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山阳
近日在整理汉口药王庙的资料时,无意发现了一首古体诗《汉口怀庆会馆》,诗曰:怀药自古行大埠,汉口药帮大吞吐。设馆兴学药王庙,怀庆会馆宿相贾。昔为怀药集散所,何是避秦蛰居处。张老李婶休相问,人云咱类黑老五。大杂院中挤一间,念乡亲更念怀府……此诗系原籍沁阳市西向镇义庄的台胞胡文秋女士所作,记述家人胡宏远老先生为逃难而藏身汉口药王庙40余载的史实。
台胞思乡忆怀商
胡文秋回忆道,她的曾祖父胡之声是前清武秀才,而且是兄弟三人同登一榜,胡之声因排行老三,故被尊称三秀才。这个三秀才家族人旺财盛,发达于豫北晋南。她说:“我家生意,经九里口来往于山西的晋城,沿线生意有秦庄的灰场、月虎泉柴房,晋城有面粉厂、客栈、钱庄、铁炉等。承平时日,村中驼队结伴上山,朝出晚归。当夕阳下山时,欣赏驼队出隘,驼铃悠扬,与家人呼应之声,迎山回荡,最是好看。”
这表明义庄胡家的生意属于多种经营,包括烧石灰、收购木柴、面粉加工、旅店业、金融业、铁货制造等。每天以驼队运粮上山,到晋城加工面粉销售。再以驼队运铁货或煤炭返回义庄,早出晚归,谋取丰厚利润。
清末民初,社会动乱,胡家“各样的生意都收起不做了。为免树大招风,八大家族也在和乐的气氛中分炊了。洋学兴起后,家中的武学和女校也停了,唯祠堂中的私塾,却为因应时局而时断时续……”
这只是历史上怀商庞大群体中一个家族的生意规模。那么,经常“上山西、下河南”的怀商,究竟把生意做到了哪种程度?
下山铁货上山粮
1871年9月至1872年5月期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对山西进行过一次重点考察,他在所著《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一书中提到了豫晋商道上的运输规模:“有一次我在20分钟之内,数过迎面遇到的有102头驮了东西的骡子和108个挑夫。这里的一头骡子(平均)要驮200斤,一个挑夫要挑75斤,因此合算起来就是十七又三分之一吨的分量。我估计一整天里所遇到的运输量不下于150吨。主要是各式各样的铁货,如铁丝、铁钉、平锅、蒸锅、犁头、铁箍等以及无烟煤。成千上万的人和牲畜,年复一年地在这条路上走动着,把凤台这个重要的煤铁区的产品运送到清化。”
既然豫晋之间有这么大的经贸总量,那么,煤铁产区对面粉的需求量势必很大,经营面粉加工业的怀商在晋城修建一所会馆,简直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怀川自古就是粮食产区。乾隆《怀庆府志》称河内县一带“太行雄峙于后,丹沁交流其中,土旷民殷,号称小江南”。民国年间的一份调查报告称,沁阳、博爱、济源、武陟等县土地丰饶,灌溉便利,盛产小麦、杂粮,仅沁阳小麦、高粱、小米的年产量即达200多万担。
山西则为缺粮地区。有史料称:“沁州地方恃有河南、泽潞小贩驴驮肩负,北运来州。惟集市粜卖者多,则粟价不至腾贵,贫民量买升斗,糊口延生。”“历年以来,不但沁地小民仰给于潞泽、河南之粮粟,即太原府南州县、汾州府东州县,并仰给于潞泽、河南递贩至沁之粮粟。”
需求就是商机,交换产生利益。京汉铁路未修之前,怀川运河直通京津,辐射山东、河北等,山西铁货特别是农具之类,由怀商通过运河转运各地,获利颇丰。怀商在把住晋商大门口做生意的时候,还不忘修建一座金碧辉煌的怀商会馆来炫富。
怀庆会馆非怀覃
晋城怀庆会馆,位于晋城市主城区东阁外的东巷街,与最为繁华的水陆禅院市场毗邻,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专家考证,建筑物中多有明代遗存。现存建筑由大小两个院落组成,占地2000余平方米。院内有一对高2米多的石雕狮子,两狮子互相张望,气度非凡。
早在2006年10月第一次造访晋城怀庆会馆时,记者就发现文保说明牌只写着“会馆”二字,文字介绍说是“怀覃会馆”,对此大为不解。怀庆会馆曾被当成晋城市标准件厂的厂址,内部设施损失严重。当时保留下来的会馆院子总共包括3间拜殿、3间正殿、左右各3间偏殿、左右各3间厢房、左右各9间廊房,总共36间房屋,而这仅仅是过去三进院中的主院。按照建制,主院前面应该有二进院、头进院,而正门外还应该有一座戏台,会馆西邻的一个疑似仓库区的偏院,也应该是怀庆会馆的附属建筑。记者匡算了一下,初创时的怀庆会馆占地近40亩,房屋不下100间。
记者看到,虽然大殿墙壁上精美的壁画已经残破不堪,立柱上的对联被标语糊住不少,难以通读,但房梁上龙飞凤舞的各种雕饰,还是把昔日怀商在晋城的繁华与辉煌展现了出来。
正殿花梁上赫然书有“大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面行创建大殿三楹”字样,总理人为当时万和号的王之瑞、昌茂号的程统业、万盛号的赵大法。顺花梁看下去,可发现拜殿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侧殿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由此看来,晋城怀庆会馆是由清代乾隆到嘉庆年间怀商中的面行商人发起并修建的,前后耗时大约为10年。
据时任晋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左重阳介绍,会馆原来还有照壁、东西戟门、舞台、钟鼓楼、正殿、拜亭、耳殿、廊庑等建筑,而今都不复存在了。据说“文革”前,会馆前院有大影壁一座,院中有一潭清水,潭边垂柳拂风,有江南园林风格,院门外还有演武场,现在这些建筑均已荡然无存。
记者发现,房脊上有不少精美的琉璃构件已被人盗走。其中东廊房飞檐顶端仅剩的一尊琉璃人物的人头也不翼而飞。据说,只有破坏怀商行规的见利忘义之徒,才会被制作成这个小琉璃人安放在飞檐上,寓意此等人物的路途“走到头了”。
记者向左重阳请教:“为什么怀庆会馆在晋城市的城区图上和文物说明牌上,都被写成‘怀覃馆’?”左重阳解释道:“我们知道怀庆府是覃怀故地,但是误以为‘覃’字读‘秦’音,所以就把‘怀庆馆’写成‘怀覃馆’了,今后应该改过来。”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当年我们覃怀商人修建的怀庆会馆,仍被晋城人民执意地称为“怀覃会馆”,还坚持说这会馆不是怀商一家修建的。
怀商行规高大上
当年在会馆西厢房的墙壁上,记者曾看到一块立于大清嘉庆七年四月二十一日的《南关面行条规》,全文如下:
南关面行条规开列于后
派定执事行头,四家一班,挨次轮转,周而复始。凡遇有公事之日,务要认真办理,勿得临期推诿。
议定凡有大小行事以及领取麸价,执事行首务要协同办理,勿得互相推诿。
议定凡有外来字号赶庄卖面,每于素所相好铺内寄卖货物,希图一时之利,徒省行费,此不便于行中者,今公同酌议,嗣后如有赶庄卖面者,每百斤抽取银壹钱。如在某字号隐匿不言者,行中察出真确,罚本号银拾两,入行公用。
议定凡有一应行费等项,俱照旧规办理,勿得额外增添,如违议罚。
议定每逢会馆诸神圣诞日期,凡我在行会友,务要衣冠整齐,早至殿下拜献,违者从重议罚。
议定凡有一应家具物件,不许私自借出,违者议罚。
本会家具另书木牌件上清记,执事会首轮流收转。
议定每年执事会首办理一年为则,每年十月演戏以毕换班,请下年会首交接。
从碑文内容可知,当时怀商行规甚严,动辄“议罚”,但作风民主,其轮流坐庄的“轮值主席制度”,在当时已经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图① 会馆拜殿前的石狮子。
图② 精美的石雕柱础。
图③ 会馆拜殿上的斗拱和彩绘木雕。
图④ 晋城怀庆会馆大殿。
本报记者 李相宜 摄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近日在整理汉口药王庙的资料时,无意发现了一首古体诗《汉口怀庆会馆》,诗曰:怀药自古行大埠,汉口药帮大吞吐。设馆兴学药王庙,怀庆会馆宿相贾。昔为怀药集散所,何是避秦蛰居处。张老李婶休相问,人云咱类黑老五。大杂院中挤一间,念乡亲更念怀府……此诗系原籍沁阳市西向镇义庄的台胞胡文秋女士所作,记述家人胡宏远老先生为逃难而藏身汉口药王庙40余载的史实。
台胞思乡忆怀商
胡文秋回忆道,她的曾祖父胡之声是前清武秀才,而且是兄弟三人同登一榜,胡之声因排行老三,故被尊称三秀才。这个三秀才家族人旺财盛,发达于豫北晋南。她说:“我家生意,经九里口来往于山西的晋城,沿线生意有秦庄的灰场、月虎泉柴房,晋城有面粉厂、客栈、钱庄、铁炉等。承平时日,村中驼队结伴上山,朝出晚归。当夕阳下山时,欣赏驼队出隘,驼铃悠扬,与家人呼应之声,迎山回荡,最是好看。”
这表明义庄胡家的生意属于多种经营,包括烧石灰、收购木柴、面粉加工、旅店业、金融业、铁货制造等。每天以驼队运粮上山,到晋城加工面粉销售。再以驼队运铁货或煤炭返回义庄,早出晚归,谋取丰厚利润。
清末民初,社会动乱,胡家“各样的生意都收起不做了。为免树大招风,八大家族也在和乐的气氛中分炊了。洋学兴起后,家中的武学和女校也停了,唯祠堂中的私塾,却为因应时局而时断时续……”
这只是历史上怀商庞大群体中一个家族的生意规模。那么,经常“上山西、下河南”的怀商,究竟把生意做到了哪种程度?
下山铁货上山粮
1871年9月至1872年5月期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对山西进行过一次重点考察,他在所著《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一书中提到了豫晋商道上的运输规模:“有一次我在20分钟之内,数过迎面遇到的有102头驮了东西的骡子和108个挑夫。这里的一头骡子(平均)要驮200斤,一个挑夫要挑75斤,因此合算起来就是十七又三分之一吨的分量。我估计一整天里所遇到的运输量不下于150吨。主要是各式各样的铁货,如铁丝、铁钉、平锅、蒸锅、犁头、铁箍等以及无烟煤。成千上万的人和牲畜,年复一年地在这条路上走动着,把凤台这个重要的煤铁区的产品运送到清化。”
既然豫晋之间有这么大的经贸总量,那么,煤铁产区对面粉的需求量势必很大,经营面粉加工业的怀商在晋城修建一所会馆,简直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怀川自古就是粮食产区。乾隆《怀庆府志》称河内县一带“太行雄峙于后,丹沁交流其中,土旷民殷,号称小江南”。民国年间的一份调查报告称,沁阳、博爱、济源、武陟等县土地丰饶,灌溉便利,盛产小麦、杂粮,仅沁阳小麦、高粱、小米的年产量即达200多万担。
山西则为缺粮地区。有史料称:“沁州地方恃有河南、泽潞小贩驴驮肩负,北运来州。惟集市粜卖者多,则粟价不至腾贵,贫民量买升斗,糊口延生。”“历年以来,不但沁地小民仰给于潞泽、河南之粮粟,即太原府南州县、汾州府东州县,并仰给于潞泽、河南递贩至沁之粮粟。”
需求就是商机,交换产生利益。京汉铁路未修之前,怀川运河直通京津,辐射山东、河北等,山西铁货特别是农具之类,由怀商通过运河转运各地,获利颇丰。怀商在把住晋商大门口做生意的时候,还不忘修建一座金碧辉煌的怀商会馆来炫富。
怀庆会馆非怀覃
晋城怀庆会馆,位于晋城市主城区东阁外的东巷街,与最为繁华的水陆禅院市场毗邻,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专家考证,建筑物中多有明代遗存。现存建筑由大小两个院落组成,占地2000余平方米。院内有一对高2米多的石雕狮子,两狮子互相张望,气度非凡。
早在2006年10月第一次造访晋城怀庆会馆时,记者就发现文保说明牌只写着“会馆”二字,文字介绍说是“怀覃会馆”,对此大为不解。怀庆会馆曾被当成晋城市标准件厂的厂址,内部设施损失严重。当时保留下来的会馆院子总共包括3间拜殿、3间正殿、左右各3间偏殿、左右各3间厢房、左右各9间廊房,总共36间房屋,而这仅仅是过去三进院中的主院。按照建制,主院前面应该有二进院、头进院,而正门外还应该有一座戏台,会馆西邻的一个疑似仓库区的偏院,也应该是怀庆会馆的附属建筑。记者匡算了一下,初创时的怀庆会馆占地近40亩,房屋不下100间。
记者看到,虽然大殿墙壁上精美的壁画已经残破不堪,立柱上的对联被标语糊住不少,难以通读,但房梁上龙飞凤舞的各种雕饰,还是把昔日怀商在晋城的繁华与辉煌展现了出来。
正殿花梁上赫然书有“大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面行创建大殿三楹”字样,总理人为当时万和号的王之瑞、昌茂号的程统业、万盛号的赵大法。顺花梁看下去,可发现拜殿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侧殿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由此看来,晋城怀庆会馆是由清代乾隆到嘉庆年间怀商中的面行商人发起并修建的,前后耗时大约为10年。
据时任晋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左重阳介绍,会馆原来还有照壁、东西戟门、舞台、钟鼓楼、正殿、拜亭、耳殿、廊庑等建筑,而今都不复存在了。据说“文革”前,会馆前院有大影壁一座,院中有一潭清水,潭边垂柳拂风,有江南园林风格,院门外还有演武场,现在这些建筑均已荡然无存。
记者发现,房脊上有不少精美的琉璃构件已被人盗走。其中东廊房飞檐顶端仅剩的一尊琉璃人物的人头也不翼而飞。据说,只有破坏怀商行规的见利忘义之徒,才会被制作成这个小琉璃人安放在飞檐上,寓意此等人物的路途“走到头了”。
记者向左重阳请教:“为什么怀庆会馆在晋城市的城区图上和文物说明牌上,都被写成‘怀覃馆’?”左重阳解释道:“我们知道怀庆府是覃怀故地,但是误以为‘覃’字读‘秦’音,所以就把‘怀庆馆’写成‘怀覃馆’了,今后应该改过来。”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当年我们覃怀商人修建的怀庆会馆,仍被晋城人民执意地称为“怀覃会馆”,还坚持说这会馆不是怀商一家修建的。
怀商行规高大上
当年在会馆西厢房的墙壁上,记者曾看到一块立于大清嘉庆七年四月二十一日的《南关面行条规》,全文如下:
南关面行条规开列于后
派定执事行头,四家一班,挨次轮转,周而复始。凡遇有公事之日,务要认真办理,勿得临期推诿。
议定凡有大小行事以及领取麸价,执事行首务要协同办理,勿得互相推诿。
议定凡有外来字号赶庄卖面,每于素所相好铺内寄卖货物,希图一时之利,徒省行费,此不便于行中者,今公同酌议,嗣后如有赶庄卖面者,每百斤抽取银壹钱。如在某字号隐匿不言者,行中察出真确,罚本号银拾两,入行公用。
议定凡有一应行费等项,俱照旧规办理,勿得额外增添,如违议罚。
议定每逢会馆诸神圣诞日期,凡我在行会友,务要衣冠整齐,早至殿下拜献,违者从重议罚。
议定凡有一应家具物件,不许私自借出,违者议罚。
本会家具另书木牌件上清记,执事会首轮流收转。
议定每年执事会首办理一年为则,每年十月演戏以毕换班,请下年会首交接。
从碑文内容可知,当时怀商行规甚严,动辄“议罚”,但作风民主,其轮流坐庄的“轮值主席制度”,在当时已经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图① 会馆拜殿前的石狮子。
图② 精美的石雕柱础。
图③ 会馆拜殿上的斗拱和彩绘木雕。
图④ 晋城怀庆会馆大殿。
本报记者 李相宜 摄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