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全国多省区均发现有蜱虫活动 专家称不必恐慌
    更新时间:2010-9-10 8:07:27    来源:新华社

    如发现蜱虫,立即用镊子除去

    河南蜱虫叮咬致死病例蔓延,目前,有7个省市发生过疑似无形体病例,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水域丰富的地方。

    山东:蓬莱11人死亡

    蓬莱一家医院的医生透露,截止到7月14日,他们医院接收的蜱虫叮咬致死患者就达到11例。

    死者家属崔先生出示了一份死亡诊断书,他的母亲———72岁的死者崔妈妈的死亡诊断书上症状描述,崔妈妈死前发烧、呕吐、抽搐,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和河南商城的蜱虫叮咬致死者的临床表现完全一致。然而,在崔妈妈死亡诊断书上面白纸黑字地写明死亡诊断是———感染性发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长达两页的死亡诊断书上,没有一个字提到蜱虫以及无形体病。

    据了解,蓬莱市大辛店镇皂户于家村、白李庄村、东区家沟村都发生了蜱虫叮咬死亡病例。崔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死者家属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一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在死者的治疗过程中,有时候医生已经确定是蜱虫叮咬,但是他们却被安排到了不同的科室接受治疗,呼吸科、传染病科,甚至是白血病科。他希望,政府能够公开蓬莱的蜱虫疫情,让老百姓有所防范,让医院有所准备,也让自己的母亲不要白白搭上性命。

    安徽:4年前发现首例

    自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以来,近年来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约600-800人。2006年,我国在安徽省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

    河南:2007年出现首例

    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8日晚对外通报,河南省自2007年5月信阳市报告了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通过全省进一步排查和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

    湖北:荆州有死亡病例

    8日,湖北荆州有民众称,其周围也有疑似无形体病的死亡病例,目前疾控部门正在前去调查。

    江苏:南京5年内有24例

    江苏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从2005年到今年,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一共加起来为24例,其中有6例死亡。专家介绍,这些病例均来自于安徽滁州、和县、明光、含山等地以及江苏盱眙、溧水一带,均以务农或野外作业为主,发病时间集中在4至8月期间。

    黑龙江:每年都有病例

    中国蜱虫病治疗专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业中心医院副院长郑元春说,目前,一些医院对蜱虫致病并不重视,科研经费也面临不足。郑元春所在医院,每年都收治被蜱虫咬伤的患者,其中约三分之一需要住院治疗。只要上山活动,基本都有被叮咬的可能。

    北京:怀柔有蜱虫

    北京市疾控中心8日发布消息,北京市多年前仅有蜱虫咬人后传播莱姆病的个别报道,但近一二十年来已无伤人事件报告。

    东直门医院的王福博士说:“蜱虫在北京主要分布在怀柔地区,它不喜欢阳光,常在高密的草丛或是茂密的森林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出没。”

    据新华社、新京报、扬子晚报

    专家:可防可控不必恐慌

    河南省疾控中心许汴利主任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表示,近年来,河南省信阳等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后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例,个别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为做好该疾病的防控工作,专家将疾病的名称暂定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河南省的部分地区的病例中发现了布尼亚病毒感染,其传播媒介可能为蜱,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相同。监测显示,此类病例极少在城市人口中发现,病例多为成年农民,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5至6月份病例较多。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等,多急性起病,可伴乏力、恶心,部分病例可出现黑便、牙龈等部位出血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蜱虫传疾病在我国相对较为常见,目前已有较成熟的防控手段。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预防该病的主要策略是指导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减少或避免蜱的暴露,并告知出现症状者及时就医。目前该病治疗手段主要是抗病毒和对症治疗。据新华社

    文章编辑:张菊娇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全国多省区均发现有蜱虫活动 专家称不必恐慌
    2010-9-10 8:07:27    来源:新华社

    如发现蜱虫,立即用镊子除去

    河南蜱虫叮咬致死病例蔓延,目前,有7个省市发生过疑似无形体病例,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水域丰富的地方。

    山东:蓬莱11人死亡

    蓬莱一家医院的医生透露,截止到7月14日,他们医院接收的蜱虫叮咬致死患者就达到11例。

    死者家属崔先生出示了一份死亡诊断书,他的母亲———72岁的死者崔妈妈的死亡诊断书上症状描述,崔妈妈死前发烧、呕吐、抽搐,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和河南商城的蜱虫叮咬致死者的临床表现完全一致。然而,在崔妈妈死亡诊断书上面白纸黑字地写明死亡诊断是———感染性发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长达两页的死亡诊断书上,没有一个字提到蜱虫以及无形体病。

    据了解,蓬莱市大辛店镇皂户于家村、白李庄村、东区家沟村都发生了蜱虫叮咬死亡病例。崔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死者家属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一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在死者的治疗过程中,有时候医生已经确定是蜱虫叮咬,但是他们却被安排到了不同的科室接受治疗,呼吸科、传染病科,甚至是白血病科。他希望,政府能够公开蓬莱的蜱虫疫情,让老百姓有所防范,让医院有所准备,也让自己的母亲不要白白搭上性命。

    安徽:4年前发现首例

    自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以来,近年来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约600-800人。2006年,我国在安徽省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

    河南:2007年出现首例

    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8日晚对外通报,河南省自2007年5月信阳市报告了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通过全省进一步排查和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

    湖北:荆州有死亡病例

    8日,湖北荆州有民众称,其周围也有疑似无形体病的死亡病例,目前疾控部门正在前去调查。

    江苏:南京5年内有24例

    江苏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从2005年到今年,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一共加起来为24例,其中有6例死亡。专家介绍,这些病例均来自于安徽滁州、和县、明光、含山等地以及江苏盱眙、溧水一带,均以务农或野外作业为主,发病时间集中在4至8月期间。

    黑龙江:每年都有病例

    中国蜱虫病治疗专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业中心医院副院长郑元春说,目前,一些医院对蜱虫致病并不重视,科研经费也面临不足。郑元春所在医院,每年都收治被蜱虫咬伤的患者,其中约三分之一需要住院治疗。只要上山活动,基本都有被叮咬的可能。

    北京:怀柔有蜱虫

    北京市疾控中心8日发布消息,北京市多年前仅有蜱虫咬人后传播莱姆病的个别报道,但近一二十年来已无伤人事件报告。

    东直门医院的王福博士说:“蜱虫在北京主要分布在怀柔地区,它不喜欢阳光,常在高密的草丛或是茂密的森林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出没。”

    据新华社、新京报、扬子晚报

    专家:可防可控不必恐慌

    河南省疾控中心许汴利主任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表示,近年来,河南省信阳等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后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例,个别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为做好该疾病的防控工作,专家将疾病的名称暂定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河南省的部分地区的病例中发现了布尼亚病毒感染,其传播媒介可能为蜱,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相同。监测显示,此类病例极少在城市人口中发现,病例多为成年农民,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5至6月份病例较多。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等,多急性起病,可伴乏力、恶心,部分病例可出现黑便、牙龈等部位出血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蜱虫传疾病在我国相对较为常见,目前已有较成熟的防控手段。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预防该病的主要策略是指导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减少或避免蜱的暴露,并告知出现症状者及时就医。目前该病治疗手段主要是抗病毒和对症治疗。据新华社

    文章编辑:张菊娇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