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1年专题区 >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 正文

2021年专题区

今年7月份以来,我市遭遇三次持续性极端强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历史罕见的灾难——水灾之后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1-11-5 9:11:51    来源:焦作日报

  今年7月中下旬的持续强降雨,博爱天赐蔬菜合作社菜园变成一片汪洋,损失300多万元;焦作老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损失惨重,园区22个温棚、6栋大棚不同程度被毁坏,损失500多万元。

  这只是我市农业生产受灾的两个镜头。

  市农业农村部门统计显示,截至9月2日,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62479.33公顷,成灾面积37932.67公顷,绝收17928.67公顷;全市有2137座棚室受损,农田损毁面积13613.33公顷,损毁机电井1120眼、田间道路87.29千米、桥涵203座、沟渠78.97千米;畜牧业也遭受了重大损失,棚舍被洪水冲毁,禽畜被冲走或淹死。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战胜了这场水灾,但也留给我们许多思考。记者连续多日深入调查采访,发现造成这样的损失有四大因素。

  极端天气是主因。今年7月18日至23日,我市出现了自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全域性最强降雨天气过程,持续降水1100毫米,是常年降雨量的1倍多,局部超2倍,马村区安阳城站点一次持续最大降雨690毫米。之后,我市又接连两次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暴雨、大暴雨范围广,落区重叠、雨区范围集中,给农业生产和农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防洪工程有短板。三次持续强降雨,造成全域性洪水暴发,这也暴露出我市防洪工程有薄弱环节和短板。新河、山门河行洪能力低,出现漫堤行洪,造成部分企业、村庄和农田受淹;大沙河右堤标准低,修武段部分堤防险象环生,泄洪能力差;丹河下游堤防残缺不全,河道堵塞严重,多处堤防洪水四溢;群英河、瓮涧河上游缺少控制性工程,没有调蓄洪水能力,下游泄洪不畅,瓮涧河洪水奔流,山阳路以东遍地行洪,冲毁了村庄和农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泄洪能力差距大。我市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河流众多,中小河流堤防残缺,河道多年没有开挖疏浚,遇上今年持续强降雨,泄洪能力严重不足。“7·11”“7·23”强降雨,沁阳仙神河山洪暴发,西起紫陵,东到西向,满地行洪,玉米、怀药等农作物大面积绝收。老蟒河孟州市南庄镇段堤防残缺、泄洪乏力,洪水漫堤,该镇下官村一带100多公顷农田被淹,地黄、山药、玉米全部绝收。

  除涝体系不完善。据调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冬春季节,都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田成方、路成网、沟相连、河相通,每遇暴雨洪水,都能及时排泄。近20年来,由于十年九旱,有些地方对于防大汛、抗大洪产生了麻痹思想。新建道路没有排水沟,改扩建道路填平了路边深沟;田间地头排水沟变成了耕地,浇水用皮管;村前村后的蓄水坑被填平改为其他用途;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少有排水涵洞,被切割成一个个闭环“蓄水池”,丧失了雨水排泄能力。违背自然规律,必然遭受惩罚。“7·23”强降雨,全市三分之一的农田被淹。博爱天赐合作社周边200多公顷菜田齐腰深的水,因无处排放造成绝收。焦作市区南部大面积农田积水、村庄进水。修武县因排水不畅,有8653.33公顷农作物受灾,3966.67公顷农田绝收;受灾养殖场户712个,死亡畜禽共计104.08万头(只);农田设施损毁机井618眼。由于排水能力不足,从“7·23”降雨后到10月12日,全市仍有积水农田5640公顷。

  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防止灾害重演,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发力。

  一方面,要补齐短板,提升河道防洪输水能力。我市除黄、沁河外,境内中小河流众多,要在河道上游大力兴建控导工程,下游开挖疏浚河道。市水利部门已经规划了新河、山门河、大沙河修武段、丹河、九渡水库、圆融水库、龙寺水库等一批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其中,新河综合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九渡水库、圆融水库、龙寺水库前期工作已完成,山门河、大沙河修武段、丹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开展。专家还建议,要对仙神河、老蟒河、大狮涝河等季节性河道,抓住今冬明春有利时机,整修被毁堤防,开挖疏浚河道,打通泄洪堵点,提升排水能力。

  另一方面,要综合治理,重建全域防洪除涝体系。建议市发改、农业农村、水利、公路、国土、财政等部门联手,从保障粮食安全和人民生产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研究制订我市全域防洪除涝体系建设规划,从中小河流治理、道路排水桥涵建设、农田除涝能力提升等方面,整合资金,集中安排实施一批沟河连通、防洪除涝、高标准农田等建设项目,重构全域性防洪除涝体系,真正做到沟相连、河相通、洪能泄、涝能排,全面提升我市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确保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次连续强降雨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市防洪除涝的问题和短板,找准问题,补齐短板,既是担当,更是责任。愿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精准发力,建设好、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记者 杨仕智

文章编辑:刘佳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今年7月份以来,我市遭遇三次持续性极端强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历史罕见的灾难——水灾之后的思考
2021-11-5 9:11:51    来源:焦作日报

  今年7月中下旬的持续强降雨,博爱天赐蔬菜合作社菜园变成一片汪洋,损失300多万元;焦作老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损失惨重,园区22个温棚、6栋大棚不同程度被毁坏,损失500多万元。

  这只是我市农业生产受灾的两个镜头。

  市农业农村部门统计显示,截至9月2日,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62479.33公顷,成灾面积37932.67公顷,绝收17928.67公顷;全市有2137座棚室受损,农田损毁面积13613.33公顷,损毁机电井1120眼、田间道路87.29千米、桥涵203座、沟渠78.97千米;畜牧业也遭受了重大损失,棚舍被洪水冲毁,禽畜被冲走或淹死。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战胜了这场水灾,但也留给我们许多思考。记者连续多日深入调查采访,发现造成这样的损失有四大因素。

  极端天气是主因。今年7月18日至23日,我市出现了自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全域性最强降雨天气过程,持续降水1100毫米,是常年降雨量的1倍多,局部超2倍,马村区安阳城站点一次持续最大降雨690毫米。之后,我市又接连两次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暴雨、大暴雨范围广,落区重叠、雨区范围集中,给农业生产和农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防洪工程有短板。三次持续强降雨,造成全域性洪水暴发,这也暴露出我市防洪工程有薄弱环节和短板。新河、山门河行洪能力低,出现漫堤行洪,造成部分企业、村庄和农田受淹;大沙河右堤标准低,修武段部分堤防险象环生,泄洪能力差;丹河下游堤防残缺不全,河道堵塞严重,多处堤防洪水四溢;群英河、瓮涧河上游缺少控制性工程,没有调蓄洪水能力,下游泄洪不畅,瓮涧河洪水奔流,山阳路以东遍地行洪,冲毁了村庄和农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泄洪能力差距大。我市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河流众多,中小河流堤防残缺,河道多年没有开挖疏浚,遇上今年持续强降雨,泄洪能力严重不足。“7·11”“7·23”强降雨,沁阳仙神河山洪暴发,西起紫陵,东到西向,满地行洪,玉米、怀药等农作物大面积绝收。老蟒河孟州市南庄镇段堤防残缺、泄洪乏力,洪水漫堤,该镇下官村一带100多公顷农田被淹,地黄、山药、玉米全部绝收。

  除涝体系不完善。据调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冬春季节,都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田成方、路成网、沟相连、河相通,每遇暴雨洪水,都能及时排泄。近20年来,由于十年九旱,有些地方对于防大汛、抗大洪产生了麻痹思想。新建道路没有排水沟,改扩建道路填平了路边深沟;田间地头排水沟变成了耕地,浇水用皮管;村前村后的蓄水坑被填平改为其他用途;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少有排水涵洞,被切割成一个个闭环“蓄水池”,丧失了雨水排泄能力。违背自然规律,必然遭受惩罚。“7·23”强降雨,全市三分之一的农田被淹。博爱天赐合作社周边200多公顷菜田齐腰深的水,因无处排放造成绝收。焦作市区南部大面积农田积水、村庄进水。修武县因排水不畅,有8653.33公顷农作物受灾,3966.67公顷农田绝收;受灾养殖场户712个,死亡畜禽共计104.08万头(只);农田设施损毁机井618眼。由于排水能力不足,从“7·23”降雨后到10月12日,全市仍有积水农田5640公顷。

  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防止灾害重演,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发力。

  一方面,要补齐短板,提升河道防洪输水能力。我市除黄、沁河外,境内中小河流众多,要在河道上游大力兴建控导工程,下游开挖疏浚河道。市水利部门已经规划了新河、山门河、大沙河修武段、丹河、九渡水库、圆融水库、龙寺水库等一批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其中,新河综合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九渡水库、圆融水库、龙寺水库前期工作已完成,山门河、大沙河修武段、丹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开展。专家还建议,要对仙神河、老蟒河、大狮涝河等季节性河道,抓住今冬明春有利时机,整修被毁堤防,开挖疏浚河道,打通泄洪堵点,提升排水能力。

  另一方面,要综合治理,重建全域防洪除涝体系。建议市发改、农业农村、水利、公路、国土、财政等部门联手,从保障粮食安全和人民生产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研究制订我市全域防洪除涝体系建设规划,从中小河流治理、道路排水桥涵建设、农田除涝能力提升等方面,整合资金,集中安排实施一批沟河连通、防洪除涝、高标准农田等建设项目,重构全域性防洪除涝体系,真正做到沟相连、河相通、洪能泄、涝能排,全面提升我市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确保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次连续强降雨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市防洪除涝的问题和短板,找准问题,补齐短板,既是担当,更是责任。愿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精准发力,建设好、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记者 杨仕智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