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山阳民俗 > 推荐头条 > 正文

经典山阳

焦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抬火轿
更新时间:2015-3-16 15:07:56    来源:环球网

  焦作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南村的大型民间集体舞蹈艺术“高抬火轿”起源于宋代,明末清初得到发展。当地居民自古以来就有踩高跷、抬花轿闹新春的习俗。明万历年间,大科学家和艺术家、明郑藩王子朱载堉把踩高跷和抬花轿两种民间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了踩着高跷抬花轿的表演形式。随后,朱载堉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将白天表演改为夜间表演,将花轿改为火轿,把原来的布轿改为纱轿,轿的周围插上蜡烛,轿顶镶嵌着能喷射彩色火焰的龙头,寓意火旺、财旺,象征着一年里百姓生活红红火火。

  经过朱载堉改进的“高抬火轿”是一种独特的民间集体舞蹈艺术,整个表演队伍一百多人,表演起来行如流水,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一表演到元宵佳节,南到洛阳、巩义,北至山西泽州,方圆百里的群众结伴前来观看,盛况空前。

  由于种种原因,上个世纪末期,“高抬火轿”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中断了几十年,许多精彩的节目及绝技随着老艺人的相继谢世而几近失传。

  2005年,在沁阳市文化部门的努力下,濒临失传的“高抬火轿”重新登上了农村文化的大舞台,并于2007年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焦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抬火轿
    2015-3-16 15:07:56    来源:环球网

      焦作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南村的大型民间集体舞蹈艺术“高抬火轿”起源于宋代,明末清初得到发展。当地居民自古以来就有踩高跷、抬花轿闹新春的习俗。明万历年间,大科学家和艺术家、明郑藩王子朱载堉把踩高跷和抬花轿两种民间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了踩着高跷抬花轿的表演形式。随后,朱载堉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将白天表演改为夜间表演,将花轿改为火轿,把原来的布轿改为纱轿,轿的周围插上蜡烛,轿顶镶嵌着能喷射彩色火焰的龙头,寓意火旺、财旺,象征着一年里百姓生活红红火火。

      经过朱载堉改进的“高抬火轿”是一种独特的民间集体舞蹈艺术,整个表演队伍一百多人,表演起来行如流水,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一表演到元宵佳节,南到洛阳、巩义,北至山西泽州,方圆百里的群众结伴前来观看,盛况空前。

      由于种种原因,上个世纪末期,“高抬火轿”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中断了几十年,许多精彩的节目及绝技随着老艺人的相继谢世而几近失传。

      2005年,在沁阳市文化部门的努力下,濒临失传的“高抬火轿”重新登上了农村文化的大舞台,并于2007年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编辑:wxj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