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记者在山阳区中星街道巡返村采访时看到,经过改造后的村内道路焕然一新、干净整洁,大理石路沿石和路灯精致美观,巡返礼和园、巡返书院、巡返颐乐院、巡返大庄园商业街等新建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与巡返大庄园融为一体,犹如一幅“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唯美画卷徐徐展开,处处彰显着诗情画意、优美宜居的崭新风貌。
这,是山阳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山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加强领导精准发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等有效措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增强农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山阳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守规矩、懂业务、真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要求,聚焦城郊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环境卫生难题,以目标为导向、以结果论英雄,努力夯实乡村振兴之基。”山阳区委副书记、区长郑小林说。
加强领导精准发力
高位推动高标落实
近年来,山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目标任务、方法步骤、保障措施等,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建立区、街道、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落实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统一领导。
该区坚持“全域城镇化、全域景区化”工作思路,结合黄龙山、李河碗沟、山阳故城保护开发,聘请专业设计团队为各村设计提升规划方案,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貌、一村一韵”,着力打造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农家美食等特色名片。
目前,总投资1.24亿元的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初见成效;总投资120亿元的上海蓝城李河碗沟文旅小镇项目正有序推进;以黄龙山路绿色廊道为轴的巡返大庄园、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三利达旅游区、药王庙、承享生态园等旅游休闲康养项目,正加速串珠成链。
特别是2019年以来,山阳区深入推进道路“白改黑”“厕所革命”、美化绿化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比排名综合成绩始终稳居全市各城区前列,在16次全市排名中13次获得全市第一名;在全市三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总排名居各城区第一位,荣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区”称号,奋力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选贤任能激发干劲
选贤任能,是干事成事的基础。
山阳区积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聚焦班子结构、人选标准、步骤程序,完成全区12个村两委换届工作,一大批干劲大、活力足、视野宽、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组织,两委班子结构更加科学、配备更加合理、能力更加突出,为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该区深入开展农村“五星创建”工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要载体,通过划片考核、群众评星、街道定星、部门核星,将考核评星结果与村干部绩效补贴、村集体奖励补贴挂钩,用机制督促基层干部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把群众家门口的事”做好,形成“用制度追着干部跑、让干部围着群众转”的良性工作机制。
在坚强的组织保障下,山阳区各村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动力显著增强,氛围更加浓厚。中星街道庙河村两委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硬化路面500平方米,美化墙体8450平方米,整修排水沟3000米,垒砌花池450余米。中星街道李贵作村打造了集党群服务、党群议事、村史展览、红色教育、康养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教育阵地”,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改造升级,实施墙体立体美化工程,种植500余株景观苗木。新城街道墙南村结合山阳故城环境整治行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2000余人次和各类机械设备300余台次,对全村环境卫生和私搭乱建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显著增强。
“山阳区通过持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战斗堡垒和示范引领作用,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主观意愿更加强烈,为常态长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山阳区委副书记赵玉辉说。
加大投入保障力度
整合资金补齐短板
山阳区聚焦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重点,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围绕老村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户厕改造等工作,以项目化建立整治台账,积极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全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山阳区投入资金1.6亿元,对全区12个村实施污水管网接入城市主管网工程,改造户厕8000余户,一步到位解决了农村改厕难题;筹集资金近3000万元,对各村主街道实施了道路提升工程;投入321万元推行农村环境卫生市场一体化运营机制,加快建立治理有序、收运便利、环境达标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体系,努力实现农村环境卫生和垃圾收集清运“规范化管理、精细化作业、常态化保持”的管理目标。
为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山阳区强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区21个村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颁发了登记证书,折股量化资产537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村(社区)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顺利通过省、市评估。
同时,该区大力开展农村集体产权“三清”整治工作,通过实行县级干部包街道联村、科级干部包村(社区)联组责任制,选派80余名优秀科级干部驻村工作,共规范合同502份,收回欠款3200余万元,清退资产75处,有力地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集体利益、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3年来,山阳区12个村共筹集资金3000余万元投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事关群众利益、民生福祉。山阳区全面落实县级干部包村责任制,科学指导、倡导群众自觉主动投入垃圾清理、杂物清运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并定期组织开展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摩评比活动,确保整治成果长效保持。
该区按照“最德高望重、最贤达、最困难、最小姓、最能发现问题”五个方面,成立最有广泛代表性的农村党群议事会,再由各村党群议事会成员和老年人代表组成考核组,每月以村内片区为单位进行“推磨式”检查互评,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城街道苏蔺村定期组织群众对房前屋后垃圾、杂物进行集中清理,对村内原有历史故事彩绘墙进行修缮,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让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了广大群众的行动自觉。中星街道李河村以“传承瓷都文化、唤起乡愁记忆”为主线,打造了彰显李河碗沟文化的“碗美记忆”展示墙,实现了村容村貌和文化内涵的“双提升”。
同时,该区还不断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建立街道、村、小组网格化和单元化管理机制,将常态化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村农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积极争创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实现群众自治自管,使环境卫生治得好、保持住,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 原文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