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专题区
我的姥爷郭生德,生于1942年6月1日,到2022年6月1日就是杖朝之年了。他是我朋友圈中年龄最大的好友,他给自己起了个‘再青春郭老师’的微信名,我认为他是我朋友圈中最青春的好友。”这是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焦作市山阳区再青春艺术社负责人郭生德的外孙女武彩在郭生德80岁寿辰时写给姥爷的祝福语。
退休开始“再青春”
2002年,郭生德从市教育局退休。次年,山阳区定和街道龙源湖社区成立了一支戏曲演唱队,因为喜爱拉板胡的缘故,郭生德加入了这支名叫“再青春”的戏曲演唱队。
刚开始,队员们排练节目的积极性很高,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之管理粗放,到2016年时这支演唱队只剩下9名队员,开展活动也越来越少。
这年9月,龙源湖社区经过认真摸排后,决定让郭生德担任队长,带领大家把文艺活动搞起来。郭生德义不容辞挑起这副担子。他上任后,大胆对再青春戏曲演唱队整顿、重组,亲自起草了《龙源湖再青春戏曲演唱队管理制度》《龙源湖再青春戏曲演唱队管理办法补充条》。经过民主选举后,戏曲演唱队组成了新的领导机构,并恳请老队员归队,还吸收了一些新人参加。
再青春戏曲演唱队的活力重新显现出来,实现了既在本辖区内演出,又走向辖区外演出;从单项服务演出,走向多项服务演出;从定点、定时演出,转向按工作需要演出。目前,再青春戏曲演唱队共有队员40余人,其中30余人是新加入的,成员中年龄最小的57岁,最大的年近八旬。
这支队伍除定期参与山阳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文体局四部门组织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山阳区文化送基层演出活动”“山阳区党的创新理论百场宣传进基层演出活动”“山阳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义务演出活动”外,还为重大活动、节日积极排练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2016年6月,龙源湖社区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再青春戏曲演唱队一下子拿出了十几个节目,为小区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2017年10月,郭生德精心编写《十九大精神放光芒》豫剧小合唱,由再青春戏曲演唱队在龙源湖社区文艺晚会、元宵晚会等活动中演出。
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的元宵节,这支队伍全体队员先后两次随同市教育局到温县武德镇亢村与村民联欢。
截至2023年6月,再青春戏曲演唱队已开展各项演出活动100余场,观众有1.4万余人次。
写作练就不老心
“俗话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探寻我姥爷青春长在的秘诀,我想应该是他不断看书学习的缘故。”外孙女武彩这样介绍姥爷郭生德。
“我的父母均是农民,我3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是母亲靠种地把我和姐姐拉扯大的。”郭生德说,“1953年秋季我该上五年级了,本村学校只有一到四年级。经人介绍,我去离家约4公里的焦作矿区马作完小(现在山阳区光亚街道光亚公司附近)完成学业。
在古训“家有骡马不为富,家有书生不为贫”的鼓励下,1958年,在中断学业2年后,郭生德又去当时的焦作市第四中学(现焦作市第六中学)读完了初中。
“能走上戏剧道路主要是受了祖父的影响。”郭生德说。其祖父是村里业余怀梆剧团的兼职弦师,农闲时自娱自乐。郭生德读小学时,祖父就让他练习一些戏曲基本功。
1959年,郭生德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焦作戏曲学校。由于家长受旧社会、旧思想的影响,阻止他去上戏校。“感谢当时监考老师、时任市文教局副局长兼市豫剧团团长任滔老师的栽培。他看我扮相俊美、功底扎实,是一个有前途的戏曲人才,便将我调到‘焦作大舞台戏院’工作。”郭生德说。
后因工作需要,郭生德先后在焦作戏曲学校、焦作市解放剧院、焦作市演出公司、焦作市豫剧二团、焦作市京剧团工作,他的写作才能也得到了锻炼和施展。
1964年年初,在焦作市豫剧二团工作时,郭生德被推荐参加焦作市文化战线组织的“乌鲁木齐文化轻骑宣传队”。根据形势需要,郭生德编写了独幕豫剧《小巷新风》剧本,发表在市文联创办的《群众文艺》刊物上。
1991年,郭生德与他人合作创作大型现代豫剧《功罪千秋》剧本,先后在市文联主办的《牛角川》杂志和省级刊物《河南新剧作》《河南戏剧》上发表,同时获“河南戏剧优秀剧本奖”和“焦作市人民政府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1996年,郭生德创作长篇对口快板书《说说咱们的新牛庄》,发表于《焦作文学》1996年第一期。
从2012年到2015年,郭生德以七旬的高龄参加了《牛庄志》的编撰工作。
2020年初春,新冠疫情肆虐,为歌颂抗疫“逆行者”的感人事迹,郭生德编写《颂巾帼》诗集。
胸怀大爱德润身
“我做人的准则是:做事诚实,助人为乐,积善成德。”郭生德说。
在电视机未普及,好戏、好电影一票难求的上世纪60年代初期,逢年过节,郭生德就自掏腰包买票送给老家数十名爱看戏曲和电影的长辈们。
三年困难时期,郭生德数十次出资购买食品送给进城的乞食者,还为身患浮肿病住院的小学老师资助粮票和现金。
1977年,郭生德从文化战线转到教育战线工作,他用诗记录下上世纪80年代修武山区一所学校的窘境:“山间小坪多朝阳,凸凹不整几座房。木架矸顶土石墙,低屋小窗暗无光。室内难闻鸟不栖,师生心身受创伤。露天厕所大沟壑,学校四周无围墙。黑板变色倒反光,白墙变色污又脏。桌凳四世同一堂,校院内外是牛羊。”
1989年,借全国开展“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春风,市教委组建集资建校的领导班子,成立了由郭生德牵头的“焦作市校舍改造办公室”。
郭生德上任后,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把全市1050所中小学(不含教学点)实地调查了一大半。每到一处他都要求对本辖区的校舍基本情况进行认真排查,分类登记造册。在工作中,郭生德注重抓各级领导和集体、个人捐资办学的典型,层层召开现场会,同时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奖励,形成集资办学热潮,使我市的集资办学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焦作日报社记者李跃进以《话说郭铁嘴》为标题,发文赞扬郭生德“铜头、铁嘴、蛤蟆肚、兔子腿”(铜头是指敢碰硬,铁嘴是指到处宣传集资办学的政策,蛤蟆肚是指什么气都能受,兔子腿是指特别能跑)的办学精神。
在倡导集资办学活动中,郭生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个人捐资8000元支持家乡幼儿园购买滑梯、转椅、脚踏风琴等配套设施。
2020年4月,在有关部门支持下,郭生德将龙源湖社区再青春戏曲演唱队更名为焦作市山阳区再青春艺术社。2020年12月,山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该艺术社为“山阳区关心下一代再青春爱心服务团”。2021年11月,焦作市山阳区再青春艺术社被山阳区委组织部、山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优秀关爱团队”称号,郭生德被评为“焦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再青春’是向往也是追求,我将以‘永葆青春不服老,胸怀大爱德润身’的精神,在服务社区群众的道路上阔步向前。”郭生德嗓音洪亮地说。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我的姥爷郭生德,生于1942年6月1日,到2022年6月1日就是杖朝之年了。他是我朋友圈中年龄最大的好友,他给自己起了个‘再青春郭老师’的微信名,我认为他是我朋友圈中最青春的好友。”这是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焦作市山阳区再青春艺术社负责人郭生德的外孙女武彩在郭生德80岁寿辰时写给姥爷的祝福语。
退休开始“再青春”
2002年,郭生德从市教育局退休。次年,山阳区定和街道龙源湖社区成立了一支戏曲演唱队,因为喜爱拉板胡的缘故,郭生德加入了这支名叫“再青春”的戏曲演唱队。
刚开始,队员们排练节目的积极性很高,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之管理粗放,到2016年时这支演唱队只剩下9名队员,开展活动也越来越少。
这年9月,龙源湖社区经过认真摸排后,决定让郭生德担任队长,带领大家把文艺活动搞起来。郭生德义不容辞挑起这副担子。他上任后,大胆对再青春戏曲演唱队整顿、重组,亲自起草了《龙源湖再青春戏曲演唱队管理制度》《龙源湖再青春戏曲演唱队管理办法补充条》。经过民主选举后,戏曲演唱队组成了新的领导机构,并恳请老队员归队,还吸收了一些新人参加。
再青春戏曲演唱队的活力重新显现出来,实现了既在本辖区内演出,又走向辖区外演出;从单项服务演出,走向多项服务演出;从定点、定时演出,转向按工作需要演出。目前,再青春戏曲演唱队共有队员40余人,其中30余人是新加入的,成员中年龄最小的57岁,最大的年近八旬。
这支队伍除定期参与山阳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文体局四部门组织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山阳区文化送基层演出活动”“山阳区党的创新理论百场宣传进基层演出活动”“山阳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义务演出活动”外,还为重大活动、节日积极排练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2016年6月,龙源湖社区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再青春戏曲演唱队一下子拿出了十几个节目,为小区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2017年10月,郭生德精心编写《十九大精神放光芒》豫剧小合唱,由再青春戏曲演唱队在龙源湖社区文艺晚会、元宵晚会等活动中演出。
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的元宵节,这支队伍全体队员先后两次随同市教育局到温县武德镇亢村与村民联欢。
截至2023年6月,再青春戏曲演唱队已开展各项演出活动100余场,观众有1.4万余人次。
写作练就不老心
“俗话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探寻我姥爷青春长在的秘诀,我想应该是他不断看书学习的缘故。”外孙女武彩这样介绍姥爷郭生德。
“我的父母均是农民,我3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是母亲靠种地把我和姐姐拉扯大的。”郭生德说,“1953年秋季我该上五年级了,本村学校只有一到四年级。经人介绍,我去离家约4公里的焦作矿区马作完小(现在山阳区光亚街道光亚公司附近)完成学业。
在古训“家有骡马不为富,家有书生不为贫”的鼓励下,1958年,在中断学业2年后,郭生德又去当时的焦作市第四中学(现焦作市第六中学)读完了初中。
“能走上戏剧道路主要是受了祖父的影响。”郭生德说。其祖父是村里业余怀梆剧团的兼职弦师,农闲时自娱自乐。郭生德读小学时,祖父就让他练习一些戏曲基本功。
1959年,郭生德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焦作戏曲学校。由于家长受旧社会、旧思想的影响,阻止他去上戏校。“感谢当时监考老师、时任市文教局副局长兼市豫剧团团长任滔老师的栽培。他看我扮相俊美、功底扎实,是一个有前途的戏曲人才,便将我调到‘焦作大舞台戏院’工作。”郭生德说。
后因工作需要,郭生德先后在焦作戏曲学校、焦作市解放剧院、焦作市演出公司、焦作市豫剧二团、焦作市京剧团工作,他的写作才能也得到了锻炼和施展。
1964年年初,在焦作市豫剧二团工作时,郭生德被推荐参加焦作市文化战线组织的“乌鲁木齐文化轻骑宣传队”。根据形势需要,郭生德编写了独幕豫剧《小巷新风》剧本,发表在市文联创办的《群众文艺》刊物上。
1991年,郭生德与他人合作创作大型现代豫剧《功罪千秋》剧本,先后在市文联主办的《牛角川》杂志和省级刊物《河南新剧作》《河南戏剧》上发表,同时获“河南戏剧优秀剧本奖”和“焦作市人民政府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1996年,郭生德创作长篇对口快板书《说说咱们的新牛庄》,发表于《焦作文学》1996年第一期。
从2012年到2015年,郭生德以七旬的高龄参加了《牛庄志》的编撰工作。
2020年初春,新冠疫情肆虐,为歌颂抗疫“逆行者”的感人事迹,郭生德编写《颂巾帼》诗集。
胸怀大爱德润身
“我做人的准则是:做事诚实,助人为乐,积善成德。”郭生德说。
在电视机未普及,好戏、好电影一票难求的上世纪60年代初期,逢年过节,郭生德就自掏腰包买票送给老家数十名爱看戏曲和电影的长辈们。
三年困难时期,郭生德数十次出资购买食品送给进城的乞食者,还为身患浮肿病住院的小学老师资助粮票和现金。
1977年,郭生德从文化战线转到教育战线工作,他用诗记录下上世纪80年代修武山区一所学校的窘境:“山间小坪多朝阳,凸凹不整几座房。木架矸顶土石墙,低屋小窗暗无光。室内难闻鸟不栖,师生心身受创伤。露天厕所大沟壑,学校四周无围墙。黑板变色倒反光,白墙变色污又脏。桌凳四世同一堂,校院内外是牛羊。”
1989年,借全国开展“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春风,市教委组建集资建校的领导班子,成立了由郭生德牵头的“焦作市校舍改造办公室”。
郭生德上任后,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把全市1050所中小学(不含教学点)实地调查了一大半。每到一处他都要求对本辖区的校舍基本情况进行认真排查,分类登记造册。在工作中,郭生德注重抓各级领导和集体、个人捐资办学的典型,层层召开现场会,同时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奖励,形成集资办学热潮,使我市的集资办学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焦作日报社记者李跃进以《话说郭铁嘴》为标题,发文赞扬郭生德“铜头、铁嘴、蛤蟆肚、兔子腿”(铜头是指敢碰硬,铁嘴是指到处宣传集资办学的政策,蛤蟆肚是指什么气都能受,兔子腿是指特别能跑)的办学精神。
在倡导集资办学活动中,郭生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个人捐资8000元支持家乡幼儿园购买滑梯、转椅、脚踏风琴等配套设施。
2020年4月,在有关部门支持下,郭生德将龙源湖社区再青春戏曲演唱队更名为焦作市山阳区再青春艺术社。2020年12月,山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该艺术社为“山阳区关心下一代再青春爱心服务团”。2021年11月,焦作市山阳区再青春艺术社被山阳区委组织部、山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优秀关爱团队”称号,郭生德被评为“焦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再青春’是向往也是追求,我将以‘永葆青春不服老,胸怀大爱德润身’的精神,在服务社区群众的道路上阔步向前。”郭生德嗓音洪亮地说。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