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0年专题区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2020年专题区

珠峰脚下瓜果香
——西藏白朗县提档升级蔬菜产业助力脱贫增收见闻
更新时间:2020-9-27 16:19:17    来源:新华社

  一座座平顶的、拱顶的白色大棚,整齐排列于大山环抱的河谷地带;走进大棚,无土栽培的苦苣、茼蒿青翠繁茂,传统种植的黄瓜、茄子、辣椒挂满枝头……

  “你看这棚苦瓜,从7月9号摘果至今,已经产出5万多斤,预计整茬下来不低于7万斤,都快赶上内地的产量了。”来自山东寿光的孙文庆兴奋地说。

  孙文庆是西藏珠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员。

  这家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位于珠峰脚下有着雪域高原“果蔬之乡”美誉的日喀则市白朗县。

  2017年起,公司整合资金、流转土地1087亩建起119座大棚。公司董事长巴桑顿珠几番邀请,才从山东挖来孙文庆在内的10人技术团队。

  “都说现代农业未来看好,我第一次涉足,能做到保本微利已经很不容易了。”在白朗土生土长的巴桑顿珠说。三年前,这位做过工程、办过广告公司、开发过房地产的企业家,在政府鼓励下投身蔬菜产业,助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作为“世界屋脊”上规模最大的蔬菜产区,珠峰农业等龙头企业进驻,承载着白朗县蔬菜产业提档升级的希望。

  早在1998年,在山东济南援藏干部的帮助下,白朗县就开始建大棚、种蔬菜。白朗县委书记陈昊介绍,到2015年,白朗蔬菜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但产业小、散、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弊端依然存在。

  如何做好产业扶贫?白朗县决定将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土企业并举。和珠峰农业一样,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上海孙桥溢佳公司、湖南华绿公司等企业纷纷落户。

  投身果蔬种植,巴桑顿珠意识到:只有精耕细作、严格管理,才能让现代农业逐渐脱离政府部门的扶持,实现独立存活和可持续发展。

  来自周边村落的村民米玛片多,是珠峰农业蔬菜园区B区1-3号棚的棚主。在这个5亩的苦瓜棚内,米玛片多负责日常看护和田间管理,农忙时还会请村里的农户前来帮忙,每人每天工资在140元上下。

  “公司给我定了指标,这个大棚每茬苦瓜产量如果高于5万斤,多出部分的收入,公司拿小头,大棚管理团队拿大头。”米玛片多说,现在每个棚主都干劲十足,对工人的管理也严格起来,农户们上班时间喝青稞酒、打牌的习惯完全没有了。

  珠峰农业的蔬菜园区建成以来,目前已支付土地流转费用近2000万元,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500多万元,并吸纳近200名农牧民就业。

  而放眼白朗县,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全县7000多户农牧民,有3200余户直接参与果蔬种植,2019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蔬菜园区内,每名山东技术员身后都跟着一名藏族大学生和一名种植员。来自白朗县查吾冲村的旺久今年44岁,一直尊敬地称呼孙文庆为“格拉”(藏语意为“老师”)。在孙文庆的帮助下,旺久学会了育苗、移栽等技术。“公司鼓励大学生和种植员掌握更多技能,三年后就能担负起独立经营、管理企业的任务。”孙文庆说。

  巴桑顿珠正在谋划更大布局。

  在巴桑顿珠看来,雪域高原空气、土壤都很纯净,病虫害较少,蔬菜品质更好,但内地蔬菜的品相好、价格低,对本地菜冲击很大。为此他推动园区的多个品种做有机蔬菜认证,“好东西就应该卖出好价钱。”他说。

  眼下,珠峰农业还在筹划“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为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培训、发放种苗,采取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的方式,巴桑顿珠希望将优质农产品的规模不断做大,最终目标是将白朗蔬菜打入内地市场。

  从20年前种植业蹒跚起步,到今天向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开拓转型,白朗蔬菜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

  陈昊说,产业发展是脱贫增收的根基。“我们努力迈过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的门槛,相信白朗的蔬菜将会更翠更绿,瓜果也将更香更甜,让农户品味到更加稳固的小康生活!”


(记者 王炳坤、赵一鸿)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珠峰脚下瓜果香
    ——西藏白朗县提档升级蔬菜产业助力脱贫增收见闻
    2020-9-27 16:19:17    来源:新华社

      一座座平顶的、拱顶的白色大棚,整齐排列于大山环抱的河谷地带;走进大棚,无土栽培的苦苣、茼蒿青翠繁茂,传统种植的黄瓜、茄子、辣椒挂满枝头……

      “你看这棚苦瓜,从7月9号摘果至今,已经产出5万多斤,预计整茬下来不低于7万斤,都快赶上内地的产量了。”来自山东寿光的孙文庆兴奋地说。

      孙文庆是西藏珠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员。

      这家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位于珠峰脚下有着雪域高原“果蔬之乡”美誉的日喀则市白朗县。

      2017年起,公司整合资金、流转土地1087亩建起119座大棚。公司董事长巴桑顿珠几番邀请,才从山东挖来孙文庆在内的10人技术团队。

      “都说现代农业未来看好,我第一次涉足,能做到保本微利已经很不容易了。”在白朗土生土长的巴桑顿珠说。三年前,这位做过工程、办过广告公司、开发过房地产的企业家,在政府鼓励下投身蔬菜产业,助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作为“世界屋脊”上规模最大的蔬菜产区,珠峰农业等龙头企业进驻,承载着白朗县蔬菜产业提档升级的希望。

      早在1998年,在山东济南援藏干部的帮助下,白朗县就开始建大棚、种蔬菜。白朗县委书记陈昊介绍,到2015年,白朗蔬菜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但产业小、散、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弊端依然存在。

      如何做好产业扶贫?白朗县决定将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土企业并举。和珠峰农业一样,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上海孙桥溢佳公司、湖南华绿公司等企业纷纷落户。

      投身果蔬种植,巴桑顿珠意识到:只有精耕细作、严格管理,才能让现代农业逐渐脱离政府部门的扶持,实现独立存活和可持续发展。

      来自周边村落的村民米玛片多,是珠峰农业蔬菜园区B区1-3号棚的棚主。在这个5亩的苦瓜棚内,米玛片多负责日常看护和田间管理,农忙时还会请村里的农户前来帮忙,每人每天工资在140元上下。

      “公司给我定了指标,这个大棚每茬苦瓜产量如果高于5万斤,多出部分的收入,公司拿小头,大棚管理团队拿大头。”米玛片多说,现在每个棚主都干劲十足,对工人的管理也严格起来,农户们上班时间喝青稞酒、打牌的习惯完全没有了。

      珠峰农业的蔬菜园区建成以来,目前已支付土地流转费用近2000万元,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500多万元,并吸纳近200名农牧民就业。

      而放眼白朗县,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全县7000多户农牧民,有3200余户直接参与果蔬种植,2019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蔬菜园区内,每名山东技术员身后都跟着一名藏族大学生和一名种植员。来自白朗县查吾冲村的旺久今年44岁,一直尊敬地称呼孙文庆为“格拉”(藏语意为“老师”)。在孙文庆的帮助下,旺久学会了育苗、移栽等技术。“公司鼓励大学生和种植员掌握更多技能,三年后就能担负起独立经营、管理企业的任务。”孙文庆说。

      巴桑顿珠正在谋划更大布局。

      在巴桑顿珠看来,雪域高原空气、土壤都很纯净,病虫害较少,蔬菜品质更好,但内地蔬菜的品相好、价格低,对本地菜冲击很大。为此他推动园区的多个品种做有机蔬菜认证,“好东西就应该卖出好价钱。”他说。

      眼下,珠峰农业还在筹划“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为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培训、发放种苗,采取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的方式,巴桑顿珠希望将优质农产品的规模不断做大,最终目标是将白朗蔬菜打入内地市场。

      从20年前种植业蹒跚起步,到今天向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开拓转型,白朗蔬菜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

      陈昊说,产业发展是脱贫增收的根基。“我们努力迈过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的门槛,相信白朗的蔬菜将会更翠更绿,瓜果也将更香更甜,让农户品味到更加稳固的小康生活!”


    (记者 王炳坤、赵一鸿)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