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山阳
《修武县志》载:“上马村东距马界里许(其间隔山门河)、西距寺河(村)三里,南距中马村(新村址)里许,北距巡返(村)二里。”上马村现属山阳区中星街道所辖。
古老村名历史久
提起上马村名字由来,有不同朝代和人物的传说发生在上马村、下马村。其一,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东进至孝邑(今马村区待王街道待王村),率领大军在此驻扎,练兵习武、排兵布阵。一次周武王巡视联军大营,在上马村处(距待王村5公里)上马,在下马村下马,故将武王上马处称为“上马村”,下马处称“下马村”;其二,传说是因三国时期的赵云分别在上马村、下马村处上下马;也有的说是因唐朝的秦琼或尉迟敬德上下马;还有的说是因宋代的赵匡胤在该村北双槽口处安营扎寨,后在此起兵上马取名……
传说众多,充分说明了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紧靠上马村东有一条河,是太行山重要的泄洪河,人们称之为“山门河”。历史记载,清代以前,山门河是重要货运河流。村北2公里处的山门河口为重要的货运码头。当阳峪的瓷器就是通过这里运出。在清代以后,山门河河口码头由于山门河道逐渐枯竭,失去了货运码头的功能,紧靠山门河是通往山西的道路,山门河口因此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有史料记载,脚夫搬运者如流水一般,昼夜人行不断。山门河集市大兴之时,每日有两三千牲口往来贩卖,斗行30多名……。自朝至暮,轰轰如市。扫集儿童三四百有余,抓集群众不计其数,大街小巷卖饭火烧者直至三更……
上马村因靠近山门河口,村里经商和打工者很多,因此造就这里人很强的经商意识。改革开放后,该村一批人靠开矿办企业率先走上致富道路。
闻名遐迩“双槽口”
这里的山门口,人们称其为“东山门口”,此山口西约10公里处的山阳区太行街道岗庄北端之山口被称为“西山门口”。在东山门口入口处,有从前遗留下来一个用青石雕制成的双槽,原是供来往于山内外骑士饮马之用,因此“东山门口”又称为“双槽口”。天长日久,行人广为传播,所以“双槽口”的名声很有影响。
对于“双槽口”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唐朝大将尉迟敬德路过东山门口,由于赶路劳累就想下马休息一会儿。可是下马后,却找不到一处可以喝水和饮马的地方,尉迟敬德转了一圈,只看到山口处有一个用三块石头建成的小庙,他有些急了,就用随身携带的锏,在庙门外一块大石头上挖了两个槽盛水,一个槽供人使用,一个槽用来饮马。喝过水饮过马之后,他好像还未尽兴,于是又一次来到小庙前,用锏在石头上刻了两个大佛。从此之后,当地人就将东山口取名“双槽口”。
同时,在村南街东路边,原有石雕马。据村里老人说:“十四五岁的时候,还经常和小孩们骑在这个小石马上玩耍,直到1950年,这个石马还在这个石碾处放着,后来却不见了。”因有石马,上马村原取名叫“石马村”,与东山门口因有青石双槽而取名“双槽口”一样,石马与石槽两样紧联的物件同一时间雕制,并放在一处,作为一种象征和寓意,大家推测有此可能。
神农庙里老戏楼
究竟为什么分上马村、下马村?上马村地处太行山南麓山脚下,地势要比中马村和下马村要高得多,因此称为“上马村”。
民国二十年《修武县志·氏族表》和该村民国五年《苗氏宗谱》记载,上马村迁居最早的人口是苗姓,系明朝万历年间自山西迁来。据此可知,明朝万历年间已有上马村。
《修武县志》上还载,上马村古有“神农庙”。该庙现已无存,仅仅留有一块刻有众石佛花纹的供桌香案以及残存的砖瓦遗迹。从所遗留下来的文物判断,该庙约建于宋至明初,但从古庙遗址处发掘的砖推算为唐宋之遗物,由此可知,在建神农庙之前,还有过寺院。据该村的老人反映,神农庙里仍有石佛爷像,中间是泥塑佛像,两边是石佛像,称为“佛爷殿”,另外还有“阎王殿”“关爷殿”“子孙殿”,庙中有东西厢房,朝南的庙门外,东有“老君庙”和戏楼,都在一座院子里。到了民国年间,冯玉祥军队进驻修武县以后,破除迷信,将庙中所有泥塑神像打坏。
1938年初,日寇来到这里用炮火摧毁了戏楼,并利用戏楼的一些建筑材料,在上马村附近山坡上建筑了8个炮楼,来镇压人民群众。现在来到到此山坡处,还依稀可见当年碉堡的遗迹。到顽固军(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侵略村子时,把庙全部拆除,用来建造碉堡。
上马村在“文革”中,曾一度改为“红光”村,但村民不满意,后又改为原名“上马村”。
绿色发展“卢亮沟”
上马村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青石资源。改革开放后,靠兴办小煤矿,该村集体经济走在全区前列。小煤窑关停后又在一个叫卢亮沟的的山沟进行石头开采,年生产规模达30万吨,几年的开采把半个山就“吃”了。
破坏性的粗暴开采虽然短期内给村里带来经济效益,代价却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植被被破坏、山坡黄土裸露、原先能种的土地也不能种了,失去经济来源村里开始矛盾滋生。
2016年6月,焦作市开展北山治理行动后,如何让废弃采石沟华丽转身,实现经济与生态双丰收?
该村“两委”在经过近一年的参观学习、考察论证后,认为只有把生态建设和旅游业转型结合起来,对卢亮沟进行合理治理开发,才能把沉重的生态负债转化为一笔新的财富。
上马村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来卢亮沟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这样一条思路: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村集体群众共同参与,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打造,充分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和沿山绿化的自然风光,建设一个以汽车营地、运动体验、休闲旅游、红色教育、文化展示、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示范项目——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汽车露地)项目。
2017年,村里聘请北京汖致露营管理有限公司整体设计,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5星级汽车露营地的标准建设,建成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后,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评定为“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全国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也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营地。
“金鹏”展翅争上游
2022年,借助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上马村获得“省特色旅游乡村”称号。如果说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是戴在上马村头上的明珠,那么位于这里的新金鹏食品有限公司将成为上马村腾飞的双翼。
每天清晨,当太阳还在“安睡”的时候,带着露珠的新鲜蔬菜和肉品已经进入新金鹏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等待质检。嫩绿的韭菜不允许有一丁点发黄,鲜肉要趁着尚有余温迅速放入零下40摄氏度的冷库中脱酸,极速锁鲜。
创办这家企业的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张利明。1999年,张利明怀着让更多人能吃上可口的饺子的梦想,靠焦作市总工会2万元帮扶资金起步,从3人小作坊滚动发展,不断壮大,成为拥有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的中型食品企业。
“老传统新工艺”是企业追求的特色模式。新建高品质厂房、引进一流的智能生产线、建设高标准的自动化冷库、开通多条配送冷链、引进智能检测系统。全方位的智能生产系统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在不断开发饺子产品的同时,又先后开发出汤圆、馄饨、粽子、油条、菜角、糖糕等系列产品纷纷面市,每天50吨的健康食品发往河南各地以及山西、陕西、河北、山东、安徽、东北等地。
新金鹏食品有限公司不仅安排了本村及周边村100多名剩余劳动力,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企业每年使用面粉1000吨、肉350吨、菜2500吨,带动了当地50多户养殖和种植大户发展。
上马村作为王将显贵的上马处,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我们衷心希望上马村策马扬鞭,飞奔向前。
□布财勇
(本文撰写得到了苗永宝、张利明、胡高升、苗福臣、郭伟乐等人的大力支持)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修武县志》载:“上马村东距马界里许(其间隔山门河)、西距寺河(村)三里,南距中马村(新村址)里许,北距巡返(村)二里。”上马村现属山阳区中星街道所辖。
古老村名历史久
提起上马村名字由来,有不同朝代和人物的传说发生在上马村、下马村。其一,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东进至孝邑(今马村区待王街道待王村),率领大军在此驻扎,练兵习武、排兵布阵。一次周武王巡视联军大营,在上马村处(距待王村5公里)上马,在下马村下马,故将武王上马处称为“上马村”,下马处称“下马村”;其二,传说是因三国时期的赵云分别在上马村、下马村处上下马;也有的说是因唐朝的秦琼或尉迟敬德上下马;还有的说是因宋代的赵匡胤在该村北双槽口处安营扎寨,后在此起兵上马取名……
传说众多,充分说明了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紧靠上马村东有一条河,是太行山重要的泄洪河,人们称之为“山门河”。历史记载,清代以前,山门河是重要货运河流。村北2公里处的山门河口为重要的货运码头。当阳峪的瓷器就是通过这里运出。在清代以后,山门河河口码头由于山门河道逐渐枯竭,失去了货运码头的功能,紧靠山门河是通往山西的道路,山门河口因此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有史料记载,脚夫搬运者如流水一般,昼夜人行不断。山门河集市大兴之时,每日有两三千牲口往来贩卖,斗行30多名……。自朝至暮,轰轰如市。扫集儿童三四百有余,抓集群众不计其数,大街小巷卖饭火烧者直至三更……
上马村因靠近山门河口,村里经商和打工者很多,因此造就这里人很强的经商意识。改革开放后,该村一批人靠开矿办企业率先走上致富道路。
闻名遐迩“双槽口”
这里的山门口,人们称其为“东山门口”,此山口西约10公里处的山阳区太行街道岗庄北端之山口被称为“西山门口”。在东山门口入口处,有从前遗留下来一个用青石雕制成的双槽,原是供来往于山内外骑士饮马之用,因此“东山门口”又称为“双槽口”。天长日久,行人广为传播,所以“双槽口”的名声很有影响。
对于“双槽口”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唐朝大将尉迟敬德路过东山门口,由于赶路劳累就想下马休息一会儿。可是下马后,却找不到一处可以喝水和饮马的地方,尉迟敬德转了一圈,只看到山口处有一个用三块石头建成的小庙,他有些急了,就用随身携带的锏,在庙门外一块大石头上挖了两个槽盛水,一个槽供人使用,一个槽用来饮马。喝过水饮过马之后,他好像还未尽兴,于是又一次来到小庙前,用锏在石头上刻了两个大佛。从此之后,当地人就将东山口取名“双槽口”。
同时,在村南街东路边,原有石雕马。据村里老人说:“十四五岁的时候,还经常和小孩们骑在这个小石马上玩耍,直到1950年,这个石马还在这个石碾处放着,后来却不见了。”因有石马,上马村原取名叫“石马村”,与东山门口因有青石双槽而取名“双槽口”一样,石马与石槽两样紧联的物件同一时间雕制,并放在一处,作为一种象征和寓意,大家推测有此可能。
神农庙里老戏楼
究竟为什么分上马村、下马村?上马村地处太行山南麓山脚下,地势要比中马村和下马村要高得多,因此称为“上马村”。
民国二十年《修武县志·氏族表》和该村民国五年《苗氏宗谱》记载,上马村迁居最早的人口是苗姓,系明朝万历年间自山西迁来。据此可知,明朝万历年间已有上马村。
《修武县志》上还载,上马村古有“神农庙”。该庙现已无存,仅仅留有一块刻有众石佛花纹的供桌香案以及残存的砖瓦遗迹。从所遗留下来的文物判断,该庙约建于宋至明初,但从古庙遗址处发掘的砖推算为唐宋之遗物,由此可知,在建神农庙之前,还有过寺院。据该村的老人反映,神农庙里仍有石佛爷像,中间是泥塑佛像,两边是石佛像,称为“佛爷殿”,另外还有“阎王殿”“关爷殿”“子孙殿”,庙中有东西厢房,朝南的庙门外,东有“老君庙”和戏楼,都在一座院子里。到了民国年间,冯玉祥军队进驻修武县以后,破除迷信,将庙中所有泥塑神像打坏。
1938年初,日寇来到这里用炮火摧毁了戏楼,并利用戏楼的一些建筑材料,在上马村附近山坡上建筑了8个炮楼,来镇压人民群众。现在来到到此山坡处,还依稀可见当年碉堡的遗迹。到顽固军(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侵略村子时,把庙全部拆除,用来建造碉堡。
上马村在“文革”中,曾一度改为“红光”村,但村民不满意,后又改为原名“上马村”。
绿色发展“卢亮沟”
上马村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青石资源。改革开放后,靠兴办小煤矿,该村集体经济走在全区前列。小煤窑关停后又在一个叫卢亮沟的的山沟进行石头开采,年生产规模达30万吨,几年的开采把半个山就“吃”了。
破坏性的粗暴开采虽然短期内给村里带来经济效益,代价却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植被被破坏、山坡黄土裸露、原先能种的土地也不能种了,失去经济来源村里开始矛盾滋生。
2016年6月,焦作市开展北山治理行动后,如何让废弃采石沟华丽转身,实现经济与生态双丰收?
该村“两委”在经过近一年的参观学习、考察论证后,认为只有把生态建设和旅游业转型结合起来,对卢亮沟进行合理治理开发,才能把沉重的生态负债转化为一笔新的财富。
上马村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来卢亮沟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这样一条思路: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村集体群众共同参与,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打造,充分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和沿山绿化的自然风光,建设一个以汽车营地、运动体验、休闲旅游、红色教育、文化展示、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示范项目——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汽车露地)项目。
2017年,村里聘请北京汖致露营管理有限公司整体设计,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5星级汽车露营地的标准建设,建成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后,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评定为“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全国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也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营地。
“金鹏”展翅争上游
2022年,借助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上马村获得“省特色旅游乡村”称号。如果说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是戴在上马村头上的明珠,那么位于这里的新金鹏食品有限公司将成为上马村腾飞的双翼。
每天清晨,当太阳还在“安睡”的时候,带着露珠的新鲜蔬菜和肉品已经进入新金鹏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等待质检。嫩绿的韭菜不允许有一丁点发黄,鲜肉要趁着尚有余温迅速放入零下40摄氏度的冷库中脱酸,极速锁鲜。
创办这家企业的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张利明。1999年,张利明怀着让更多人能吃上可口的饺子的梦想,靠焦作市总工会2万元帮扶资金起步,从3人小作坊滚动发展,不断壮大,成为拥有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的中型食品企业。
“老传统新工艺”是企业追求的特色模式。新建高品质厂房、引进一流的智能生产线、建设高标准的自动化冷库、开通多条配送冷链、引进智能检测系统。全方位的智能生产系统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在不断开发饺子产品的同时,又先后开发出汤圆、馄饨、粽子、油条、菜角、糖糕等系列产品纷纷面市,每天50吨的健康食品发往河南各地以及山西、陕西、河北、山东、安徽、东北等地。
新金鹏食品有限公司不仅安排了本村及周边村100多名剩余劳动力,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企业每年使用面粉1000吨、肉350吨、菜2500吨,带动了当地50多户养殖和种植大户发展。
上马村作为王将显贵的上马处,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我们衷心希望上马村策马扬鞭,飞奔向前。
□布财勇
(本文撰写得到了苗永宝、张利明、胡高升、苗福臣、郭伟乐等人的大力支持)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