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文化焦作 > 正文

经典山阳

曲耕不辍 艺无止境
——记我市曲艺家丁艺
更新时间:2017-8-18 9:48:44    来源:焦作日报

   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丁艺说:“曲艺是诉诸于人们听觉的艺术,是通过说唱刺激听众的听觉来驱动其形象思维,从而在听众的思维想象中与表演者共同完成艺术创造。”

    8月14日,记者见到了丁艺,他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从艺之路。

    丁艺,1975年出生,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焦作市曲艺家协会理事。

    一个人与某种艺术结缘,有许多因素,但关键还是兴趣。从小,丁艺就对语言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受家庭环境影响,10岁便开始学艺,绕口令、贯口、快板都是他爱好的习练内容。后来,丁艺拜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杨明扬为师,从此,他从喜欢曲艺走上了表演曲艺之路。

    学好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下苦功夫。丁艺爱学,也特别肯下功夫。学艺时,丁艺每天5时多起床,开始吊嗓子、练习气息、吐字等基本功。为了练好快板,丁艺天天快板不离手,没事就打两板子,手指都被磨出了厚厚的茧;为了练好嘴皮子功夫,他坚持每天说绕口令、读报纸,一练就是二三十分钟不间断。“常常练到最后腮帮都是肿的、舌头都是麻的。”丁艺说。每天走在路上,丁艺都在背相声段子,随时随地想着如何抖好“包袱”。丁艺说:“有时候不便发出声音,我就光张嘴不出声。”

    丁艺表示,在曲艺界有“一字不到,听者发燥”“咬字不真,钝刀杀人”之说,可见吐字发音是多么重要。吐字发音是曲艺表演者的基本功,要求表演者掌握正确的吐字发音方法,通过锻炼,使自己的中气充沛、发音有力,使在场观众能听得清晰,字字入耳。“就拿绕口令来说,因为都是相近的发音,舌头特别容易打结。有时候因为一个音发不准,就要来回推敲几个月,不断地练习。”丁艺说。

    丁艺第一次登台那年13岁,至今他仍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我表演的是《快板十八愁》,当时站在舞台上面对那么多观众,心里特别紧张,但当我手中的竹板一响,嘴里的词就自然而然地说出来了。因为这个段子我已经练习一年多了。”丁艺说,“现在上台仍然紧张,以前紧张是怕说砸了,现在紧张是怕效果不好。”

    “好学、能演、能编、能教、进步快。”这是杨明扬对丁艺的评价。谈起创作,丁艺告诉记者:“创作是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为了创作一个相声段子,我经常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坐就是一天一夜。脚本出来了,往往还要进行二次创作,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斟酌,有时候多个字或少个字效果都出不来。创作需要全盘考虑,语言、手势、表情、观众效果都得考虑到。为了现场能有个好效果,我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从吐字到动作,从站姿到表情,从配合到互动,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丁艺创作的对口相声《教学生》不仅获得河南省文化厅创作表演二等奖,还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一门艺术得以传承有四个标准:台上能表演、台下能创作、张口有理论、背后有学生。如果没了学生,那么表演、创作和理论都将是无源之水。”丁艺说。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丁艺创办培训班,用心传授曲艺知识,努力培养学生。每次带学生,丁艺都重点培养吐字发音、手眼身法等基本功。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曲艺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吃苦、坚持才能成大器。

    对于未来,丁艺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坚持下去。”

文章编辑:施筱雯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