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意义重大。
新开局,新征程。3月31日,我市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站在新的奋斗起点,我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坚持守住“一条底线”、健全“一套体系”、壮大“一批产业”,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出彩画卷,谱写焦作“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政策衔接 守住“一条底线”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期,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过渡期内,我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帮扶和监测机制。对排查出的862户2935名脱贫不稳定户、618户2124名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等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适度倾斜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政策,切实做到责任不减、任务不减、人力不减。
突出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开展“一对一”就业精准帮扶,持续落实“七个优先”政策。持续加强脱贫人口的技能培训,增强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能力。积极拓宽就近就地就业渠道,大力支持脱贫群众自主创业,搭建创业载体,推动“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向“一人创业、造福一方”转变。
打好特惠性政策与普惠性政策的组合拳。探索将“两定制兜底线”、集中医养、防贫保险等政策,进一步延续、深化、提升,转变为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常态化扶持政策,使帮扶政策更加符合有效衔接工作实际。加快完善由特惠向普惠逐步转型的惠农支农政策体系建设,从对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转到县域内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来。
机制衔接 健全“一套体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市将把脱贫攻坚时形成的有效举措和机制办法借鉴应用到乡村振兴上来,健全一套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
脱贫攻坚期内,我市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市县结对帮扶、市直单位帮扶、“蹲点日”和“百企兴百村”等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脱贫攻坚周调度、第一书记述职评议制度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要加以巩固和完善提升,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推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
坚持和完善驻村工作制度。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对各级扶贫干部、驻村干部的管理。
产业衔接 壮大“一批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富起来,离不开产业支撑。我市将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深入挖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培育一些区域性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农产品品牌,让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壮大特色产业。继续实施田园增收、养殖富民、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特别是要依托我市丰富的民俗风情、太行生态、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形成全域多元、业态丰富、产品多样的乡村旅游发展大格局。
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健全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业服务等全产业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健全、联结紧密、业态丰富、创业活跃的农业全产业链,提高乡村产业的综合效益。深化拓展消费帮扶,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项目、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做大做强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规模效益好、联农带贫增收成效显著的特色产业扶贫主体和乡村产业振兴主体。
记者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