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人文山阳 > 正文

经典山阳

庙会记忆
□郑乃谦
更新时间:2024/8/16 10:50:46    来源:焦作晚报

  在儿时的记忆里,一年之内最热闹的日子,除了唱戏之外,就是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了。

  西村公社位于太行山区,前部浅山区有四条山间通道分别通向山外的焦作市区、马村区和本县的方庄公社,后部就是紧连山西省的巍巍太行山了。虽属修武县管辖,西村距县城有25公里之遥,离焦作市也有10余公里。老百姓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如果供销社没有,必须到山外的百间房、待王集市上。

  一

  西村原来曾经有一座庙,位于村西南一里地,据说名曰二仙庙,还有的说叫奶奶庙,更多的人直接叫西大庙,相传源于陵川夺火的二仙庙。至于建于何朝、毁于何时,尚且不清楚,而由此庙引发的传统庙会,成了西村重要的节日,至今如此。

  50岁以上的人都记得,那时每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里,都有这么一句,叫作“市场繁荣,物价稳定”。当时村子里只有西村供销社的门市部,市场不算繁荣,但是物价十分稳定,1元钱能称3公斤盐,这种价格持续多年。平时村里来一个担挑子或推小车的货郎,都会吸引许多人选购。

  庙会原先的地点当然在大庙周围,至于什么时候搬到村子里,现在的老人都说不清。庙会每年只有一天,固定在农历三月十二这一日,所以西村附近的老百姓都说叫三月十二会。届时村里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卖农具的、卖布的、号秤的、旋锭的、张簸箩缠簸箕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商贩多,十里八村赶会的人更多。西村的出门老姑娘也趁这一天回娘家,其他人顺便走亲戚。男人缠筋叉、钉木锨,准备麦收农具,女人多是簸箩簸箕一类的家庭生活用品,或者围着五颜六色的布匹摊转来转去,犹豫不决。最吸引我们儿童的是那各式各样的小吃摊,油条、糖糕、凉粉……奇怪的是每年到这天,天气无常,不是刮风就是下雨,尽管如此,那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场面胜过唱戏与过大年。

  会场除了交易,也是各类手工艺人展示绝活的舞台。过去妇女纺花要用锭子,铁锭易变形就用木锭。师傅把一根细木杆放到旋车架上,一手扶旋刀,一手拉弓,一会儿木杆就变成了木锭子。在我们小孩子眼里,这师傅简直就像一位魔术师。号秤子的师傅手脚麻利,客人决定要多大的秤子后,他从箱中抽出现成的秤杆儿,手捻着圆规样的铁夹子在秤杆儿上定位、钻孔,然后把金黄或红色的金属粉末抹入小孔内,用干布擦干净,最后钉秤钩、选秤砣,整个工艺程序结束。秤子是衡器的一种,属计量工具,民间公认的交易原则是秤平斗满。号秤子的师傅说,秤杆儿上的星儿要么是黄芯儿,要么是红芯儿,绝没有黑芯儿,这和做人是一个理儿。40年过去了,号秤师傅的这句话铭刻心间,不敢忘记,并成了我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发展,极少有人纺花织布,杆子秤早已遭淘汰。旋锭子、号秤子这些手艺濒临失传,很应该以申遗方式予以保护,加以传承。

  二

  社会在发展,现在的生活水平与过去是不能比拟的。那时候,想吃一块饼干都不容易。小孩子贪嘴吃,过了春节,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农历三月的庙会。面对各种美食,小孩子往往会垂涎欲滴,揪住大人的衣襟,盯着好吃的直哼哼。当年父亲带我吃炒凉粉的情形,至今没有忘记。

  在众多的小吃摊中,印象最深的是藕粉摊。那个冲藕粉的老头儿60多岁,身材消瘦还略显驼背,作为生意人,对小孩子的态度特别和气。他年年都提前来到,并且独此一家。一辆手推独轮车,两只炉子,三把茶壶加上一块木板、几个凳子就是他的全套家什。把一小匙粉红色的藕粉先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再用沸腾的开水冲满碗,就着木板一勺一勺地品尝。40年过去了,那又甜又香的滋味还没有忘记。虽然买一碗只要5分钱,但每年能喝两三次也就知足了。1974年,这个老头儿准时提前来到。可老人万万没有料想到,这回等待他的不是一群小顾客,而是公安民警。当时西村派出所刚刚成立,只有两位警员,还是在公社大院里办公。老头儿还没有支摊,就被王所长发现,要把他带到派出所。所长边走边问,一碗茶汤放多少粉,放几颗花生米,最后训斥道,这一碗就值5分钱,太贵了。从会场到公社大院有一里路,老头儿推着独轮车,很不情愿地跟在所长后边,走走停停,像个俘虏似的。我们几个小伙伴尾随其后,十分不解,又十分同情,可束手无策,心想今年的藕粉汤恐怕是喝不到了。特定年代人的思想现在想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多年后见到那位所长,提及此事,都是哈哈一笑。

  三

  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大约是1995年,西村的传统庙会由过去的一年一度增加为每月三次。撇开物价不谈,商品琳琅满目,市场真够繁荣。

  昔日的西村,出山主要通道是山门河口,庙会上也只是些生活类小商品。几十年过去,西村如同中国社会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开通了旅游专线青云大道,230省道在2022年已经奠基,沿太行山高速今年春季开工。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为山乡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传统庙会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需要。西村一带出产各种农产品和土特产,具备建立土特产集散地的有利条件。有关方面正在探索如何建立常态化的山货农贸市场,服务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庙会记忆
    □郑乃谦
    2024/8/16 10:50:46    来源:焦作晚报

      在儿时的记忆里,一年之内最热闹的日子,除了唱戏之外,就是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了。

      西村公社位于太行山区,前部浅山区有四条山间通道分别通向山外的焦作市区、马村区和本县的方庄公社,后部就是紧连山西省的巍巍太行山了。虽属修武县管辖,西村距县城有25公里之遥,离焦作市也有10余公里。老百姓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如果供销社没有,必须到山外的百间房、待王集市上。

      一

      西村原来曾经有一座庙,位于村西南一里地,据说名曰二仙庙,还有的说叫奶奶庙,更多的人直接叫西大庙,相传源于陵川夺火的二仙庙。至于建于何朝、毁于何时,尚且不清楚,而由此庙引发的传统庙会,成了西村重要的节日,至今如此。

      50岁以上的人都记得,那时每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里,都有这么一句,叫作“市场繁荣,物价稳定”。当时村子里只有西村供销社的门市部,市场不算繁荣,但是物价十分稳定,1元钱能称3公斤盐,这种价格持续多年。平时村里来一个担挑子或推小车的货郎,都会吸引许多人选购。

      庙会原先的地点当然在大庙周围,至于什么时候搬到村子里,现在的老人都说不清。庙会每年只有一天,固定在农历三月十二这一日,所以西村附近的老百姓都说叫三月十二会。届时村里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卖农具的、卖布的、号秤的、旋锭的、张簸箩缠簸箕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商贩多,十里八村赶会的人更多。西村的出门老姑娘也趁这一天回娘家,其他人顺便走亲戚。男人缠筋叉、钉木锨,准备麦收农具,女人多是簸箩簸箕一类的家庭生活用品,或者围着五颜六色的布匹摊转来转去,犹豫不决。最吸引我们儿童的是那各式各样的小吃摊,油条、糖糕、凉粉……奇怪的是每年到这天,天气无常,不是刮风就是下雨,尽管如此,那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场面胜过唱戏与过大年。

      会场除了交易,也是各类手工艺人展示绝活的舞台。过去妇女纺花要用锭子,铁锭易变形就用木锭。师傅把一根细木杆放到旋车架上,一手扶旋刀,一手拉弓,一会儿木杆就变成了木锭子。在我们小孩子眼里,这师傅简直就像一位魔术师。号秤子的师傅手脚麻利,客人决定要多大的秤子后,他从箱中抽出现成的秤杆儿,手捻着圆规样的铁夹子在秤杆儿上定位、钻孔,然后把金黄或红色的金属粉末抹入小孔内,用干布擦干净,最后钉秤钩、选秤砣,整个工艺程序结束。秤子是衡器的一种,属计量工具,民间公认的交易原则是秤平斗满。号秤子的师傅说,秤杆儿上的星儿要么是黄芯儿,要么是红芯儿,绝没有黑芯儿,这和做人是一个理儿。40年过去了,号秤师傅的这句话铭刻心间,不敢忘记,并成了我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发展,极少有人纺花织布,杆子秤早已遭淘汰。旋锭子、号秤子这些手艺濒临失传,很应该以申遗方式予以保护,加以传承。

      二

      社会在发展,现在的生活水平与过去是不能比拟的。那时候,想吃一块饼干都不容易。小孩子贪嘴吃,过了春节,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农历三月的庙会。面对各种美食,小孩子往往会垂涎欲滴,揪住大人的衣襟,盯着好吃的直哼哼。当年父亲带我吃炒凉粉的情形,至今没有忘记。

      在众多的小吃摊中,印象最深的是藕粉摊。那个冲藕粉的老头儿60多岁,身材消瘦还略显驼背,作为生意人,对小孩子的态度特别和气。他年年都提前来到,并且独此一家。一辆手推独轮车,两只炉子,三把茶壶加上一块木板、几个凳子就是他的全套家什。把一小匙粉红色的藕粉先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再用沸腾的开水冲满碗,就着木板一勺一勺地品尝。40年过去了,那又甜又香的滋味还没有忘记。虽然买一碗只要5分钱,但每年能喝两三次也就知足了。1974年,这个老头儿准时提前来到。可老人万万没有料想到,这回等待他的不是一群小顾客,而是公安民警。当时西村派出所刚刚成立,只有两位警员,还是在公社大院里办公。老头儿还没有支摊,就被王所长发现,要把他带到派出所。所长边走边问,一碗茶汤放多少粉,放几颗花生米,最后训斥道,这一碗就值5分钱,太贵了。从会场到公社大院有一里路,老头儿推着独轮车,很不情愿地跟在所长后边,走走停停,像个俘虏似的。我们几个小伙伴尾随其后,十分不解,又十分同情,可束手无策,心想今年的藕粉汤恐怕是喝不到了。特定年代人的思想现在想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多年后见到那位所长,提及此事,都是哈哈一笑。

      三

      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大约是1995年,西村的传统庙会由过去的一年一度增加为每月三次。撇开物价不谈,商品琳琅满目,市场真够繁荣。

      昔日的西村,出山主要通道是山门河口,庙会上也只是些生活类小商品。几十年过去,西村如同中国社会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开通了旅游专线青云大道,230省道在2022年已经奠基,沿太行山高速今年春季开工。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为山乡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传统庙会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需要。西村一带出产各种农产品和土特产,具备建立土特产集散地的有利条件。有关方面正在探索如何建立常态化的山货农贸市场,服务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