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温县祥云镇古贤村的碾馔标准化生产车间里,村民张二军一边操控炒锅,一边对记者说:“现在青麦正嫩,正是制作鲜碾馔的好时候。以前靠人工翻炒,费时费力不说,还总担心炒得不均匀。去年俺村建了生产车间,碾馔的制作环境更卫生、操作更方便、品种更齐全,产量也大大提高。”
记者在碾馔标准化生产车间看到,电动磨盘、油炸机、膨化机、封盒机、清洗机一应俱全,地面、墙面干净卫生,十多位身着工作服的村民有条不紊地操控着机器,将从电动磨盘上流泻而下的“绿色瀑布”装入盒内、封口、入冷库储存。
车间周边的麦田欲黄还青,麦穗随风摆动,淡淡的麦香让人心旷神怡。记者看到,正在加紧施工的农产品展厅已经初显大气、简洁的风格。在田边的空地上,村民张宗庆正带着家人垒砌传统的灶台。“虽然电锅和土锅翻炒制作的碾馔没啥区别,可碾馔文化节期间游人也想在标准化车间旁感受手工制作的热腾劲儿。”张宗庆说。
碾馔制作要经过青麦脱粒、水洗、翻炒、晾干、去杂、剥皮、拌油、推碾等工序。古贤村人加工碾馔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初,古贤碾馔以工艺精湛、品质上乘而闻名。近年来,该村发挥地处国家农业产业园核心基地的区域优势,将“绿”碾馔逐步做成了“红”产业,每年小满前后都会举办碾馔文化节。
“再过几天就是碾馔文化节了,届时俺村大街两侧将摆满石磨,磨盘上的青麦仁随着石磨的转动被搓成青葱的碾馔。游客们会好奇地围着石磨,边看边品尝新鲜的碾馔。”古贤村“两委”干部秦广改说,“看到游客们很想体验麦子变成碾馔的过程,村里就把几个旧院落改建成颇具古风的碾馔加工体验区。”
作为“孔门十贤”之一卜子夏的出生地,古贤村别有一番乡愁景色。碾馔加工体验区的茅屋、木廊、石碾有种被古朴时光浸润过的醇厚,稻草人、鲜花、蔓藤是令人向往的乡村味道。
碾馔属于季节性食品,每年销售碾馔的时间最长也就20天。为增加碾馔产量、强化品牌保护、拓宽增收渠道,古贤村去年以来建设了车间、冷库,申请了古贤碾馔商标,成立了与电商合作的碾馔销售公司。
“以前碾馔文化节期间,村里日产碾馔250公斤,现在有了加工车间,日产碾馔增加到2500公斤。”古贤村党支部书记党志伟说,“现在一年四季我们都能生产碾馔,还新开发了麦酥、铁棍山药酥等特色食品,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仅碾馔标准化生产车间就可带动10余户群众年增收5万元。眼下,古贤碾馔正在申请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相信申请成功后,村里又会迎来一个大发展机遇。”
(记者 陈 彬 通讯员 崔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