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最孝农民工”谭学军背着母亲去打工
    更新时间:2012-12-19 10:22: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宜昌12月19日电(记者刘紫凌、李思远)宜昌的冬天,很冷。一个塔吊林立、搅拌机轰鸣的建筑工地,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大楼背后的工棚里,一个老人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脚手架上的儿子下班。

          老人名叫兰秀远,今年71岁,是湖北宜昌市秭归县梅家河乡三掌坪村的农民,在一次事故中受伤,瘫痪20多年了。老人的儿子叫谭学军,42岁,在建筑工地打工。

          从2010年初开始,谭学军便带着母亲进城打工。3年来,谭学军背着母亲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辗转在8个工地打过工。在他的悉心照顾下,母亲的身体状况良好。

          “1985年8月初6,母亲上房打谷子时从梯子上摔下,从此下半身瘫痪。”说起母亲受伤的经过,谭学军一脸愧疚。谭学军自幼父母离异,母亲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家,摸早贪黑,辛辛苦苦拉扯谭学军和弟弟成人。

        前几年,三十多岁的弟弟做了上门女婿,不方便照顾母亲。自己的妻子也离家而去,儿子上学,需要用钱。

        谭学军面临抉择:不去打工,没钱供儿子上学;出去打工,母亲谁来照顾?思量再三后,谭学军背起母亲,进城打工。为随时方便照顾,他带着母亲居住在工棚里。

        每天早上6点,谭学军就起床,清洗衣物、准备早餐等。怕影响母亲睡觉,他总是不开灯,经常碰得一头包。上班前,谭学军会把包子、稀饭,放在母亲够得着的地方。

        繁重的工作后,谭学军的时间都花在母亲身上,喂饭、擦洗,陪母亲聊天,有时还为了母亲喜欢的口味去十几公里外的市场买菜。“他总想让我过得好些,生怕我哪里不舒服。”兰秀远说。

        每月2500多元的工钱,母子俩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有好吃的谭学军总是留给母亲。因为母子俩总是推让,一串好好的香蕉,常会留到发黑却谁也不舍得吃……

        共事多年的工友吴锡松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谭学军对母亲细心体贴,工友们看在眼里,打心眼里佩服。

        “没有别的想法,只要母亲不害病,在我身边快快乐乐的;儿子好好学习,健健康康地长大,我就满足了。”谭学军说。

        谭学军的事传开后,很多人为之感动,纷纷称赞他为“最孝农民工”“真孝子”。为了方便谭学军照顾母亲,谭学军所在的建筑公司将他从远郊调到城区工地。这几天,谭学军背着母亲住进了公司安排的新宿舍——两间10平方米的板房,屋子里装着空调,他和母亲可以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了。

    文章编辑:殷爱萍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最孝农民工”谭学军背着母亲去打工
    2012-12-19 10:22: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宜昌12月19日电(记者刘紫凌、李思远)宜昌的冬天,很冷。一个塔吊林立、搅拌机轰鸣的建筑工地,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大楼背后的工棚里,一个老人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脚手架上的儿子下班。

          老人名叫兰秀远,今年71岁,是湖北宜昌市秭归县梅家河乡三掌坪村的农民,在一次事故中受伤,瘫痪20多年了。老人的儿子叫谭学军,42岁,在建筑工地打工。

          从2010年初开始,谭学军便带着母亲进城打工。3年来,谭学军背着母亲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辗转在8个工地打过工。在他的悉心照顾下,母亲的身体状况良好。

          “1985年8月初6,母亲上房打谷子时从梯子上摔下,从此下半身瘫痪。”说起母亲受伤的经过,谭学军一脸愧疚。谭学军自幼父母离异,母亲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家,摸早贪黑,辛辛苦苦拉扯谭学军和弟弟成人。

        前几年,三十多岁的弟弟做了上门女婿,不方便照顾母亲。自己的妻子也离家而去,儿子上学,需要用钱。

        谭学军面临抉择:不去打工,没钱供儿子上学;出去打工,母亲谁来照顾?思量再三后,谭学军背起母亲,进城打工。为随时方便照顾,他带着母亲居住在工棚里。

        每天早上6点,谭学军就起床,清洗衣物、准备早餐等。怕影响母亲睡觉,他总是不开灯,经常碰得一头包。上班前,谭学军会把包子、稀饭,放在母亲够得着的地方。

        繁重的工作后,谭学军的时间都花在母亲身上,喂饭、擦洗,陪母亲聊天,有时还为了母亲喜欢的口味去十几公里外的市场买菜。“他总想让我过得好些,生怕我哪里不舒服。”兰秀远说。

        每月2500多元的工钱,母子俩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有好吃的谭学军总是留给母亲。因为母子俩总是推让,一串好好的香蕉,常会留到发黑却谁也不舍得吃……

        共事多年的工友吴锡松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谭学军对母亲细心体贴,工友们看在眼里,打心眼里佩服。

        “没有别的想法,只要母亲不害病,在我身边快快乐乐的;儿子好好学习,健健康康地长大,我就满足了。”谭学军说。

        谭学军的事传开后,很多人为之感动,纷纷称赞他为“最孝农民工”“真孝子”。为了方便谭学军照顾母亲,谭学军所在的建筑公司将他从远郊调到城区工地。这几天,谭学军背着母亲住进了公司安排的新宿舍——两间10平方米的板房,屋子里装着空调,他和母亲可以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了。

    文章编辑:殷爱萍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