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41位党政"高官"公开回复网友留言 干部触网成趋势
    更新时间:2010-8-3 8:48:26    来源:人民日报

      远离新兴媒体的领导干部,将会落伍的。目前,中国互联网不仅是传统媒体和生活方式的补充,而且已成为民意凸显地带

      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对网友提出的三类问题的回应出现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页面上。

      此前,6月25日,上海市市长韩正也曾在《地方领导留言板》发表公开信,对今年网友的46条留言进行分类回复。

      这些问题涉及住房保障、户籍制度改革、“世博大礼包”发放等热点话题。据悉,上海市已经出台具体解决方案,并在逐步实施中。

      作为唯一一家覆盖全国的互联网官民互动平台,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已经走过4个年头。截至目前,日均接收留言1300—1500条,有41位省级主要负责同志、157位地市级主要负责同志对网友留言做出公开回复。

      “领导会看我们的留言吗?”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设立之初,工作人员接到网友电话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5个“80后”编辑会耐心向网友解释:留言板上所反映的问题,编辑都会交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专门工作人员,以供领导审阅、批示。

      近年来,领导干部上网已成现实,国内政府门户网站数量已逾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网上民意重视的程度加强,“政府2.0”的概念逐渐流行开来,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认可,地方门户网站上纷纷出现了“留言板”、论坛等互动版块。

      人民网总裁、总编辑廖玒认为,既然互联网已进入了Web2.0时代,电子政务也不能停留在单向传播阶段,应当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中,网民和党政领导可以进行双向的沟通。《地方领导留言板》便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搭建起来。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民网也不能回避,应当有一个地方,把大家对同一类问题的想法聚到一起。”廖玒说。

      2008年9月,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率先现身《地方领导留言板》,5天内3次回复网友留言,表示会认真采纳网友建议,对网友反映的问题,会及时核实、依法处理解决。

      2009年3月两会期间,有媒体人在其个人博客上透露,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每天早晨都会浏览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遇有重要留言,就打印下来,根据情况作出批示处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通过省委办公厅网络信息资源处向网友表示:“真诚欢迎大侠们‘打好铁、抢沙发、盖高楼’”。

      截至2010年7月30日,已有41位省级主要负责同志以公开信等方式在留言板回复网友的留言。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投身到网络问政的潮流之中。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龚维斌认为,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事物,推动了公民参与政治,推动了民主化进程,有助于社会开放,利大于弊。

      6月26日,一位网友在留言板上向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反映中考成绩查询收费不合理,并要求声讯台“立即停止对今年中考查分收费”。随后,成都市教育局回复,表明在6月30日晚上8点已停止了所有成绩查询声讯收费项目,并承诺保证网上查分系统畅通。

      “网友(匿名或注册用户均可)留言——地方领导或留言办理单位分拣交办——办理结果以公开回复方式反馈网友”,这是《地方领导留言板》的日常运转程序。

      相较地方问政平台,《地方领导留言板》回复率较低。“但是,由于问政对象的领导层级较高,针对网友反映的问题,办理力度较大,更易得到重视,解决问题的实际功效十分突出。”人民网副总编辑、地方部主任李欣玉说。

      “选择远离新兴媒体的官员,将会落伍的。目前,中国互联网不仅是传统媒体和生活方式的补充,而且已成为民意凸显地带。”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院长袁峰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尝试。2009年12月,吉林省委办公厅组建网友留言督办处,专职对《地方领导留言板》网友致省委的留言进行处理、在省内对网友留言工作进行走访;四川省要求各地对网友留言办理实行绩效考核;2010年7月14日,辽宁省委下发《关于网友在人民网等网络媒体向省委主要领导留言办理工作的暂行规定》;7月 27日,广西宣布成立自治区回复网友留言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民网网友给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留言的回复组织工作。至此,已先后有10个省份针对网友留言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常态化办理。

      袁峰认为,领导干部参与“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应当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判断,我国网络问政处于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协调建设的阶段。” 袁峰说,一方面,网络问政已在政府信息供给、管理服务创新、官民互动参与三个方面得到了阶梯式的快速拓展。另一方面,从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网络服务实效性、网络互动常态化等方面来衡量,在每一发展阶段上渐进完备的特征十分明显。

      网友在《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留言也时常成为媒体报道的线索。广州“咆哮哥”事件,就是从留言板走向公共视野的。事后,“咆哮”的公务员登门向群众道歉。人民网调查显示,81%的网友对广州市政府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网友对网络问政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现在,《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编辑们很少被问及诸如领导人会不会看到网上留言之类的问题了,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到网络问政的活动之中。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面对“您认为哪个渠道最能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问题,高达69%的受访者选择“网络”,而选择“信访”的受访者仅占2.5%。

      正如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所言:“领导干部不仅要上网收集‘网情’,更要下网办好‘网事’,实现政民互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当然,现下的网络政治生态、网民参与水平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袁峰指出:“在公民网络参政的理性与秩序、网络监管的理念与技术、公民社会与政府网络合作治理等方面,距离成熟发展阶段的网络政治生态尚有差距。”

      针对这一问题,《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编辑们会有意引导网友用理性的方式留言,该栏目负责人杨佳介绍说,编辑们有时会修改一些措辞,让更多留言能够见诸网络。

      就目前状况而言,多数网友都是希望能在留言板上解决地方或个人的具体问题,对此,廖玒表示,希望以后留言板上的内容“建言的比率越高越好”。

      在他看来,互联网中,每个人的水平都在提高。“比如网友看到别人建言的帖子,也会促动他自己的建言想法。”下一步,《地方领导留言板》将把问政对象扩大到全国2200个县的县级干部,已经开放的地市级领导直接回复留言的通道也将进一步完善,给网友和领导干部以更大的互动平台。

      网络平台日益扩大,但一些地方党政工作人员对网络技术的适应程度也需要提高。

      与此同时,网络问政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领域。龚维斌强调:“网络问政在管理上还存在不规范,有许多待填补的法律空白。”

      他认为,网络问政对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他同时指出,网络不能完全替代一般的解决问题和干群互动的渠道,“毕竟存在不上网的人,他们的问题可能更难得到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其他的渠道。”

    文章编辑:张菊娇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41位党政"高官"公开回复网友留言 干部触网成趋势
    2010-8-3 8:48:26    来源:人民日报

      远离新兴媒体的领导干部,将会落伍的。目前,中国互联网不仅是传统媒体和生活方式的补充,而且已成为民意凸显地带

      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对网友提出的三类问题的回应出现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页面上。

      此前,6月25日,上海市市长韩正也曾在《地方领导留言板》发表公开信,对今年网友的46条留言进行分类回复。

      这些问题涉及住房保障、户籍制度改革、“世博大礼包”发放等热点话题。据悉,上海市已经出台具体解决方案,并在逐步实施中。

      作为唯一一家覆盖全国的互联网官民互动平台,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已经走过4个年头。截至目前,日均接收留言1300—1500条,有41位省级主要负责同志、157位地市级主要负责同志对网友留言做出公开回复。

      “领导会看我们的留言吗?”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设立之初,工作人员接到网友电话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5个“80后”编辑会耐心向网友解释:留言板上所反映的问题,编辑都会交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专门工作人员,以供领导审阅、批示。

      近年来,领导干部上网已成现实,国内政府门户网站数量已逾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网上民意重视的程度加强,“政府2.0”的概念逐渐流行开来,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认可,地方门户网站上纷纷出现了“留言板”、论坛等互动版块。

      人民网总裁、总编辑廖玒认为,既然互联网已进入了Web2.0时代,电子政务也不能停留在单向传播阶段,应当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中,网民和党政领导可以进行双向的沟通。《地方领导留言板》便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搭建起来。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民网也不能回避,应当有一个地方,把大家对同一类问题的想法聚到一起。”廖玒说。

      2008年9月,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率先现身《地方领导留言板》,5天内3次回复网友留言,表示会认真采纳网友建议,对网友反映的问题,会及时核实、依法处理解决。

      2009年3月两会期间,有媒体人在其个人博客上透露,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每天早晨都会浏览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遇有重要留言,就打印下来,根据情况作出批示处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通过省委办公厅网络信息资源处向网友表示:“真诚欢迎大侠们‘打好铁、抢沙发、盖高楼’”。

      截至2010年7月30日,已有41位省级主要负责同志以公开信等方式在留言板回复网友的留言。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投身到网络问政的潮流之中。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龚维斌认为,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事物,推动了公民参与政治,推动了民主化进程,有助于社会开放,利大于弊。

      6月26日,一位网友在留言板上向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反映中考成绩查询收费不合理,并要求声讯台“立即停止对今年中考查分收费”。随后,成都市教育局回复,表明在6月30日晚上8点已停止了所有成绩查询声讯收费项目,并承诺保证网上查分系统畅通。

      “网友(匿名或注册用户均可)留言——地方领导或留言办理单位分拣交办——办理结果以公开回复方式反馈网友”,这是《地方领导留言板》的日常运转程序。

      相较地方问政平台,《地方领导留言板》回复率较低。“但是,由于问政对象的领导层级较高,针对网友反映的问题,办理力度较大,更易得到重视,解决问题的实际功效十分突出。”人民网副总编辑、地方部主任李欣玉说。

      “选择远离新兴媒体的官员,将会落伍的。目前,中国互联网不仅是传统媒体和生活方式的补充,而且已成为民意凸显地带。”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院长袁峰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尝试。2009年12月,吉林省委办公厅组建网友留言督办处,专职对《地方领导留言板》网友致省委的留言进行处理、在省内对网友留言工作进行走访;四川省要求各地对网友留言办理实行绩效考核;2010年7月14日,辽宁省委下发《关于网友在人民网等网络媒体向省委主要领导留言办理工作的暂行规定》;7月 27日,广西宣布成立自治区回复网友留言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民网网友给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留言的回复组织工作。至此,已先后有10个省份针对网友留言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常态化办理。

      袁峰认为,领导干部参与“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应当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判断,我国网络问政处于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协调建设的阶段。” 袁峰说,一方面,网络问政已在政府信息供给、管理服务创新、官民互动参与三个方面得到了阶梯式的快速拓展。另一方面,从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网络服务实效性、网络互动常态化等方面来衡量,在每一发展阶段上渐进完备的特征十分明显。

      网友在《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留言也时常成为媒体报道的线索。广州“咆哮哥”事件,就是从留言板走向公共视野的。事后,“咆哮”的公务员登门向群众道歉。人民网调查显示,81%的网友对广州市政府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网友对网络问政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现在,《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编辑们很少被问及诸如领导人会不会看到网上留言之类的问题了,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到网络问政的活动之中。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面对“您认为哪个渠道最能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问题,高达69%的受访者选择“网络”,而选择“信访”的受访者仅占2.5%。

      正如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所言:“领导干部不仅要上网收集‘网情’,更要下网办好‘网事’,实现政民互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当然,现下的网络政治生态、网民参与水平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袁峰指出:“在公民网络参政的理性与秩序、网络监管的理念与技术、公民社会与政府网络合作治理等方面,距离成熟发展阶段的网络政治生态尚有差距。”

      针对这一问题,《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编辑们会有意引导网友用理性的方式留言,该栏目负责人杨佳介绍说,编辑们有时会修改一些措辞,让更多留言能够见诸网络。

      就目前状况而言,多数网友都是希望能在留言板上解决地方或个人的具体问题,对此,廖玒表示,希望以后留言板上的内容“建言的比率越高越好”。

      在他看来,互联网中,每个人的水平都在提高。“比如网友看到别人建言的帖子,也会促动他自己的建言想法。”下一步,《地方领导留言板》将把问政对象扩大到全国2200个县的县级干部,已经开放的地市级领导直接回复留言的通道也将进一步完善,给网友和领导干部以更大的互动平台。

      网络平台日益扩大,但一些地方党政工作人员对网络技术的适应程度也需要提高。

      与此同时,网络问政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领域。龚维斌强调:“网络问政在管理上还存在不规范,有许多待填补的法律空白。”

      他认为,网络问政对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他同时指出,网络不能完全替代一般的解决问题和干群互动的渠道,“毕竟存在不上网的人,他们的问题可能更难得到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其他的渠道。”

    文章编辑:张菊娇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