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看河南·焦作行 > 正文

2019年新闻专题频道

当阳峪村:打造“一村一品”中国样板
更新时间:2021-12-7 15:38:25    来源:焦作日报

  在修武县西村乡有一个依靠传承发展工艺陶瓷叫响中国的样板村——当阳峪村。近日,该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小雪时节,记者走进这里,真切地感受它的发展活力和独特魅力。

  当阳峪村有412户、1650人,辖2个自然村,别看村不大,可名气很大,有着千年历史和人文底蕴。据史料记载,当阳峪村是唐宋时期的瓷都之一,以当阳峪窑系为特征的南太行陶瓷产区久负盛名、闻名于世。当阳峪窑是宋代北方地区著名的窑口之一,是中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大规模窑场,是民间艺术之瑰宝,绞胎瓷是北宋皇家的御用贡品。

  为了传承陶瓷文化和陶瓷工艺,“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柴战柱,成为率先吃螃蟹的人。他经过30多年的开发与研究,恢复、传承和发展了几近失传千年的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使当阳峪瓷产品种类由原来的几十种发展到现在的上千种,获得国家专利143项,省科技成果2项,带动绞胎瓷生产企业及手工作坊30多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绞胎瓷特色产业是老祖宗留给当阳峪人的财富。为了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该村确立了打造“一村一品”,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方略,按照“做靓品牌、做强支柱、补链延链、强村富民”的思路,实施了一系列挖掘、保护、恢复、发展的措施。

  当地政府和“金谷轩”等众多企业群策群力,叫响了品牌。当阳峪宋代瓷窑遗址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阳峪绞胎瓷成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修武县被认定为“中国绞胎瓷之都”,当阳峪绞胎瓷商标成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阳峪绞胎瓷享誉全国,4件作品3次入编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30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珍藏。

  采取“以村促产、以产带村”的发展模式,通过对特色产业多元化、多样化、深层次挖掘和开发,使其变成了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目前,该村形成了有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作坊组成的工艺陶瓷产业集群,专门从事绞胎瓷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工艺技术研究,年销售陶瓷30万件(套)。去年,该村生产总值突破了1.1亿元,其中工艺陶瓷主导产业占75.84%以上,从业农户达到230户、920人,主导产业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3.77万元。

  围绕绞胎瓷全产业链,补链延链,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以陶瓷文化为核心,建设当阳峪绞胎瓷特色小镇,打造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了AAAA级旅游景区圆融寺、当阳峪滑雪度假乐园、当阳峪陶瓷博物馆、当阳峪瓷窑遗址等众多旅游观光项目和休闲观光景点,每年游客数量达13万人次。

  以绞胎瓷旅游服务为重点,采取“工艺陶瓷生产+工艺陶瓷文化旅游休闲”产业融合模式,积极开发手串、吊坠、手镯、车挂、耳坠等文旅产品,每年通过全市5大旅游景区销售绞胎瓷旅游产品25万多件;开发的酒店用瓷也销售火爆,其中茶具、酒具、文具、餐具等每年销售4万套,艺术收藏瓷4000件;去年该村工艺陶瓷产业总产值达8914.79万元。

  以企业网站、淘宝店铺、起源商城、金谷艺拍、微店小铺等网商为平台,创新发展当阳峪工艺陶瓷电商产业,既增加了就业,又利用“云”平台把当阳峪陶瓷卖到了海内外。

  陶瓷文化旅游项目和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拉动了该村闲置人口就业和村民增收。去年,该村工艺陶瓷旅游文化产业和电商产业吸纳就业460多人,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2.4万元。

 
 记者 杨仕智

文章编辑:刘佳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