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专题制作 > 学习实践 > 正文
 
     

    新闻专题制作

    聚焦重点工作 建设农业强市
    田友 董艳
    更新时间:2023-2-22 10:40:32    来源:焦作日报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第4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文件明确了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部署了九个方面33项重点工作,既突出了新形势新任务,又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再次发出重农强农信号。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这是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后,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建设什么样的农业强国提出“五强”目标。我们要准确把握农业强国的内涵要义、目标任务、建设路径,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制订的建设规划,做好我市的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工作,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农业强市建设。

      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是农业强国的底线之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也是建设农业强市的头等大事。我们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成好全年粮食生产,因地制宜扩种大豆、高油酸花生等油料作物,把小麦种子和小麦高产这两张王牌打好,把粮食高产的金字招牌擦亮,将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要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大食物”观落实好,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推广食用菌立体种植技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食物多样化的需求。在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逐步把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率先在全省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压紧压实责任,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不出现整村大面积返贫现象。

      推进乡村发展建设。要对我市做好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作出明确的安排部署。要抓好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经营增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要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使全市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让“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富裕”的现代“富居山村”早日呈现在怀川大地。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要解决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探索村村抱团发展、村企村社联动发展、职业经理人入村共赢发展等多种形式,提高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中央一号文件及刚刚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新思路,为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协同组织、财政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基础坚实的优势,再现焦作农村集体经济新辉煌。

      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要对落实“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和“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作出详尽安排,集中各种资源要素,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必须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全面落实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要健全乡村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继续落实在优秀基层党组织中选拔任用干部政策,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春风十里拂山岗,正是耕田好时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把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安排落实好,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让我们乘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落实见效,率先建成农业强市,向着农业强国目标奋力前行。

    文章编辑:施筱雯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聚焦重点工作 建设农业强市
    田友 董艳
    2023-2-22 10:40:32    来源:焦作日报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第4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文件明确了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部署了九个方面33项重点工作,既突出了新形势新任务,又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再次发出重农强农信号。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这是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后,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建设什么样的农业强国提出“五强”目标。我们要准确把握农业强国的内涵要义、目标任务、建设路径,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制订的建设规划,做好我市的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工作,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农业强市建设。

      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是农业强国的底线之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也是建设农业强市的头等大事。我们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成好全年粮食生产,因地制宜扩种大豆、高油酸花生等油料作物,把小麦种子和小麦高产这两张王牌打好,把粮食高产的金字招牌擦亮,将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要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大食物”观落实好,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推广食用菌立体种植技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食物多样化的需求。在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逐步把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率先在全省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压紧压实责任,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不出现整村大面积返贫现象。

      推进乡村发展建设。要对我市做好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作出明确的安排部署。要抓好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经营增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要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使全市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让“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富裕”的现代“富居山村”早日呈现在怀川大地。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要解决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探索村村抱团发展、村企村社联动发展、职业经理人入村共赢发展等多种形式,提高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中央一号文件及刚刚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新思路,为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协同组织、财政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基础坚实的优势,再现焦作农村集体经济新辉煌。

      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要对落实“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和“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作出详尽安排,集中各种资源要素,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必须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全面落实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要健全乡村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继续落实在优秀基层党组织中选拔任用干部政策,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春风十里拂山岗,正是耕田好时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把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安排落实好,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让我们乘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落实见效,率先建成农业强市,向着农业强国目标奋力前行。

    文章编辑:施筱雯 
     
    相关信息:
    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调研
    从源远流长的文化中遇见“可爱的中国”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见效
    从三个维度看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