圈内闭环运行效率和经济圈外开放融合进程,从而带动了近及河南,远及中西部乃至全国市场的广域经济融合发展。

郑州未来是否有可能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得益于“米”字强大的辐射能力,未来郑州乃至河南是否有可能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这个答案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胡钰博士看来是肯定的,“郑州未来必将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胡钰博士具体分析,郑州是米字形高铁的心脏,郑州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其他区域的发展。正因如此,在国家层面也会赢得更多支持。事实上,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都市圈的获批,已经表明了国家的态度。

尤其是郑州都市圈晋级“国家队”,为郑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提供了坚实根基,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发展区域,形成新的产业集聚中心和全球资源交汇中心,极大提升郑州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连通性和影响力。

目光再回到交通上,胡钰博士认为,郑州将成为“承东启西”和“畅通南北”的中心。作为东部和西部的链接中心,郑州将承担起把西部的“资源”送出来,把东部的“产业”接过来的重任。届时,南北发展优势将在郑州汇聚形成郑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东西南北交汇的中心将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的空间。

米字形高铁推动郑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重要支撑力和关键牵引力毋庸置疑,但宋向清也提醒,郑州要真正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还必须进一步强化实体经济发展动能、科技创新驱动力、国际市场拓展力,并进一步推动资本和技术市场繁荣度以及提升对战略型企业家、高端管理经营人才、尖端技术人才等的吸引力。借助包括高铁路网在内的联合立体交通优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优化人文社会风情、城市山水景观和自然风景等,推动郑州全域经济转型升级。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坐标原点亦是高铁心脏 郑州能否跻身全国经济中心|豫观察
    2023-12-9 20:29:07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

    随着济郑高铁全线建成通车,河南和山东这两个经济大省,实现了“陆海联手”,至此河南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米字形高铁连通。大象新闻策划推出“豫观察”特别报道《山河携手》,带你换个视角看见米字形高铁带来的河南之变、中国之便

    12月8日,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至此,河南以郑州为中心,覆盖中部、辐射全国、完整的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在“米”字形高铁网组成的坐标轴上,位于坐标原点的郑州,亦成为了 “中国高铁心脏”。多条铁路交汇的“米”字,辐射能力有多强?借助于其强大的辐射能力,河南大“米”的中心郑州,未来是否有可能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以郑州为坐标原点 河南形成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高铁网

    济郑高铁全线贯通,郑州到济南的时间最快被压缩至1小时43分钟。若打开12306,从郑州出发,到北京最快则仅需2小时11分,到上海3小时43分,到广州5小时17分;到武汉、西安、合肥、杭州、重庆最快分别为1小时34分、1小时47分、2小时20分、4小时29分、4小时30分。

    据不完全统计,郑州2小时内直达城市达到31个;2-3小时内直达城市达到25个。也就是说,全国高铁3小时生活圈内,郑州直达城市数量达到了56个,位列全国第一。

    而若展开国家地图,将地处中国之中的郑州化为坐标原点,以徐兰高铁(一横)、京广高铁(一竖)为坐标轴,可以更直观清晰的看出河南“米”字形高铁的辐射能力。

    郑太高铁位居第二象限,辐射豫西北,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中部崛起意义重大;郑渝高铁在第三象限辐射豫西南,将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联系得更加紧密;郑阜高铁直穿第四象限,辐射豫东南,密切了中原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联系。

    而如今,济郑高铁的全线贯通,不仅填补了第一象限内豫东北地区的高铁空白,更加强了中原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联系,为黄河流域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再摊开《国家中长期高速铁路规划图》,则能看到在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郑州“米”字形高铁枢纽占据了三条。从呼和浩特经郑州到南宁的呼南通道、从哈尔滨经北京、郑州到珠海、澳门的京哈~京港澳通道,以及连云港经郑州、西安到乌鲁木齐的陆桥通道。从数量上,河南占据了全国高铁干线的近四成。

    “连南贯北、承东启西”,这也意味着,河南米字形高铁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 米字形高铁网重塑河南经济版图

    高铁,加剧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融合。事实证明,近年来,河南米字形高铁网不仅大大压缩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也在不断重塑河南的经济版图。

    “米字形高铁,强化了中原经济区与京津冀、长三角、黄河流域地区等大区域联动发展。”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评论》主编、研究员张富禄看来,同时,高铁也优化了城市间产业布局和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河南的国内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以河南与长三角的互动为例,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河南一直在向长三角学习并努力寻求合作。随着郑徐、郑合、商合杭等东南通道的打通,不仅大大缩短了郑州到长三角的交通时间,也为河南与长三角的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据省商务厅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河南省与长三角地区合作项目达近6000个,实际引资达1.5万亿元,占当期全省引资总额的31.3%。

    实际上,随着河南交通大动脉的逐步完善,以及米字形高铁辐射范围的越来越大,不止是与长三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河南的经济也在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省会郑州过去十年的发展,堪称“黄金十年”。

    以郑州为例,数据显示,2012年,郑州的GDP仅有490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1位;而2022年郑州GDP破万亿,达12935亿元,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十年间GDP增长了163.9%。

    “河南米字形高铁对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辐射力和深远影响力。”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总结。

    从无到有,由“十”到“米”,郑州不断夯实交通区位优势,从交通枢纽再到经济枢纽。宋向清阐释其中发展逻辑,河南米字形高铁构建了一个“以郑州为中心,以1.5小时至3.5小时车程距离为半径”的高速高效循环经济圈,将郑州高铁中心点与国家高铁路网中的节点城市连成线结成网。这大大提升了经济圈内闭环运行效率和经济圈外开放融合进程,从而带动了近及河南,远及中西部乃至全国市场的广域经济融合发展。

    郑州未来是否有可能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得益于“米”字强大的辐射能力,未来郑州乃至河南是否有可能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这个答案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胡钰博士看来是肯定的,“郑州未来必将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胡钰博士具体分析,郑州是米字形高铁的心脏,郑州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其他区域的发展。正因如此,在国家层面也会赢得更多支持。事实上,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都市圈的获批,已经表明了国家的态度。

    尤其是郑州都市圈晋级“国家队”,为郑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提供了坚实根基,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发展区域,形成新的产业集聚中心和全球资源交汇中心,极大提升郑州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连通性和影响力。

    目光再回到交通上,胡钰博士认为,郑州将成为“承东启西”和“畅通南北”的中心。作为东部和西部的链接中心,郑州将承担起把西部的“资源”送出来,把东部的“产业”接过来的重任。届时,南北发展优势将在郑州汇聚形成郑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东西南北交汇的中心将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的空间。

    米字形高铁推动郑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重要支撑力和关键牵引力毋庸置疑,但宋向清也提醒,郑州要真正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还必须进一步强化实体经济发展动能、科技创新驱动力、国际市场拓展力,并进一步推动资本和技术市场繁荣度以及提升对战略型企业家、高端管理经营人才、尖端技术人才等的吸引力。借助包括高铁路网在内的联合立体交通优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优化人文社会风情、城市山水景观和自然风景等,推动郑州全域经济转型升级。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