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近尾声,温县传喜讯:在连续32年保持全省小麦平均亩产量领先水平的基础上,今年该县近2.6万公顷小麦生产又迈上新台阶,创平均亩产637.2公斤的历史最高纪录。
“较2021年平均亩产增加38.3公斤。”温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同庆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我们克服晚播影响,通过狠抓麦田管理,多措并举促弱转壮,安排资金607.2万元用于‘一喷三防’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6月7日至10日,我们对全县种植大户和一般农户种植的小麦进行实产调查,平均亩产达637.2公斤。其中,最高亩产816公斤,为祥云镇大玉兰村村民刘小军种植的一块麦田。”
亩产屡破纪录,缘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作为制种大县,温县依托精耕细作的种植传统和优越的农田水利设施,高标准建设小麦种子繁育基地,构建了“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使“温麦良种”这一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曾先后荣获全国小麦种子基地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制种大县、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称号。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高产得益于优质种子。近年来,温县将科技支撑作为握紧“芯片”的爆发力,全力优化政策、人才、科研等关键要素的排列组合。免征种子企业所得税、设立2000万元温县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利用3亿元现代农业风险补偿基金和3000万元制种大县奖励项目资金扶持种子企业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力推动了“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院士专家、高校人才共同参与的小麦育种人才体系,培育了吕平安等小麦育种“乡土专家”150余人、种子企业50余家。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温县这些从事小麦科研的专家们,很多都走过了20年、30年、40年甚至更长的时光。通过运用生物育种技术,他们引进、收集、创育小麦优异种质资源,选育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累计培育小麦种子品种32个,其中8个通过国审,豫麦25、豫麦49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豫麦49-19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温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力和气候条件,在去年小麦大面积晚播、冬前三类弱苗占比高、苗情类型极其复杂的情况下,通过因地因苗强化田间精准管理,促进苗情升级转化持续向好,最终取得平均亩产的新突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彰显了河南的新担当、新作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给予高度评价。
目前,温县小麦种子基地面积稳定在2万余公顷,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建设小麦种子基地1万公顷,每年外销小麦种子超过1.5亿公斤,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300亿元。
“作为‘中原粮仓’‘种业硅谷’,温县将持续叫响‘温麦·中国种子’优势品牌,打造种业强县,助力乡村振兴,以种业高质量发展彰显温县担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温县力量!”温县县委书记杨磊说。
(记者陈彬 通讯员崔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