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红色圣地的“初心答卷”
——革命老区遵义肝胆相照写征程
更新时间:2020-7-22 15:23:09    来源:新华社

  长征途中,红军进入贵州,发现这里的穷人被称为“干人”,因为“他们所有的一切完全被反动派榨干了”。“要让‘干人’过上好日子!”……在革命老区贵州遵义农村的一些老建筑上,这样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

  岁月如梭,80余载时光,历史沧桑愈加深刻地沉淀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新的“战场”上,书写着穿越时空的信仰答卷。

  承诺,重若千钧

  “太阳出来暖洋洋,红军来了不纳粮;又分钱来又分米,‘干人’有了救命王。”红军在遵义每到一地,都要打开地主、富户粮仓,把粮食分给穷苦百姓。

  鱼水情深的故事至今在遍洒英烈鲜血的红色土地上传唱。“共产党人就是要为群众谋福利!”这份承诺,重若千钧,也是始终摆在面前的“考题”。

  播州区花茂村,过去叫“荒茅田”,直到世纪之交,这个贫困荒芜的村寨还是处处土墙茅草房。“外面风有多大,屋内风就有多大”,在59岁的村民王治强记忆中,每年冬天村民都要在家中的墙上钉砂皮纸,抵御寒风。

  增收难、留人难、村容差,深深的贫困曾让“荒茅田”的年轻人一波一波出去闯荡。上世纪80年代初,王治强就到省外打工,奔波了30多年,回来后,家乡变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修通了几条大道,一栋栋黔北民居拔地而起,一个个温室大棚林立田间,一条条通村路、串户路连接着家家户户。

  柏油路、小青瓦、转角楼、白粉墙、雕花窗……贫困荒芜的“荒茅田”变成了花繁叶茂的花茂村,产业进来了,游客进来了,王治强回到家乡开起了“红色之家”农家乐。

  2019年,花茂村接待游客1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万元。全村流转土地近2000亩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2019年底花茂村贫困人口全部清零,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

  精神,绵延传承

  在遵义,“红军菩萨”的故事流传至今。为百姓治病解难的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在寒风肆虐的冬日,焐热了“干人”们冰冷的额头,却被敌人残忍杀害,乡亲们含着眼泪将他安葬。岁月沧桑,这座位于红军山上的红军坟,如今每天仍有很多人前来祭奠。

  英雄的精神不朽,在红色的土地上绵延,在新的“战场”上传承。

  临近退休的徐先文是习水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全县吹响脱贫攻坚战冲锋号,他主动请缨到最贫困的后田村扶贫,又申请担任最偏远的茅草坪组包组干部。

  山高坡陡的后田村,常年喝的是“天落水”。2017年冬至,中午开完村里的会,徐先文顾不上吃口热饭,就发动车子朝茅草坪奔去,他要去贫困户家送水管,水管接上了,山上的清泉就能送到家。

  送完水管,徐先文开着车慢慢往回走,这里地势陡峭,山路狭窄,在转弯处,后轮卡在了坡坎上。他轻轻点了一下油门想调整方向,可一瞬间车子失去平衡,从七八十米高的陡坡翻入悬崖……

  亲眼目睹的村民大喊他的名字,却没能喊回徐先文的生命。村民们为这位牺牲在扶贫路上的干部痛哭,自发组织来到殡仪馆为他守夜送行。

  徐先文是遵义脱贫攻坚战中牺牲的15名干部之一,在他们的身后,是遵义88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4475名驻村干部。

  旗帜,引领前进

  桐梓县九坝镇山堡社区,85年前,这里是红军经过并战斗过的地方。如今,有一座修缮完好的三合院建成了红色文化展览馆,56岁的房子主人杨道前说,他的奶奶曾接受红军赠予的一床军用棉被、一根扁担和一把菜刀。

  这份情谊在这个家庭、这片土地上一直传承。

  山堡社区海拔1380米,过去是苦寒之地,碰到不好的年景,村民外出逃荒要饭。杨道前早年靠拉废旧房屋材料到重庆贩卖为生,去重庆要一两天才能到。现如今,路修通了,重庆来山堡社区一路高速,两小时即达,凉爽的气候、植被繁茂的生态环境,加之浓郁的红色文化,使这里变成了“聚宝盆”。

  “我觉得,红军虽然离开了,但把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留在了这里。”杨道前说,“大家都知道,只有加油干,才有好日子过。”

  九坝镇科技副镇长、山堡社区党总支书记侯斌说,全村714户农户,有485户开起了乡村旅馆,床位3.08万张,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从事和乡村旅游相关的工作。每年夏季,来山堡社区避暑度假的重庆等地游客超过4万人。2019年,山堡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市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1.38万人,先后实现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871个贫困村出列,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遵义在贵州率先脱贫摘帽,用实际行动告慰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英灵。”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说,“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


(记者 李惊亚、向定杰、黄玥)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红色圣地的“初心答卷”
    ——革命老区遵义肝胆相照写征程
    2020-7-22 15:23:09    来源:新华社

      长征途中,红军进入贵州,发现这里的穷人被称为“干人”,因为“他们所有的一切完全被反动派榨干了”。“要让‘干人’过上好日子!”……在革命老区贵州遵义农村的一些老建筑上,这样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

      岁月如梭,80余载时光,历史沧桑愈加深刻地沉淀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新的“战场”上,书写着穿越时空的信仰答卷。

      承诺,重若千钧

      “太阳出来暖洋洋,红军来了不纳粮;又分钱来又分米,‘干人’有了救命王。”红军在遵义每到一地,都要打开地主、富户粮仓,把粮食分给穷苦百姓。

      鱼水情深的故事至今在遍洒英烈鲜血的红色土地上传唱。“共产党人就是要为群众谋福利!”这份承诺,重若千钧,也是始终摆在面前的“考题”。

      播州区花茂村,过去叫“荒茅田”,直到世纪之交,这个贫困荒芜的村寨还是处处土墙茅草房。“外面风有多大,屋内风就有多大”,在59岁的村民王治强记忆中,每年冬天村民都要在家中的墙上钉砂皮纸,抵御寒风。

      增收难、留人难、村容差,深深的贫困曾让“荒茅田”的年轻人一波一波出去闯荡。上世纪80年代初,王治强就到省外打工,奔波了30多年,回来后,家乡变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修通了几条大道,一栋栋黔北民居拔地而起,一个个温室大棚林立田间,一条条通村路、串户路连接着家家户户。

      柏油路、小青瓦、转角楼、白粉墙、雕花窗……贫困荒芜的“荒茅田”变成了花繁叶茂的花茂村,产业进来了,游客进来了,王治强回到家乡开起了“红色之家”农家乐。

      2019年,花茂村接待游客1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万元。全村流转土地近2000亩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2019年底花茂村贫困人口全部清零,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

      精神,绵延传承

      在遵义,“红军菩萨”的故事流传至今。为百姓治病解难的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在寒风肆虐的冬日,焐热了“干人”们冰冷的额头,却被敌人残忍杀害,乡亲们含着眼泪将他安葬。岁月沧桑,这座位于红军山上的红军坟,如今每天仍有很多人前来祭奠。

      英雄的精神不朽,在红色的土地上绵延,在新的“战场”上传承。

      临近退休的徐先文是习水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全县吹响脱贫攻坚战冲锋号,他主动请缨到最贫困的后田村扶贫,又申请担任最偏远的茅草坪组包组干部。

      山高坡陡的后田村,常年喝的是“天落水”。2017年冬至,中午开完村里的会,徐先文顾不上吃口热饭,就发动车子朝茅草坪奔去,他要去贫困户家送水管,水管接上了,山上的清泉就能送到家。

      送完水管,徐先文开着车慢慢往回走,这里地势陡峭,山路狭窄,在转弯处,后轮卡在了坡坎上。他轻轻点了一下油门想调整方向,可一瞬间车子失去平衡,从七八十米高的陡坡翻入悬崖……

      亲眼目睹的村民大喊他的名字,却没能喊回徐先文的生命。村民们为这位牺牲在扶贫路上的干部痛哭,自发组织来到殡仪馆为他守夜送行。

      徐先文是遵义脱贫攻坚战中牺牲的15名干部之一,在他们的身后,是遵义88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4475名驻村干部。

      旗帜,引领前进

      桐梓县九坝镇山堡社区,85年前,这里是红军经过并战斗过的地方。如今,有一座修缮完好的三合院建成了红色文化展览馆,56岁的房子主人杨道前说,他的奶奶曾接受红军赠予的一床军用棉被、一根扁担和一把菜刀。

      这份情谊在这个家庭、这片土地上一直传承。

      山堡社区海拔1380米,过去是苦寒之地,碰到不好的年景,村民外出逃荒要饭。杨道前早年靠拉废旧房屋材料到重庆贩卖为生,去重庆要一两天才能到。现如今,路修通了,重庆来山堡社区一路高速,两小时即达,凉爽的气候、植被繁茂的生态环境,加之浓郁的红色文化,使这里变成了“聚宝盆”。

      “我觉得,红军虽然离开了,但把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留在了这里。”杨道前说,“大家都知道,只有加油干,才有好日子过。”

      九坝镇科技副镇长、山堡社区党总支书记侯斌说,全村714户农户,有485户开起了乡村旅馆,床位3.08万张,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从事和乡村旅游相关的工作。每年夏季,来山堡社区避暑度假的重庆等地游客超过4万人。2019年,山堡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市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1.38万人,先后实现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871个贫困村出列,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遵义在贵州率先脱贫摘帽,用实际行动告慰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英灵。”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说,“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


    (记者 李惊亚、向定杰、黄玥)

    文章编辑:陈婷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