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⑲│南阳:千年药香蕴新机
更新时间:2024/7/16 10:18:43    来源:河南日报

导读

  作为医圣故里,历年来,南阳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大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努力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扛大旗、走前列,仲景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南阳如何因地制宜催生新质生产力,在文化赋能、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转型、加强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高端布局,花样“翻新”传统中医药?本期推出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魏剑领衔的调研组深入南阳市调研的探究与思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魏剑 孟向东 曾倩

  18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行医四方扶救苍生,著就经典名著《伤寒杂病论》,成为“众方之宗,方书之祖”。

  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阳市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憋着一股“舍我其谁”的劲头,在守正中不断寻找创新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知识产权工作入选国务院30个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目前,南阳拥有国家级张仲景经方药重点研究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中医药管理、教育、医疗、科研体系初步建立,中医药产业链不断壮大,南阳“两地一都”(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建设全面起势……

  7月上旬,本报调研组走进南阳,探寻一缕药香历经千年依旧惠及百姓的故事。

1.jpg

  文化先行 推动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

  中医药的现代化,是一个大课题。如何把老祖宗的智慧充分挖掘出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更好地为大众健康服务?

  7月9日,调研组初到南阳医圣文化园,便和来自镇平县的200余名小学生,一起直观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内容丰富的张仲景博物馆,通过3D、VR等形式可体验中医诊疗全过程的中医药体验馆,汇聚全国各地千余种植物、动物、矿物的中药标本馆等场馆,都是游人驻足的焦点。

  “医圣祠是医圣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千百年来,无数群众和中医药界人士来此焚香祈祷、寻根问祖,既为怀念,也为祈福。”文化学者、南阳医圣文化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海燕说。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南阳医圣祠时强调,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

  文化塑形,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为发挥南阳丰富的中医药古迹文物、非遗文化等资源优势,激发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催生中医药文化的内生动力,南阳市迅速启动了医圣文化园建设项目。

  “一墙一园一祠间,仲景文化绽光彩”。今年5月13日,医圣文化园正式开园。调研组了解到,该园以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为依托,集文物展览、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医诊疗、研学体验、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传统中医理念与现代技术得以融合展现。

  文化与产业并举,以文化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反哺文化传承,是医圣文化园建设的一大亮点,也是南阳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每逢暮色降临,缕缕中药香便开始弥漫南阳的一些街头村巷:现场体验名医一对一诊治、中医药特色疗法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学习中医药科普知识,学练八段锦……这是南阳一些县区夜晚独有的“中医+夜市”风景。

  “我们正是要通过研学、实践、科普、体育、夜市等全景式、立体式的崭新形式,让中医文化根植于人们心中,推动中医药进一步为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服务。”刘海燕说。

图片3.jpg

  南阳艾。

  因时制宜 中医药防治康养惠民生

  传统中医文化和产业的现代化,需要守正创新。守正容易,创新难。创新既需要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需要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

  穿梭在南阳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中医药带给这座城市的良好体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

  “这一个月坚持针灸、按摩,走路都顺畅多了。”7月11日,在邓州市林扒镇卫生院中医馆里,患者马国中正在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在家门口康复治疗,方便得很,节省了成本不说,还能学到不少养生知识。”他说。

  “就算住在偏远的乡村,也能享受中医药服务。”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崔书克介绍,中医药治疗包括食疗、膏方、针灸、推拿、穴位敷贴等手段,可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调研组了解到,目前,南阳全市有10744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药服务覆盖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以上的村卫生室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更好发挥中医药在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助力健康中国美好愿景早日实现?这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南阳也在积极探索。

  2019年,南阳市成立中医药管理局。

  2022年,南阳市创新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各县(市、区)以医共体为单位,1万余名医务人员组建“县(市、区)中医师+乡镇卫生院中医师+村所中医师(或全科医师)”团队,与辖区居民签约。签约群众可随时与包片中医师联系,看中医、用中药更加方便。

  针对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和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2023年6月,南阳市又创新开展了“万名护工居家养老服务”,对护工类人员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主要内容是中医护理技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监测、推拿拔罐等简单易操作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基层服务中医化,中医服务特色化。通过创新实施“双万服务工程”,南阳探索防治康养服务模式,进一步健全了市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使群众花更少的钱、有更好的疗效,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医药发展中得到实惠。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惠及更多群众,“中国特色防治康养的南阳模式”入选《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3)》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科技赋能 现代化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产品单一、手工制作产量低、无自主品牌、“天女散花”不成“链”……调研组了解到,南阳也曾面临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重困难。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要在观念和理念方面的创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如何把获取到的健康知识和健康养生的方法转化为人们的生活习惯,让产品紧跟市场需求?实践者们也在研究。

  7月10日,南阳仙草健康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生产车间内,工人正有条不紊生产微烟小悬炙产品。

  “它微烟、迷你、可调温、定位,深受消费者喜爱。”该公司总经理宋镔介绍,这一产品的两大设计亮点是滤烟除味和艾柱定位防脱功能。

  “质优是关键,外观、实用、有效、便捷、多样性缺一不可。”宋镔说,“公司从单一的传统艾制品生产加工到现在拥有电商运营、新型艾制品研发、高端灸疗设备研发与制造等板块,现有200余项专利。倾力打造的‘仙草艾’品牌现已成为知名艾制品品牌,并成为首批打上‘南阳艾’国家地理标识的品牌!”

  “就是要通过机器生产,减少人员接触,防止交叉污染,提升药品质量,提高产能。”仲景宛西制药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李明黎说,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仲景宛西制药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科技创新,也让仲景宛西制药在中药生产领域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第一个成功把微波干燥技术应用于浓缩丸剂型的生产,第一个采用水丸机制法进行完整制粒,第一个实现了浓缩丸剂型的连线生产,第一个完成了浓缩丸全线包装的自动化......

图片1.jpg

  科研人员在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内进行中药调节免疫的作用机制研究。韩立 摄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院长、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主任卞华介绍,实验室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打造仲景方药研究和开放的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高端平台,围绕中医药产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校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

  ……

  “作为天然药库,南阳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作为产业高地,南阳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艾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0%以上。2023年,南阳入选中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和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十大集群。”南阳市相关负责人说,南阳正整合优势、融合发展,好平台、好人才、好机制一个也不少,创新成果不断转化,新企业、新项目迅速涌现,形成了科技促进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闭环。

  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健全,中医药文化深厚底蕴焕发生机,中医药产业焕新发展……南阳正在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路上不断探索。

  主政者说

  “四链”赋能 向新而行

  建设“两地一都”

  ▢南阳市委书记 王智慧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市场竞争力。一个地方选择发展赛道不一定都是高精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契合自身禀赋,好比量体裁衣,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通过创新赋能、要素优化、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也一样可以变身未来产业、朝阳产业。

  推进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时的殷殷嘱托;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南阳的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之一。南阳在全国中医药发展格局中地位特殊、使命重大。

  下一步,南阳将持续锚定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定位和“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目标,“四链”赋能、向新而行,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实现中医服务全国知名、中医药产业产值千亿级、仲景文化传承享誉世界,真正在全国中医药振兴发展上打头阵、扛大旗。

  贯通产业链,打造中医药发展新模式。我们将持续实施种道地“名药”、育中药“名企”、兴南阳“名艾”、创康养“名城”“四名”战略,加快构建种植、加工、仓储、交易、检测、研发、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福森、宛西等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引领潮流,实现艾草、艾灸、药膳、药酒、文旅、康养等多领域市场主体百舸争流、竞相发展。

  重塑创新链,集聚中医药发展新动能。产业有没有竞争力,关键看有没有高质量的创新。我们将以河南国医学院、张仲景实验室为主阵地,深入实施“岐黄工程”“仲景人才工程”,做好“引、育、留、用”四篇文章,让更多中医药英才在南阳发光发热、成就梦想。特别是在创新转化上,抓好短期回报、中期成长、远期战略的统筹,既要让科技成果研发出来,又要让新企业、新项目迅速涌现,形成科技促进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闭环。

  完善传承链,用好中医药发展新载体。依托南阳丰富的中医药古迹文物、非遗文化、文化综合体等优秀载体,不断放大优势,创新场景设置,提升运营能力,丰富完善研、学、游等功能,全景式、立体式宣传弘扬仲景文化。

  做优服务链,拓展中医药发展新市场。聚力打造高水平中医诊疗机构,加强与望京医院合作,力争3年内市中医院重点病种治疗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同步推进城乡中医服务网络均衡化发展,持续实施“双万”工程,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中医、信中医、用中药,从中医药发展中得到实惠,为中医药产业发掘更大潜在市场,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图片2.jpg

  俯瞰方城县百药园。

  记者手记

  “老中医”要有新作为

  7月,到访南阳,艾草香扑鼻而来。标准化的厂房,规范化的种植基地,自动化的生产线,智能物流系统,中药材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病理等现代药理学技术研究……让大家对传统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46年前建厂初期,仲景宛西制药还是传统的混合、称量、搓丸手工作业,如今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数控化生产;

  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设立,开始了用现代医药理念研究中药成分、药理、药效、制剂……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医学动物实验中心,田间标准化种植,可追溯的绿色种植基地,企业现代化的生产线,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与防治康养的推广,南阳中医药从科研、药材种植到制剂、生产、临床、康养等各个环节,都在不断引入新理念、注入新科技、探寻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立足中医药传统优势,借力现代科技,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融合,更新服务理念,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南阳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上榜2022年全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中医药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十大集群。

  答好中医药现代化之问,让中医药事业更好地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南阳走出坚实步伐。南阳正在通过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一带一路”。该市通过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先后与俄罗斯、日本、越南等国建立密切联系,出口中医药服务及产品超过1000万元,实现了仲景文化国际传播新突破。

  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盘布局、系统谋划、多方参与,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有产业现代化的依托,有数字化的赋能,借助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催生新业态,形成满足各种生活场景的产品群,中医药可以更好守护人类健康。

图片4.jpg

  菊花基地。

       南阳●新质生产力先锋图谱

  创新天团

      2023年,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战略重组获得批复;南阳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全省第一;牧原实验室纳入省实验室序列,“双创”载体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省第三;全省科创评价报告评定南阳市位居全省第四;创新创业活跃度指标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跃升至第二名。9个项目上榜2024年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获批数量、支持资金创历史新高。

  产业家底

      南阳是全国最大的艾产品生产基地。艾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艾草企业有1529家,艾草企业规模全国最大。南阳市全市中药材种植年产值近100亿元,南阳市种植面积及年产值均排名河南第一。目前全市现代中药企业55家,其中获得GMP认证的31家,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同时,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南阳市现代中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中药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上榜2022年全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中医药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十大集群。南阳艾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70%以上。

WX20240716-070208@2x.png


 

文章编辑:李灿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⑲│南阳:千年药香蕴新机
2024/7/16 10:18:43    来源:河南日报

导读

  作为医圣故里,历年来,南阳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大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努力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扛大旗、走前列,仲景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南阳如何因地制宜催生新质生产力,在文化赋能、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转型、加强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高端布局,花样“翻新”传统中医药?本期推出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魏剑领衔的调研组深入南阳市调研的探究与思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魏剑 孟向东 曾倩

  18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行医四方扶救苍生,著就经典名著《伤寒杂病论》,成为“众方之宗,方书之祖”。

  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阳市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憋着一股“舍我其谁”的劲头,在守正中不断寻找创新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知识产权工作入选国务院30个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目前,南阳拥有国家级张仲景经方药重点研究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中医药管理、教育、医疗、科研体系初步建立,中医药产业链不断壮大,南阳“两地一都”(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建设全面起势……

  7月上旬,本报调研组走进南阳,探寻一缕药香历经千年依旧惠及百姓的故事。

1.jpg

  文化先行 推动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

  中医药的现代化,是一个大课题。如何把老祖宗的智慧充分挖掘出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更好地为大众健康服务?

  7月9日,调研组初到南阳医圣文化园,便和来自镇平县的200余名小学生,一起直观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内容丰富的张仲景博物馆,通过3D、VR等形式可体验中医诊疗全过程的中医药体验馆,汇聚全国各地千余种植物、动物、矿物的中药标本馆等场馆,都是游人驻足的焦点。

  “医圣祠是医圣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千百年来,无数群众和中医药界人士来此焚香祈祷、寻根问祖,既为怀念,也为祈福。”文化学者、南阳医圣文化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海燕说。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南阳医圣祠时强调,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

  文化塑形,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为发挥南阳丰富的中医药古迹文物、非遗文化等资源优势,激发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催生中医药文化的内生动力,南阳市迅速启动了医圣文化园建设项目。

  “一墙一园一祠间,仲景文化绽光彩”。今年5月13日,医圣文化园正式开园。调研组了解到,该园以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为依托,集文物展览、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医诊疗、研学体验、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传统中医理念与现代技术得以融合展现。

  文化与产业并举,以文化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反哺文化传承,是医圣文化园建设的一大亮点,也是南阳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每逢暮色降临,缕缕中药香便开始弥漫南阳的一些街头村巷:现场体验名医一对一诊治、中医药特色疗法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学习中医药科普知识,学练八段锦……这是南阳一些县区夜晚独有的“中医+夜市”风景。

  “我们正是要通过研学、实践、科普、体育、夜市等全景式、立体式的崭新形式,让中医文化根植于人们心中,推动中医药进一步为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服务。”刘海燕说。

图片3.jpg

  南阳艾。

  因时制宜 中医药防治康养惠民生

  传统中医文化和产业的现代化,需要守正创新。守正容易,创新难。创新既需要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需要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

  穿梭在南阳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中医药带给这座城市的良好体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

  “这一个月坚持针灸、按摩,走路都顺畅多了。”7月11日,在邓州市林扒镇卫生院中医馆里,患者马国中正在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在家门口康复治疗,方便得很,节省了成本不说,还能学到不少养生知识。”他说。

  “就算住在偏远的乡村,也能享受中医药服务。”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崔书克介绍,中医药治疗包括食疗、膏方、针灸、推拿、穴位敷贴等手段,可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调研组了解到,目前,南阳全市有10744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药服务覆盖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以上的村卫生室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更好发挥中医药在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助力健康中国美好愿景早日实现?这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南阳也在积极探索。

  2019年,南阳市成立中医药管理局。

  2022年,南阳市创新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各县(市、区)以医共体为单位,1万余名医务人员组建“县(市、区)中医师+乡镇卫生院中医师+村所中医师(或全科医师)”团队,与辖区居民签约。签约群众可随时与包片中医师联系,看中医、用中药更加方便。

  针对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和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2023年6月,南阳市又创新开展了“万名护工居家养老服务”,对护工类人员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主要内容是中医护理技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监测、推拿拔罐等简单易操作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基层服务中医化,中医服务特色化。通过创新实施“双万服务工程”,南阳探索防治康养服务模式,进一步健全了市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使群众花更少的钱、有更好的疗效,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医药发展中得到实惠。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惠及更多群众,“中国特色防治康养的南阳模式”入选《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3)》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科技赋能 现代化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产品单一、手工制作产量低、无自主品牌、“天女散花”不成“链”……调研组了解到,南阳也曾面临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重困难。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要在观念和理念方面的创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如何把获取到的健康知识和健康养生的方法转化为人们的生活习惯,让产品紧跟市场需求?实践者们也在研究。

  7月10日,南阳仙草健康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生产车间内,工人正有条不紊生产微烟小悬炙产品。

  “它微烟、迷你、可调温、定位,深受消费者喜爱。”该公司总经理宋镔介绍,这一产品的两大设计亮点是滤烟除味和艾柱定位防脱功能。

  “质优是关键,外观、实用、有效、便捷、多样性缺一不可。”宋镔说,“公司从单一的传统艾制品生产加工到现在拥有电商运营、新型艾制品研发、高端灸疗设备研发与制造等板块,现有200余项专利。倾力打造的‘仙草艾’品牌现已成为知名艾制品品牌,并成为首批打上‘南阳艾’国家地理标识的品牌!”

  “就是要通过机器生产,减少人员接触,防止交叉污染,提升药品质量,提高产能。”仲景宛西制药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李明黎说,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仲景宛西制药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科技创新,也让仲景宛西制药在中药生产领域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第一个成功把微波干燥技术应用于浓缩丸剂型的生产,第一个采用水丸机制法进行完整制粒,第一个实现了浓缩丸剂型的连线生产,第一个完成了浓缩丸全线包装的自动化......

图片1.jpg

  科研人员在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内进行中药调节免疫的作用机制研究。韩立 摄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院长、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主任卞华介绍,实验室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打造仲景方药研究和开放的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高端平台,围绕中医药产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校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

  ……

  “作为天然药库,南阳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作为产业高地,南阳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艾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0%以上。2023年,南阳入选中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和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十大集群。”南阳市相关负责人说,南阳正整合优势、融合发展,好平台、好人才、好机制一个也不少,创新成果不断转化,新企业、新项目迅速涌现,形成了科技促进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闭环。

  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健全,中医药文化深厚底蕴焕发生机,中医药产业焕新发展……南阳正在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路上不断探索。

  主政者说

  “四链”赋能 向新而行

  建设“两地一都”

  ▢南阳市委书记 王智慧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市场竞争力。一个地方选择发展赛道不一定都是高精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契合自身禀赋,好比量体裁衣,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通过创新赋能、要素优化、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也一样可以变身未来产业、朝阳产业。

  推进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时的殷殷嘱托;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南阳的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之一。南阳在全国中医药发展格局中地位特殊、使命重大。

  下一步,南阳将持续锚定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定位和“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目标,“四链”赋能、向新而行,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实现中医服务全国知名、中医药产业产值千亿级、仲景文化传承享誉世界,真正在全国中医药振兴发展上打头阵、扛大旗。

  贯通产业链,打造中医药发展新模式。我们将持续实施种道地“名药”、育中药“名企”、兴南阳“名艾”、创康养“名城”“四名”战略,加快构建种植、加工、仓储、交易、检测、研发、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福森、宛西等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引领潮流,实现艾草、艾灸、药膳、药酒、文旅、康养等多领域市场主体百舸争流、竞相发展。

  重塑创新链,集聚中医药发展新动能。产业有没有竞争力,关键看有没有高质量的创新。我们将以河南国医学院、张仲景实验室为主阵地,深入实施“岐黄工程”“仲景人才工程”,做好“引、育、留、用”四篇文章,让更多中医药英才在南阳发光发热、成就梦想。特别是在创新转化上,抓好短期回报、中期成长、远期战略的统筹,既要让科技成果研发出来,又要让新企业、新项目迅速涌现,形成科技促进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闭环。

  完善传承链,用好中医药发展新载体。依托南阳丰富的中医药古迹文物、非遗文化、文化综合体等优秀载体,不断放大优势,创新场景设置,提升运营能力,丰富完善研、学、游等功能,全景式、立体式宣传弘扬仲景文化。

  做优服务链,拓展中医药发展新市场。聚力打造高水平中医诊疗机构,加强与望京医院合作,力争3年内市中医院重点病种治疗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同步推进城乡中医服务网络均衡化发展,持续实施“双万”工程,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中医、信中医、用中药,从中医药发展中得到实惠,为中医药产业发掘更大潜在市场,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图片2.jpg

  俯瞰方城县百药园。

  记者手记

  “老中医”要有新作为

  7月,到访南阳,艾草香扑鼻而来。标准化的厂房,规范化的种植基地,自动化的生产线,智能物流系统,中药材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病理等现代药理学技术研究……让大家对传统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46年前建厂初期,仲景宛西制药还是传统的混合、称量、搓丸手工作业,如今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数控化生产;

  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设立,开始了用现代医药理念研究中药成分、药理、药效、制剂……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医学动物实验中心,田间标准化种植,可追溯的绿色种植基地,企业现代化的生产线,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与防治康养的推广,南阳中医药从科研、药材种植到制剂、生产、临床、康养等各个环节,都在不断引入新理念、注入新科技、探寻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立足中医药传统优势,借力现代科技,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融合,更新服务理念,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南阳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上榜2022年全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中医药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十大集群。

  答好中医药现代化之问,让中医药事业更好地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南阳走出坚实步伐。南阳正在通过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一带一路”。该市通过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先后与俄罗斯、日本、越南等国建立密切联系,出口中医药服务及产品超过1000万元,实现了仲景文化国际传播新突破。

  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盘布局、系统谋划、多方参与,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有产业现代化的依托,有数字化的赋能,借助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催生新业态,形成满足各种生活场景的产品群,中医药可以更好守护人类健康。

图片4.jpg

  菊花基地。

       南阳●新质生产力先锋图谱

  创新天团

      2023年,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战略重组获得批复;南阳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全省第一;牧原实验室纳入省实验室序列,“双创”载体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省第三;全省科创评价报告评定南阳市位居全省第四;创新创业活跃度指标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跃升至第二名。9个项目上榜2024年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获批数量、支持资金创历史新高。

  产业家底

      南阳是全国最大的艾产品生产基地。艾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艾草企业有1529家,艾草企业规模全国最大。南阳市全市中药材种植年产值近100亿元,南阳市种植面积及年产值均排名河南第一。目前全市现代中药企业55家,其中获得GMP认证的31家,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同时,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南阳市现代中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中药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上榜2022年全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中医药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十大集群。南阳艾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70%以上。

WX20240716-070208@2x.png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