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专题制作 > 学习实践 > 正文

新闻专题制作

牢牢把握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卜莲玉
更新时间:2023-7-13 11:04:06    来源:焦作日报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6月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是对我党百年理论创新历史的深刻总结、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揭示,更是对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作出的明确指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必须随着实践、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创新。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则就割断了魂脉和根脉,就会迷失方向,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是我们党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的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会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根脉,最终会犯颠覆性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比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必须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否则就会迷失方向,最终会犯颠覆性错误。

  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必须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作者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牢牢把握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卜莲玉
    2023-7-13 11:04:06    来源:焦作日报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6月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是对我党百年理论创新历史的深刻总结、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揭示,更是对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作出的明确指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必须随着实践、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创新。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则就割断了魂脉和根脉,就会迷失方向,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是我们党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的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会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根脉,最终会犯颠覆性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比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必须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否则就会迷失方向,最终会犯颠覆性错误。

      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必须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作者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文章编辑:李灿 
     
    相关信息:
    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
    党建与业务要深度融合
    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调研
    从源远流长的文化中遇见“可爱的中国”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见效
    从三个维度看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