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时政微观察丨火塘边的暖心话
    更新时间:2025/3/19 12:14:24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3月17日,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镜头记录下这样一个暖人场景——

    在村寨的信团鼓楼,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亲切交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向总书记讲述近年来的村寨变化和幸福生活。总书记高兴地说,从你们的讲述、你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村寨这些年欣欣向荣。现在旅游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

    这一幕让人想起2018年2月,也是在火塘边,习近平总书记同四川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的村民围坐在一起,共谋精准脱贫之策。

    △2018年2月11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民节列俄阿木家中看望。

    三河村,地处海拔2500米的山梁之上。为了那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乘车往返用了4个多小时。

    “我一直牵挂着彝族同胞。大小凉山,我一直都想来这个地方,身临其境更有感触。”“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同乡亲们围坐在火塘边,总书记为当地脱贫攻坚开出良方——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加强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乡村旅游也可以发展起来……

    △近日,四川凉山一现代农业园春耕育秧抢农时。

    从四川大凉山深处到贵州侗族村寨,“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化为现实,奋斗的主题也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全面振兴。

    如今,三河村已走上了一条有当地特色的振兴之路,除了苦荞、冬桃、西门塔尔牛、乌金猪等传统种、养殖业,还挖掘村庄优势资源,配套建设民宿、酒店,打造了斗牛场、“村BA”篮球场、民俗一条街等文旅业态。凉山深处的彝族儿女,正走向崭新的春天。

    贵州肇兴侗寨大力发展刺绣、蜡染等传承千年的“指尖技艺”。全寨培育了60多家传统工艺企业,时尚、实用的侗乡好物不仅销往全国,也走向世界。百味长桌盛宴、天籁侗族大歌等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成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千年古韵的侗乡风情正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绘就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今年3月17日,在贵州肇兴侗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火塘边的温暖对话,时空不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始终不变。

    在肇兴侗寨,习近平总书记对围拢过来的村民们说:“侗族人民朴实、勤劳、有文化、有智慧,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是对贵州乡亲们的祝福,也是对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指引下,广袤大地日新月异,乡土中国沧桑巨变。

    《时政微观察》近期内容>>

    时政微观察丨弄潮儿向涛头立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监制丨马丽君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执笔丨程昱编辑丨江雨航 闫格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文章编辑:李润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时政微观察丨火塘边的暖心话
    2025/3/19 12:14:24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3月17日,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镜头记录下这样一个暖人场景——

    在村寨的信团鼓楼,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亲切交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向总书记讲述近年来的村寨变化和幸福生活。总书记高兴地说,从你们的讲述、你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村寨这些年欣欣向荣。现在旅游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

    这一幕让人想起2018年2月,也是在火塘边,习近平总书记同四川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的村民围坐在一起,共谋精准脱贫之策。

    △2018年2月11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民节列俄阿木家中看望。

    三河村,地处海拔2500米的山梁之上。为了那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乘车往返用了4个多小时。

    “我一直牵挂着彝族同胞。大小凉山,我一直都想来这个地方,身临其境更有感触。”“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同乡亲们围坐在火塘边,总书记为当地脱贫攻坚开出良方——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加强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乡村旅游也可以发展起来……

    △近日,四川凉山一现代农业园春耕育秧抢农时。

    从四川大凉山深处到贵州侗族村寨,“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化为现实,奋斗的主题也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全面振兴。

    如今,三河村已走上了一条有当地特色的振兴之路,除了苦荞、冬桃、西门塔尔牛、乌金猪等传统种、养殖业,还挖掘村庄优势资源,配套建设民宿、酒店,打造了斗牛场、“村BA”篮球场、民俗一条街等文旅业态。凉山深处的彝族儿女,正走向崭新的春天。

    贵州肇兴侗寨大力发展刺绣、蜡染等传承千年的“指尖技艺”。全寨培育了60多家传统工艺企业,时尚、实用的侗乡好物不仅销往全国,也走向世界。百味长桌盛宴、天籁侗族大歌等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成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千年古韵的侗乡风情正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绘就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今年3月17日,在贵州肇兴侗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火塘边的温暖对话,时空不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始终不变。

    在肇兴侗寨,习近平总书记对围拢过来的村民们说:“侗族人民朴实、勤劳、有文化、有智慧,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是对贵州乡亲们的祝福,也是对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指引下,广袤大地日新月异,乡土中国沧桑巨变。

    《时政微观察》近期内容>>

    时政微观察丨弄潮儿向涛头立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监制丨马丽君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执笔丨程昱编辑丨江雨航 闫格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