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经典山阳 > 山阳寻迹 > 山阳寻迹 > 正文

经典山阳

于姓始祖是周武王之子 于姓发源地在今河南沁阳
更新时间:2015-1-5 10:06:56    来源:河南商报

 

    山东烟台牟平市一处于氏宗祠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的一个儿子被封在邘国,称作邘叔,而其子孙以国为氏,是为于姓。邘国的位置,大致就在今天河南沁阳市北部一带。人口分布上,山东、东北三省、陕西、山西六省的于姓人口占了全国于姓人口的近七成,因此,于姓属于典型的北方姓氏。

    姓氏源流

    于姓始祖是周武王之子

    对于于姓的起源,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于氏文化研究会主要负责人于敏欣说,目前各方比较认可的是三支。

    第一支由姬姓而来,是周武王姬发的后代。周武王灭商之后,大举分封诸侯,西周初年,周武王把他的一个儿子封在了邘国,这个儿子被称为邘叔。后来邘国被灭,邘叔的子孙、臣民就用国名当姓氏来纪念祖国,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姓于。历史上,这也被视为于姓的正宗,这一支于氏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

    第二支是出自古时的复姓“淳于”,唐代为避讳皇帝李纯的“纯”字改成了单姓于。历史上,淳于公的子孙  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唐宪宗李纯即位时,为避讳“纯”字与“淳”字同音,复姓淳于改成了单姓于。到了宋朝,一部分于姓恢复了淳于姓,但也有一部分人没有改回去,就形成了这一支于氏。

    第三支则是出自北魏时的万忸于氏。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本是山东的于姓人,后来随着鲜卑改了姓,到孝文帝时施行汉化改革,他们又恢复了于姓。这一支于氏虽然是从鲜卑族的万忸于氏改过来的,一向也被当作外来的姓氏看待,但在实际上,他们仍然是汉族于姓的后代。“后世于姓,基本是尊邘叔为于姓得姓始祖。”于敏欣介绍。除这三支外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人归化到汉地后,被皇帝赐姓“于”,这部分人的来源就复杂一些了。

    根在沁阳

    于姓发源地在今天河南沁阳

    于姓产生在历史上的邘国,而对邘国的位置,我国著名姓氏研究专家谢钧祥在其著作中称,各种辞书记载是非常明确的,包括《水经注》、《辞海》等,均印证邘国在今天河南沁阳邘邰一带。

    而与文献记载相吻合的是,在今天沁阳市西万镇有个邘邰村,该村现在仍然保存有邘国故城,城址分为东城与西城,现存夯土城墙长800多米,宽20到25米,残高2到7米。据调查显示,该城夯层结构及包含物可以早到商代。

    对于姓颇有研究的沁阳市文物局退休干部邓宏礼说,直到今天,邘邰村的村名历经3000多年没有改变,在邘邰只设坛祭社稷而没有“于氏宗祠”的祭习也仍然没有改变。

    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马世之在他的《于姓知足根源探讨》中曾称,从《左传》、《水经注》、《括地志》等史籍上可以考证到,邘国故城大约是在今天沁阳市西北15公里的西万镇邘邰村东。

    在邘国故城,河南商报记者看到一个大土堆,据介绍,这个大土堆被称为“钓鱼台”,高有八九米,曾有专家前来观看,推断应是邘国宫殿建筑的基址。

 

[1] [2] 下一页

文章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于姓始祖是周武王之子 于姓发源地在今河南沁阳
    2015-1-5 10:06:56    来源:河南商报

     

        山东烟台牟平市一处于氏宗祠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的一个儿子被封在邘国,称作邘叔,而其子孙以国为氏,是为于姓。邘国的位置,大致就在今天河南沁阳市北部一带。人口分布上,山东、东北三省、陕西、山西六省的于姓人口占了全国于姓人口的近七成,因此,于姓属于典型的北方姓氏。

        姓氏源流

        于姓始祖是周武王之子

        对于于姓的起源,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于氏文化研究会主要负责人于敏欣说,目前各方比较认可的是三支。

        第一支由姬姓而来,是周武王姬发的后代。周武王灭商之后,大举分封诸侯,西周初年,周武王把他的一个儿子封在了邘国,这个儿子被称为邘叔。后来邘国被灭,邘叔的子孙、臣民就用国名当姓氏来纪念祖国,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姓于。历史上,这也被视为于姓的正宗,这一支于氏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

        第二支是出自古时的复姓“淳于”,唐代为避讳皇帝李纯的“纯”字改成了单姓于。历史上,淳于公的子孙  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唐宪宗李纯即位时,为避讳“纯”字与“淳”字同音,复姓淳于改成了单姓于。到了宋朝,一部分于姓恢复了淳于姓,但也有一部分人没有改回去,就形成了这一支于氏。

        第三支则是出自北魏时的万忸于氏。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本是山东的于姓人,后来随着鲜卑改了姓,到孝文帝时施行汉化改革,他们又恢复了于姓。这一支于氏虽然是从鲜卑族的万忸于氏改过来的,一向也被当作外来的姓氏看待,但在实际上,他们仍然是汉族于姓的后代。“后世于姓,基本是尊邘叔为于姓得姓始祖。”于敏欣介绍。除这三支外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人归化到汉地后,被皇帝赐姓“于”,这部分人的来源就复杂一些了。

        根在沁阳

        于姓发源地在今天河南沁阳

        于姓产生在历史上的邘国,而对邘国的位置,我国著名姓氏研究专家谢钧祥在其著作中称,各种辞书记载是非常明确的,包括《水经注》、《辞海》等,均印证邘国在今天河南沁阳邘邰一带。

        而与文献记载相吻合的是,在今天沁阳市西万镇有个邘邰村,该村现在仍然保存有邘国故城,城址分为东城与西城,现存夯土城墙长800多米,宽20到25米,残高2到7米。据调查显示,该城夯层结构及包含物可以早到商代。

        对于姓颇有研究的沁阳市文物局退休干部邓宏礼说,直到今天,邘邰村的村名历经3000多年没有改变,在邘邰只设坛祭社稷而没有“于氏宗祠”的祭习也仍然没有改变。

        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马世之在他的《于姓知足根源探讨》中曾称,从《左传》、《水经注》、《括地志》等史籍上可以考证到,邘国故城大约是在今天沁阳市西北15公里的西万镇邘邰村东。

        在邘国故城,河南商报记者看到一个大土堆,据介绍,这个大土堆被称为“钓鱼台”,高有八九米,曾有专家前来观看,推断应是邘国宫殿建筑的基址。

     

    [1] [2] 下一页

    文章编辑:wxj 
     
    相关信息:
    焦作2000名书友在行动
    耍姓:遗落在修武的元代贵族
    紫陵牛氏:白沟河大战鼎立紫陵牛氏家族
    焦作梁氏: 焦作“铜锤梁”的由来
    青龙宫
    武王伐纣与焦作地名传说
    卜 商
    向 秀
    王 弼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