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卫生部专家组赴河南调查蜱虫中毒事件
    更新时间:2010-9-10 8:05:59    来源:人民网

    昨日,河南信阳,商城县一名疑似蜱虫叮咬致病患者接受治疗。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本报讯 (记者王卡拉)今日,北大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前往河南商城。他将和卫生部专家组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一同,调研疑似无形体病。

    王贵强希望,在通过对当地病例的了解后,建立重症患者预警机制,对蜱虫叮咬出现症状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降低病死率。

    “滥用药物会加重病情”

    王贵强称,这次他的主要工作在临床治疗方面,看当地在治疗此病时是否存在滥用药的情况,并提供一些治疗建议,带回一些信息以供研究。“滥用药会加重病情。”

    根据卫生部2008年2月下发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要求,治疗疑似无形体病,一般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四环素,还有利福平和喹诺酮类药物。要慎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此前,王贵强已经初步看了几十个病人的病例,他希望在和当地医生沟通后,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回顾,能发现一些病人加重时的早期的症状,建立一个重症患者的预警机制,这样才能进行早期干预。

    宿主监测工作正在进行

    王贵强还透露,针对蜱虫中毒事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在河南信阳等地区展开宿主监测工作,寻找蜱虫在咬人前的宿主,以便做进一步监测。

    王贵强指出,蜱虫是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蜱虫在咬人前,会先叮咬其他的宿主动物,比如狗、牛、老鼠等,然后携带上宿主动物身上的病菌。然后通过叮咬人类,将宿主动物身上的病菌传给人。为此,发现宿主动物,并对其进行定期监测,观察宿主动物感染情况,才能对人进行更好的监控。

    “现在这个病,究竟涉及哪种宿主动物,还需要研究。”王贵强称,前段时间已完成讨论方案,并曾做过一个小样本监测,但目前还不能下结论,因此,监测范围将扩大。目前,河南信阳等地区已开始了检测工作。

    文章编辑:张菊娇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卫生部专家组赴河南调查蜱虫中毒事件
    2010-9-10 8:05:59    来源:人民网

    昨日,河南信阳,商城县一名疑似蜱虫叮咬致病患者接受治疗。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本报讯 (记者王卡拉)今日,北大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前往河南商城。他将和卫生部专家组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一同,调研疑似无形体病。

    王贵强希望,在通过对当地病例的了解后,建立重症患者预警机制,对蜱虫叮咬出现症状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降低病死率。

    “滥用药物会加重病情”

    王贵强称,这次他的主要工作在临床治疗方面,看当地在治疗此病时是否存在滥用药的情况,并提供一些治疗建议,带回一些信息以供研究。“滥用药会加重病情。”

    根据卫生部2008年2月下发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要求,治疗疑似无形体病,一般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四环素,还有利福平和喹诺酮类药物。要慎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此前,王贵强已经初步看了几十个病人的病例,他希望在和当地医生沟通后,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回顾,能发现一些病人加重时的早期的症状,建立一个重症患者的预警机制,这样才能进行早期干预。

    宿主监测工作正在进行

    王贵强还透露,针对蜱虫中毒事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在河南信阳等地区展开宿主监测工作,寻找蜱虫在咬人前的宿主,以便做进一步监测。

    王贵强指出,蜱虫是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蜱虫在咬人前,会先叮咬其他的宿主动物,比如狗、牛、老鼠等,然后携带上宿主动物身上的病菌。然后通过叮咬人类,将宿主动物身上的病菌传给人。为此,发现宿主动物,并对其进行定期监测,观察宿主动物感染情况,才能对人进行更好的监控。

    “现在这个病,究竟涉及哪种宿主动物,还需要研究。”王贵强称,前段时间已完成讨论方案,并曾做过一个小样本监测,但目前还不能下结论,因此,监测范围将扩大。目前,河南信阳等地区已开始了检测工作。

    文章编辑:张菊娇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