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利
经典山阳
1987年元旦出的《青工简讯》。
(图片由王保利提供)
记忆的末梢神经,稍一触碰,就似电流一般传遍全身,如风吹水面泛起涟漪。在书房抚摸着自己早年油印的《青工简讯》小报,思绪霎时沉浸在久远的时光里。
一
时间回溯到1986年。我作为全矿1300多名集体工的代表,当选为焦作矿务局王封矿唯一一名集体工团委委员(其他委员都是全民工),并兼任机修厂机关团支部书记。由于从小学到中学再到进工厂,通过办黑板报练就了不同字体的粉笔字以及能编排出图文并茂的版面,我便在大家的鼓与呼中利用业余时间,铺钢板、垫蜡纸,用钢针一笔一画刻出了每月一期的《青工简讯》小报,既活跃了青工生活,自己也陶醉在与汉字亲密接触的喜悦中。
那时的王封矿更新队(王封矿机修厂、铁合金厂的前身)80%是年轻人,如何活跃青工生活,是摆在工会和团组织面前的课题。时年23岁的我刚被抽调到工会看管图书,工会主席王景福和团总支书记毋长青了解我板报办得好,写的文章也时常发表在《焦作矿工报》上,便鼓励我利用自己的特长筹办一张小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记得,学校考试用的卷纸都是油印的,老师刻印的字体呈现出各种风格,或娟秀或俊朗,或飘逸或大方,可作为书法作品来欣赏。时过境迁,现在有了打印机,让手工油印成为历史。真的要编印一张小报,不是简单地刻印上一段文字,而要考虑排版等诸多方面。既然大家信任我,那就责无旁贷地开始着手准备。不是有人说过:被别人信任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也是一生中不断追求的最高境界。
主管青年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李道长觉得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便欣然书写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厂长张海洲不仅是赫赫有名的工程师,还是颇有造诣的书法家,他专门题写了《青工简讯》的报头。这让我备受鼓舞,接下来就全靠自己努力了。
二
筹备并完成一张385mm×265mm尺寸的小报,往往需要一周的时间。我白天要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做。排版是第一道工序,在有限的空间里,必须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个标题横写,哪个竖写;哪篇用正楷,哪篇用隶书;哪里留题图,哪里放尾花;哪篇用星花间隔,哪篇用点状分隔;安排几篇文章,每篇字数多少……这些自己都要统筹考虑。好在自己从小办板报,为出小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刻制是件精细活,来不得半点马虎,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工友们不知道,当他们捧读到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小报,那上面倾注了自己多少心血和汗水。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不说,关键是太耗神。钢板坚硬,蜡纸柔软,要聚精会神地一笔一画刻制。刻蜡版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要均匀用力地用铁笔在蜡纸上刻写,必须轻重有致。用力轻了,印出来的字就模糊不清;用力太重,又会划破蜡纸。因此,我必须格外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刻完一张小报,一般需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完工后手腕会酸痛无比,握笔的手指僵硬得转不过弯。现如今不管在电脑上还是手机上,写错一个字可以不费吹灰之力重新修改,那时若一笔刻错,则整张就会成为废纸,几天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在刻制小报的过程中,我也养成了工作和学习精益求精的习惯。
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在酷热难耐的夏日,等夜深人静了,我将两拃长、四指宽,带细棱的钢板放在书桌上,覆盖上蓝色柔滑的蜡纸,握着小拇指粗的钢针笔,一笔一画将谋划好的内容刻在蜡纸上。我眼睛近视,还要将头垂得更低些,几乎伏在纸面上,不像现在电脑能调出各种字体,那时全凭一针针将标题加粗,将图案勾画。“吱吱”的刻画声,带着一撇一捺的深情,含着有角有棱的恒定,常常伴随着鸡鸣,迎来新一天的黎明。
蜡纸刻好了,掂起来再仔细审查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开始下一道工序。我和毋长青搬出油印机,将刻好的蜡纸上下左右照齐贴在油印机的网罩上,下面垫上印制的白纸,把装有蜡纸的框子压下,然后在滚筒上面涂上油墨进行印刷。啥都有技巧,滚筒上下推拉也不例外,涂抹的油墨必须均匀,推送滚筒需要匀速。滚筒最好是从一个方向滚动,以免蜡纸起褶皱,影响油印的效果。记得一次我去开会,贴好蜡纸让车间的一位师傅帮着推印。这位大哥拿着推筒说:“不就是上下推印吗?放心吧,手到擒来的活儿。”等开会回来,瞧着皱巴巴的小报,我和他都欲哭无泪。
三
出了两期小报,大家虽说普遍认可,可我觉得黑压压一片,影响观瞻。于是,为了使小报更美观,我决定增加题图、尾花设计和色彩。我比照报纸的题图和尾花,结合小报的特点,画出简洁明快的图案,然后找到刻章的师傅,让他刻在军棋大小的木头上。师傅说刻了一辈子姓名和单位名,还没见过让刻花花草草的。我在编排时事先预留出位置,待印出后,将题图和尾花蘸上红印泥,盖在应有的位置上。咦,你还甭说,它为小报增了光添了彩。不管做啥事,你只要用心了,它都不会辜负你。
厂领导看到文图俱佳的小报,对活跃青工生活起到一定作用,建议是否为配合厂里的中心工作做做文章。于是,我在提高《青工简讯》的内涵上又多下点功夫。拿1987年元旦这张小报来说,除了有关青年的内容:《一副劝世妙联》《新时代青年应有……》,我在报纸的中心位置撰写了《辞旧迎新话变革》的言论,从更新观念、加强主人翁责任感、端正劳动态度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尤其是在小报左右两边,上下通栏用隶书醒目地刻写一副对联:“树信心齐奋斗意气风发创全优,鼓干劲争上游多快好省建机修。”这期小报出来后,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春华秋实,我油印了12期《青工简讯》小报,汗水中浸透着快乐,辛劳中蕴含着收获。往事如烟,30多年过去了,看着这些当时对活跃青工生活起一定作用的小报,我感慨万千,倍感欣慰。
四
有时梦想助推你前行,伴随你远航,刻印《青工简讯》何尝不是如此。1986年,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编办小报的同时,还在《焦作矿工报》发表文章40篇,被矿务局党委评为优秀通讯员。之后的不同时期,我先后筹办了单位的《焦作中油通讯》,协办了《加油》报纸。同时,我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地“爬格子”,手机上写文章,年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退休后,我依然笔耕不辍,年均发表文章30多万字,业已成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石火光阴,窗间过马。如今,我把这张小报捐赠给了曾经工作的煤矿。难忘《青工简讯》,难忘刻印《青工简讯》的青葱岁月,因为它是镌刻在我心灵深处的记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1987年元旦出的《青工简讯》。
(图片由王保利提供)
记忆的末梢神经,稍一触碰,就似电流一般传遍全身,如风吹水面泛起涟漪。在书房抚摸着自己早年油印的《青工简讯》小报,思绪霎时沉浸在久远的时光里。
一
时间回溯到1986年。我作为全矿1300多名集体工的代表,当选为焦作矿务局王封矿唯一一名集体工团委委员(其他委员都是全民工),并兼任机修厂机关团支部书记。由于从小学到中学再到进工厂,通过办黑板报练就了不同字体的粉笔字以及能编排出图文并茂的版面,我便在大家的鼓与呼中利用业余时间,铺钢板、垫蜡纸,用钢针一笔一画刻出了每月一期的《青工简讯》小报,既活跃了青工生活,自己也陶醉在与汉字亲密接触的喜悦中。
那时的王封矿更新队(王封矿机修厂、铁合金厂的前身)80%是年轻人,如何活跃青工生活,是摆在工会和团组织面前的课题。时年23岁的我刚被抽调到工会看管图书,工会主席王景福和团总支书记毋长青了解我板报办得好,写的文章也时常发表在《焦作矿工报》上,便鼓励我利用自己的特长筹办一张小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记得,学校考试用的卷纸都是油印的,老师刻印的字体呈现出各种风格,或娟秀或俊朗,或飘逸或大方,可作为书法作品来欣赏。时过境迁,现在有了打印机,让手工油印成为历史。真的要编印一张小报,不是简单地刻印上一段文字,而要考虑排版等诸多方面。既然大家信任我,那就责无旁贷地开始着手准备。不是有人说过:被别人信任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也是一生中不断追求的最高境界。
主管青年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李道长觉得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便欣然书写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厂长张海洲不仅是赫赫有名的工程师,还是颇有造诣的书法家,他专门题写了《青工简讯》的报头。这让我备受鼓舞,接下来就全靠自己努力了。
二
筹备并完成一张385mm×265mm尺寸的小报,往往需要一周的时间。我白天要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做。排版是第一道工序,在有限的空间里,必须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个标题横写,哪个竖写;哪篇用正楷,哪篇用隶书;哪里留题图,哪里放尾花;哪篇用星花间隔,哪篇用点状分隔;安排几篇文章,每篇字数多少……这些自己都要统筹考虑。好在自己从小办板报,为出小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刻制是件精细活,来不得半点马虎,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工友们不知道,当他们捧读到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小报,那上面倾注了自己多少心血和汗水。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不说,关键是太耗神。钢板坚硬,蜡纸柔软,要聚精会神地一笔一画刻制。刻蜡版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要均匀用力地用铁笔在蜡纸上刻写,必须轻重有致。用力轻了,印出来的字就模糊不清;用力太重,又会划破蜡纸。因此,我必须格外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刻完一张小报,一般需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完工后手腕会酸痛无比,握笔的手指僵硬得转不过弯。现如今不管在电脑上还是手机上,写错一个字可以不费吹灰之力重新修改,那时若一笔刻错,则整张就会成为废纸,几天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在刻制小报的过程中,我也养成了工作和学习精益求精的习惯。
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在酷热难耐的夏日,等夜深人静了,我将两拃长、四指宽,带细棱的钢板放在书桌上,覆盖上蓝色柔滑的蜡纸,握着小拇指粗的钢针笔,一笔一画将谋划好的内容刻在蜡纸上。我眼睛近视,还要将头垂得更低些,几乎伏在纸面上,不像现在电脑能调出各种字体,那时全凭一针针将标题加粗,将图案勾画。“吱吱”的刻画声,带着一撇一捺的深情,含着有角有棱的恒定,常常伴随着鸡鸣,迎来新一天的黎明。
蜡纸刻好了,掂起来再仔细审查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开始下一道工序。我和毋长青搬出油印机,将刻好的蜡纸上下左右照齐贴在油印机的网罩上,下面垫上印制的白纸,把装有蜡纸的框子压下,然后在滚筒上面涂上油墨进行印刷。啥都有技巧,滚筒上下推拉也不例外,涂抹的油墨必须均匀,推送滚筒需要匀速。滚筒最好是从一个方向滚动,以免蜡纸起褶皱,影响油印的效果。记得一次我去开会,贴好蜡纸让车间的一位师傅帮着推印。这位大哥拿着推筒说:“不就是上下推印吗?放心吧,手到擒来的活儿。”等开会回来,瞧着皱巴巴的小报,我和他都欲哭无泪。
三
出了两期小报,大家虽说普遍认可,可我觉得黑压压一片,影响观瞻。于是,为了使小报更美观,我决定增加题图、尾花设计和色彩。我比照报纸的题图和尾花,结合小报的特点,画出简洁明快的图案,然后找到刻章的师傅,让他刻在军棋大小的木头上。师傅说刻了一辈子姓名和单位名,还没见过让刻花花草草的。我在编排时事先预留出位置,待印出后,将题图和尾花蘸上红印泥,盖在应有的位置上。咦,你还甭说,它为小报增了光添了彩。不管做啥事,你只要用心了,它都不会辜负你。
厂领导看到文图俱佳的小报,对活跃青工生活起到一定作用,建议是否为配合厂里的中心工作做做文章。于是,我在提高《青工简讯》的内涵上又多下点功夫。拿1987年元旦这张小报来说,除了有关青年的内容:《一副劝世妙联》《新时代青年应有……》,我在报纸的中心位置撰写了《辞旧迎新话变革》的言论,从更新观念、加强主人翁责任感、端正劳动态度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尤其是在小报左右两边,上下通栏用隶书醒目地刻写一副对联:“树信心齐奋斗意气风发创全优,鼓干劲争上游多快好省建机修。”这期小报出来后,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春华秋实,我油印了12期《青工简讯》小报,汗水中浸透着快乐,辛劳中蕴含着收获。往事如烟,30多年过去了,看着这些当时对活跃青工生活起一定作用的小报,我感慨万千,倍感欣慰。
四
有时梦想助推你前行,伴随你远航,刻印《青工简讯》何尝不是如此。1986年,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编办小报的同时,还在《焦作矿工报》发表文章40篇,被矿务局党委评为优秀通讯员。之后的不同时期,我先后筹办了单位的《焦作中油通讯》,协办了《加油》报纸。同时,我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地“爬格子”,手机上写文章,年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退休后,我依然笔耕不辍,年均发表文章30多万字,业已成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石火光阴,窗间过马。如今,我把这张小报捐赠给了曾经工作的煤矿。难忘《青工简讯》,难忘刻印《青工简讯》的青葱岁月,因为它是镌刻在我心灵深处的记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