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专题制作 > 学习实践 > 正文

新闻专题制作

大力推进五个精准基层普法模式
□常 明
更新时间:2023-5-17 9:43:39    来源:焦作日报

  全力推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走深走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新需求新期待,需要着力破解新时代普法工作“对谁普”“普什么”“怎么普”“谁来普”等难题。焦作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认真总结近年来基层普法实践,坚持以“需求侧”牵引“供给侧”,创新推行普法队伍、普法对象、普法内容、普法形式和普法考核等方面的五个精准普法模式,让普法工作焕发出新生机新动力,深受群众普遍欢迎。

  普法队伍要精准。普法的关键在人,谁来普法至关重要。要结合基层实际,全力打造以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包括但不限于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内的村(居)法律顾问为主体的普法主力军。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一村(社区)一警察、一法官、一检察官、一调解员为主体的基层政法普法队伍,以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伍人员为主体的行政执法普法队伍,以驻村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为主体的基层普法带头人,以网格员、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等为主体的基层普法志愿者队伍。以上五支普法队伍可围绕群众最需要、最关心、最直接的法律问题,结合各自职能开展精准普法活动,提高普法实效性。

  普法对象要精准。普法对象不同,实际特点自然就不同。要以村(居)民的法律需求为切入口,在对村(居)所有住户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每户村(居)民的基本情况和法律需求,然后再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研判,最后按照群众不同的法律需要进行分类统计,实行“5+N”普法对象分类。“5”主要是指普通村(居)民,两委干部、教师、党员等人员,生产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长期在外务工、在外学习的村(居)民;“N”主要是指在以上分类之外的其他特殊主体。

  普法内容要精准。采取“整体普法”与“分类普法”相结合的方式。“整体普法”是根据整个村(居)基本情况,针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综合一体普法;“分类普法”是根据群众的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确定普法对象的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积极开展送法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网络等活动,因地制宜广泛打造法治星火阵地、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苑等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重点围绕群众切身利益和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电信诈骗、宅基地纠纷、债务问题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说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职能部门或业务骨干根据案情析法释法。

  普法形式要精准。深受百姓欢迎的形式才是普法最好的方式。要利用报纸、电(视)台、普法讲师团等传统普法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抢占网络普法新高地。组建融媒体普法专班,利用客户端、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开展“融媒+法治”普法宣传,全方位、多角度推送各类法治内容。执法司法机关部门要积极运用公开听证、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公开查询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释法说理。

  普法考核要精准。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安排部署到哪里,法治保障和法治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考核是最有力的指挥棒,要严格落实责任到人,将“精准普法”工作纳入到全市法治建设总体部署和“八五”普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绩效考核、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重要参考评价指标。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细则,层层分解任务,进行严肃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规章制度制定落实情况、普法人员开展工作情况、工作登记情况、精准普法工作手册使用情况等。党委政法委要充分发挥协调职能,明确政法各部门、单位在新媒体上普法的具体任务和职责。要通报表扬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贵在精准。焦作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鼓励支持引导多方联动,从以前“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向“精准滴灌”的针对性模式转变,从“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模式向“你需我讲”的双向互动模式转变,真正实现“点对点”靶向普法。持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导向,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浓厚氛围,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市司法局高级法律专务)

文章编辑:李润生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大力推进五个精准基层普法模式
□常 明
2023-5-17 9:43:39    来源:焦作日报

  全力推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走深走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新需求新期待,需要着力破解新时代普法工作“对谁普”“普什么”“怎么普”“谁来普”等难题。焦作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认真总结近年来基层普法实践,坚持以“需求侧”牵引“供给侧”,创新推行普法队伍、普法对象、普法内容、普法形式和普法考核等方面的五个精准普法模式,让普法工作焕发出新生机新动力,深受群众普遍欢迎。

  普法队伍要精准。普法的关键在人,谁来普法至关重要。要结合基层实际,全力打造以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包括但不限于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内的村(居)法律顾问为主体的普法主力军。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一村(社区)一警察、一法官、一检察官、一调解员为主体的基层政法普法队伍,以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伍人员为主体的行政执法普法队伍,以驻村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为主体的基层普法带头人,以网格员、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等为主体的基层普法志愿者队伍。以上五支普法队伍可围绕群众最需要、最关心、最直接的法律问题,结合各自职能开展精准普法活动,提高普法实效性。

  普法对象要精准。普法对象不同,实际特点自然就不同。要以村(居)民的法律需求为切入口,在对村(居)所有住户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每户村(居)民的基本情况和法律需求,然后再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研判,最后按照群众不同的法律需要进行分类统计,实行“5+N”普法对象分类。“5”主要是指普通村(居)民,两委干部、教师、党员等人员,生产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长期在外务工、在外学习的村(居)民;“N”主要是指在以上分类之外的其他特殊主体。

  普法内容要精准。采取“整体普法”与“分类普法”相结合的方式。“整体普法”是根据整个村(居)基本情况,针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综合一体普法;“分类普法”是根据群众的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确定普法对象的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积极开展送法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网络等活动,因地制宜广泛打造法治星火阵地、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苑等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重点围绕群众切身利益和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电信诈骗、宅基地纠纷、债务问题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说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职能部门或业务骨干根据案情析法释法。

  普法形式要精准。深受百姓欢迎的形式才是普法最好的方式。要利用报纸、电(视)台、普法讲师团等传统普法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抢占网络普法新高地。组建融媒体普法专班,利用客户端、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开展“融媒+法治”普法宣传,全方位、多角度推送各类法治内容。执法司法机关部门要积极运用公开听证、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公开查询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释法说理。

  普法考核要精准。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安排部署到哪里,法治保障和法治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考核是最有力的指挥棒,要严格落实责任到人,将“精准普法”工作纳入到全市法治建设总体部署和“八五”普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绩效考核、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重要参考评价指标。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细则,层层分解任务,进行严肃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规章制度制定落实情况、普法人员开展工作情况、工作登记情况、精准普法工作手册使用情况等。党委政法委要充分发挥协调职能,明确政法各部门、单位在新媒体上普法的具体任务和职责。要通报表扬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贵在精准。焦作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鼓励支持引导多方联动,从以前“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向“精准滴灌”的针对性模式转变,从“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模式向“你需我讲”的双向互动模式转变,真正实现“点对点”靶向普法。持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导向,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浓厚氛围,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市司法局高级法律专务)

文章编辑:李润生 
 
相关信息:
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调研
从源远流长的文化中遇见“可爱的中国”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见效
从三个维度看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