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即时滚动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焦作论坛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新闻客户端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办公入口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人文山阳 > 文化焦作 > 正文

经典山阳

“产业+”拓宽焦作文化产业发展路
透过第四届中原(鹤壁)文博会看焦作文化产业发展(上)
更新时间:2017-11-3 9:23:48    来源:焦作日报

  在第四届中原(鹤壁)文博会上,来自云台山国际文武学校年仅8岁的德国籍男孩儿亚历山大表演的太极拳,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武术学院、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焦作华盛武院、陈家沟陈小星太极拳会馆的教练员和学生们则用“传统武术+现代艺术”的形式演绎了太极拳,观众被其独特的魅力折服。

  焦作展区的主打产品为紫砂绞胎瓷茶具、太极十三式茶具、绞胎瓷首饰以及颇具人性化设计的绞胎瓷水杯,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当“百姓文化超市”作为焦作重要的文化产业元素向大家推介时,观众才领悟到,焦作正通过“互联网+”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新平台。

  从10月28日至11月1日,连续5天的文博会,让所有关注焦作文化产业发展的人们看到:太极拳文化产业正在与体育产业、教育产业、陶瓷产业、现代养生产业等融合,多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焦作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当前,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呢?太极拳文化产业和陶瓷文化产业都是我市的‘明星产业’,如果太极拳文化产业不与现代养生文化相结合,陶瓷文化产业不与现代艺术生活文化相结合,就很难凸显其产业魅力。深化‘产业+’,是文化产业调整供给侧结构的必然选择。”在本届文博会上,带队的市文产办常务副主任侯红霞向记者介绍了焦作文化产业现状。

  不容置疑,“产业+”拓宽了焦作文化产业发展路。

  我市文化资源丰富。武,有太极拳、月山八极拳;文,有卜子夏、司马懿、韩愈、李商隐、许衡、朱载堉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食,有“四大怀药”;游,有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等名山大川;用,有绞胎瓷、天目瓷、黑陶等文化产品。

  如何让优势资源变成优势产业,提高焦作文化产业平均值,是焦作文化产业发展多年来的努力方向。

  “产业+”模式打破了产业间的发展壁垒,激活了焦作文化产业发展因子,并帮助焦作文化产业重新洗牌,形成了新业态。

  比如,“旅游+太极”“太极+养生”“太极+教育”“陶瓷+太极”“陶瓷+名人文化”等新业态的出现,正在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升级。

  李文献是我市恢复绞胎瓷制作技艺的贡献者之一。在本届文博会上,他带来的100余件手镯、戒指、项链等绞胎瓷首饰,很受与会者青睐。他说:“绞胎瓷制作技艺从元代失传后,历经几百年才恢复。现在,只有让这门技艺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才能将其发扬光大。”

  我市陶艺大师张文涛擅长制作自然纹理的绞胎瓷。近年来,他潜心研发,将绞胎瓷自然纹理技艺巧妙地融入茶具制作当中,广受好评。此外,他还注重将太极拳文化元素运用到绞胎瓷茶具制作中,为绞胎瓷文化“升级”。

  在本届文博会上,张文涛告诉记者:“文化是相通的,将不同的文化有机结合在一件茶具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康利服饰”是本届文博会焦作展销区唯一生产太极拳表演服装的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康利说:“以前,我觉得做太极拳表演服装离太极拳文化很远。可等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后,我感觉,将太极拳文化融入服装文化才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看来,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践行“产业+”理念、模式,焦作已不是浅尝辄止。“产业+”正在提升焦作文化企业的创造理念,改变焦作文化产业发展的传统模式,成为焦作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王玮萱)

文章编辑:施筱雯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网友帮忙团热线:(0391)8797395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395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邮编:454002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