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专题制作 > 学习实践 > 正文

新闻专题制作

坚持人民至上 走共同富裕道路
□曾 勉
更新时间:2021-12-3 14:56:12    来源:焦作日报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中国民生保障事业的本真底色与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方位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指出“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历程的宝贵经验之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如一,并不断丰富和拓展其时代内涵。

  ——坚持人民至上,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不懈探索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积极带领工农群众进行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出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规定,保障工人的切身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衣食住疾病卫生婚姻问题,矢志践行“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依据现实情况采取与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民生保障措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确保单位职工及其直系亲属的福利保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农村建立集体福利制度,实行“五保”制度和合作医疗、免费的基础教育与救灾制度,搭建中国农村居民的民生保障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伴随此阶段社会经济体制的空前变革,民生保障制度逐步从单位化、集体化走向社会化,民生事业逐步走向成熟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民生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来抓,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出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标设定覆盖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诸多民生领域,开启民生保障事业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一方面,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发展就难以提供现实基础解决民生问题,更不必说改善民生、做大民生,这正是将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的原因。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认清形势、艰苦奋斗,带领人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封闭落后走向温饱,再到繁荣富强全面小康,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另一方面,党明确指出发展的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事实上,民生既是发展的落脚点,也是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党和国家审时度势,强力落实“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确保养老金、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行医疗和住房改革、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多方位落实民生保障措施,给足人民安全感,从而提振居民消费,有效化解社会经济风险。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党再次作出英明决策,积极推进稳民生的系列政策措施,既解除了人民的后顾之忧,又增加了居民收入,最大程度削减经济危机风波带给中国的影响,在危机中创造出生机。

  ——坚持人民至上,走共同富裕道路,共享幸福未来。党的百年历程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立场,决定了党领导人民共建民生事业的理念与方法,决定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根本价值取向。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迈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对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路径作出了更加具体的阐释。第一,中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教训十分深刻!我国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安定。”当下,中国已积累并在持续注入更加丰厚的社会财富,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对就业和收入分配带来深刻影响,包括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有效应对和解决。因此,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第二,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奋斗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促进共同富裕的核心在于合理调节社会的财富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缩小贫富差距。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必定是复杂而艰巨的,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要坚持循序渐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第三,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在性质上,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式的富裕,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而是程度有异分阶段的全社会共同富裕;在人群上,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地区上,不是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有全局性的共同富裕;在内容上,共同富裕不仅要求物质富裕,还要求精神富裕,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正阔步迈进更美好的共同富裕新时代。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坚持人民至上 走共同富裕道路
□曾 勉
2021-12-3 14:56:12    来源:焦作日报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中国民生保障事业的本真底色与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方位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指出“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历程的宝贵经验之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如一,并不断丰富和拓展其时代内涵。

  ——坚持人民至上,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不懈探索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积极带领工农群众进行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出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规定,保障工人的切身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衣食住疾病卫生婚姻问题,矢志践行“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依据现实情况采取与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民生保障措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确保单位职工及其直系亲属的福利保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农村建立集体福利制度,实行“五保”制度和合作医疗、免费的基础教育与救灾制度,搭建中国农村居民的民生保障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伴随此阶段社会经济体制的空前变革,民生保障制度逐步从单位化、集体化走向社会化,民生事业逐步走向成熟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民生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来抓,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出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标设定覆盖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诸多民生领域,开启民生保障事业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一方面,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发展就难以提供现实基础解决民生问题,更不必说改善民生、做大民生,这正是将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的原因。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认清形势、艰苦奋斗,带领人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封闭落后走向温饱,再到繁荣富强全面小康,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另一方面,党明确指出发展的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事实上,民生既是发展的落脚点,也是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党和国家审时度势,强力落实“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确保养老金、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行医疗和住房改革、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多方位落实民生保障措施,给足人民安全感,从而提振居民消费,有效化解社会经济风险。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党再次作出英明决策,积极推进稳民生的系列政策措施,既解除了人民的后顾之忧,又增加了居民收入,最大程度削减经济危机风波带给中国的影响,在危机中创造出生机。

  ——坚持人民至上,走共同富裕道路,共享幸福未来。党的百年历程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立场,决定了党领导人民共建民生事业的理念与方法,决定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根本价值取向。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迈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对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路径作出了更加具体的阐释。第一,中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教训十分深刻!我国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安定。”当下,中国已积累并在持续注入更加丰厚的社会财富,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对就业和收入分配带来深刻影响,包括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有效应对和解决。因此,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第二,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奋斗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促进共同富裕的核心在于合理调节社会的财富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缩小贫富差距。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必定是复杂而艰巨的,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要坚持循序渐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第三,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在性质上,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式的富裕,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而是程度有异分阶段的全社会共同富裕;在人群上,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地区上,不是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有全局性的共同富裕;在内容上,共同富裕不仅要求物质富裕,还要求精神富裕,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正阔步迈进更美好的共同富裕新时代。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文章编辑:赵银岷 
 
相关信息:
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调研
从源远流长的文化中遇见“可爱的中国”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见效
从三个维度看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