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编者按:致敬大国工匠,勇当改革先锋。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劳模工匠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河南省总工会和河南省委网信办组织中央新闻网站和省级主流媒体编辑记者,深入企业、班组等基层一线,进行“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线下集中采访活动,挖掘省内劳模工匠先进人物积极投身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感人故事。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恢复得挺好,胃管可以拔了,也可以坐起来稍微活动一下。”11月25日上午9时许,刚刚做完肝移植手术2天的张超(化名)正躺在病床上休息,看到郭文治来查房,情不自禁地握住了郭主任的手。听到郭主任的鼓励后,精气神一下子提了起来。
“郭主任,谢谢您,让我重生。家里因我的病返贫了,但我相信我康复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今年刚30岁的张超来自周口农村,经郭文治团队精心治疗,成功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术后的他感觉生命重新开启,未来无限的可能和美好在等着他。
绝不辜负信任 让患者苦尽“肝”来
今年50岁的郭文治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每每看到患者通过肝移植手术获得新生,是他最欣慰、最幸福的时刻。
“肝移植是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有效手段。”做了20多年临床医生,一个个重症肝病患者眼神里强烈的求生渴望,是郭文治一直的动力。“一线希望,百倍努力”,这是他们科室的口号,也是对患者生命重托的有力回应。
每天早上7点,郭文治就匆匆奔走于各个病房之间,开始查看他的病人。“感觉怎么样?能不能自己坐起来?”“握着我的手,来!用力!”病房里,郭文治一个一个地查看着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类似的查房,郭文治每天都会重复,病人是他始终不变的牵挂。
肝移植患者的病情危重,且疑难杂症较多,这种手术既要保证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又要保证捐献肝脏亲属的绝对安全,往往抢救、手术都需要争分夺秒。
郭文治的手机每天都保持24小时开机,不论白昼还是黑夜,只要有病人需要抢救或手术,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病房。
“对郭老师来说,超负荷的工作量是常事,人命关天,有时候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一天。”郭文治的学生温博士告诉记者,“肝移植的特殊性使手术没有延缓的余地,有时病情较特殊时,医生吃住都得在医院里,最长的一次郭老师在48小时内连做4台手术,出手术室的时候,我感觉他都快累得虚脱了。”
郭文治的看法也很简单,当医生容易,当好医生不容易,除了高超的医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能想病人之所想,能急病人之所急,医者仁心,患者至上,这正是医生的职责所在”。
从手术台到慈善救助 只为帮更多的人
对待病人,除了热心、耐心,郭文治还有一颗仁心,主动帮助一些困难家庭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一名深耕肝移植领域的专家,郭文治一直与“死神”较量,每一次成功的肝移植手术,都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而在这背后,是郭文治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坚持,是他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奉献。
郭文治深知救治肝移植患者面临很多关卡,其中大多数家庭已债台高筑,基本到最后都卡在了手术费用上。多年前,郭文治曾救治了一位来自南阳才五个月大的豪豪(化名),豪豪由于先天胆道闭锁引起肝硬化需要进行手术,而豪豪家境十分困难,父亲患有神经性摇头病,母亲一人扛起整个家庭,东拼西凑也只有六七万元,眼看距离希望之门一步之遥,肝移植的手术费用却再也凑不出来了。
郭文治看着这个胖嘟嘟的才五个月大的孩子实在不忍心就这么放弃,他一边跟豪豪家人沟通让他们再想想办法,一边安排孩子住进了医院。当月,郭文治便带头帮助孩子筹措手术费,科里同事纷纷响应,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筹齐了豪豪的手术费用。
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为了让更多像豪豪这样困难家庭的患儿得到及时救治,郭文治促成设立了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肝胆相照基金——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慈善救助项目,用于帮助贫困家庭患病儿童,对在郑大一附院肝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肝移植手术的18周岁以下的困难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给予慈善援助,此资金可保障患儿免费接受肝移植手术。
从开始“患者手术费用不够去发动募捐”资助贫困病人,到发起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去救助更多的患者,再到成立河南省肝康协会加强术后管理,郭文治所追求的不仅是让患者活下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活得长、活得好。
“致力于肝移植技术,减少病人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是我的奋斗目标。”郭文治告诉记者,肝移植从供受体的身体评估、消毒、切肝到移植、医嘱、术后病房管理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他不断优化手术中的每个流程,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手术操作方法,他和团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严格执行。他坚信,每一步都做好,每一步都做到极致,不走“回头路”、不“返工”,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患者康复快,这样的手术对患者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
郭文治在肝移植领域深耕20余载,带领团队完成2300多台肝移植手术,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如国内首例同卵双生活体供肝肝移植、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等。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9项。他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获评“中原大工匠”,今年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成绩并没有让郭文治停下探索的脚步,如今的郭文治正带领他的团队,以工匠精神脚踏实地不断尝试突破,探索最新医疗方案,创造更多新的技术,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让他们获得新生。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编者按:致敬大国工匠,勇当改革先锋。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劳模工匠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河南省总工会和河南省委网信办组织中央新闻网站和省级主流媒体编辑记者,深入企业、班组等基层一线,进行“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线下集中采访活动,挖掘省内劳模工匠先进人物积极投身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感人故事。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恢复得挺好,胃管可以拔了,也可以坐起来稍微活动一下。”11月25日上午9时许,刚刚做完肝移植手术2天的张超(化名)正躺在病床上休息,看到郭文治来查房,情不自禁地握住了郭主任的手。听到郭主任的鼓励后,精气神一下子提了起来。
“郭主任,谢谢您,让我重生。家里因我的病返贫了,但我相信我康复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今年刚30岁的张超来自周口农村,经郭文治团队精心治疗,成功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术后的他感觉生命重新开启,未来无限的可能和美好在等着他。
绝不辜负信任 让患者苦尽“肝”来
今年50岁的郭文治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每每看到患者通过肝移植手术获得新生,是他最欣慰、最幸福的时刻。
“肝移植是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有效手段。”做了20多年临床医生,一个个重症肝病患者眼神里强烈的求生渴望,是郭文治一直的动力。“一线希望,百倍努力”,这是他们科室的口号,也是对患者生命重托的有力回应。
每天早上7点,郭文治就匆匆奔走于各个病房之间,开始查看他的病人。“感觉怎么样?能不能自己坐起来?”“握着我的手,来!用力!”病房里,郭文治一个一个地查看着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类似的查房,郭文治每天都会重复,病人是他始终不变的牵挂。
肝移植患者的病情危重,且疑难杂症较多,这种手术既要保证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又要保证捐献肝脏亲属的绝对安全,往往抢救、手术都需要争分夺秒。
郭文治的手机每天都保持24小时开机,不论白昼还是黑夜,只要有病人需要抢救或手术,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病房。
“对郭老师来说,超负荷的工作量是常事,人命关天,有时候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一天。”郭文治的学生温博士告诉记者,“肝移植的特殊性使手术没有延缓的余地,有时病情较特殊时,医生吃住都得在医院里,最长的一次郭老师在48小时内连做4台手术,出手术室的时候,我感觉他都快累得虚脱了。”
郭文治的看法也很简单,当医生容易,当好医生不容易,除了高超的医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能想病人之所想,能急病人之所急,医者仁心,患者至上,这正是医生的职责所在”。
从手术台到慈善救助 只为帮更多的人
对待病人,除了热心、耐心,郭文治还有一颗仁心,主动帮助一些困难家庭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一名深耕肝移植领域的专家,郭文治一直与“死神”较量,每一次成功的肝移植手术,都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而在这背后,是郭文治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坚持,是他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奉献。
郭文治深知救治肝移植患者面临很多关卡,其中大多数家庭已债台高筑,基本到最后都卡在了手术费用上。多年前,郭文治曾救治了一位来自南阳才五个月大的豪豪(化名),豪豪由于先天胆道闭锁引起肝硬化需要进行手术,而豪豪家境十分困难,父亲患有神经性摇头病,母亲一人扛起整个家庭,东拼西凑也只有六七万元,眼看距离希望之门一步之遥,肝移植的手术费用却再也凑不出来了。
郭文治看着这个胖嘟嘟的才五个月大的孩子实在不忍心就这么放弃,他一边跟豪豪家人沟通让他们再想想办法,一边安排孩子住进了医院。当月,郭文治便带头帮助孩子筹措手术费,科里同事纷纷响应,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筹齐了豪豪的手术费用。
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为了让更多像豪豪这样困难家庭的患儿得到及时救治,郭文治促成设立了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肝胆相照基金——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慈善救助项目,用于帮助贫困家庭患病儿童,对在郑大一附院肝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肝移植手术的18周岁以下的困难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给予慈善援助,此资金可保障患儿免费接受肝移植手术。
从开始“患者手术费用不够去发动募捐”资助贫困病人,到发起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去救助更多的患者,再到成立河南省肝康协会加强术后管理,郭文治所追求的不仅是让患者活下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活得长、活得好。
“致力于肝移植技术,减少病人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是我的奋斗目标。”郭文治告诉记者,肝移植从供受体的身体评估、消毒、切肝到移植、医嘱、术后病房管理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他不断优化手术中的每个流程,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手术操作方法,他和团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严格执行。他坚信,每一步都做好,每一步都做到极致,不走“回头路”、不“返工”,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患者康复快,这样的手术对患者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
郭文治在肝移植领域深耕20余载,带领团队完成2300多台肝移植手术,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如国内首例同卵双生活体供肝肝移植、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等。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9项。他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获评“中原大工匠”,今年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成绩并没有让郭文治停下探索的脚步,如今的郭文治正带领他的团队,以工匠精神脚踏实地不断尝试突破,探索最新医疗方案,创造更多新的技术,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让他们获得新生。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