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1年专题区 > 中信银行 > 正文

2021年专题区

共商中国金融品牌建设 中信银行举办“信·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
更新时间:2023-11-24 9:39:47    来源:中信银行

  建设高质量金融品牌,是胸怀国之大者、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必然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由中信银行主办、新华网承办的“信·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于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金融机构、智库、媒体、高校、企业、品牌评估机构等领域代表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深入探讨高质量金融品牌建设路径,为助推更多的中国金融品牌走向世界前列贡献智慧。

  近年来,我国金融品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对供需结构升级的推动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第三方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全球银行价值500强统计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品牌价值整体呈增长趋势,在该榜单品牌价值总和的占比,从2014年的12%增长到2023年的31%。同期,中国银行业的品牌强度从64增加到68,仅取得微弱增长。这显示出中国银行业品牌价值已经做大,但相比较全球银行业,品牌强度仍显不足,推动由大到强的转变已箭在弦上。

  识变:建设金融强国与做强做大金融品牌相辅相成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工作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探讨中国金融品牌建设为出发点,举办“信·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信”代表信誉、信任、信心、信念,“新”代表创新、新起点、新时代与新征程,“信·新”表达着各方在金融品牌建设上共赴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工作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信银行行长刘成出席论坛并致辞指出,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强大的金融品牌作保障。好的品牌既能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持续稳定“高质量”提供保障,又是“高质量”发展的象征,二者相辅相成。

  刘成表示,品牌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品牌是时间的朋友,非一日之功,非一力能为。做强做大金融品牌,需要多管齐下,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坚决服从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依靠行业合力,多方协同发力;三是依靠金融创新,推动品牌可持续发展;四是积极走向世界,做实金融品牌。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学军致辞时指出,金融品牌是金融企业一道隐形的生命线,关系到金融机构的外部评价,影响着机构的正常经营和行业的稳定发展。长期以来,新华网密切联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汇聚行业智慧与力量,全力与金融发展新部署“合辙”,与市场各方新需求“共振”,与人民美好生活新向往“同频”。

  储学军表示,新华网将进一步发挥平台的品牌传播、增值、赋能作用,助力金融业积极树立正面形象,全方位、多角度实现品牌资产保值增值,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并期待与各方共同携手,锚定金融强国目标,推动中国金融品牌建设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以《金融发展与银行品牌》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银行品牌建设关乎银行的发展方向、质量以及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是整个金融生态和金融系统发展的重要问题。做好银行品牌建设,关键在于银行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与客户共同发展,并做好风险防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指出,品牌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支撑。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品牌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开放。当前我国品牌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看全球已经进入品牌经济时代,从国内看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为品牌建设创造了巨大空间。下一步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推动中国品牌快速崛起走向世界,加快推动我国由品牌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

  应变:品牌格局变化需把握机遇改革创新

  建设高质量金融品牌,是赢得消费者认同、集中展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事要事。对知名跨国企业而言,品牌是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增值能力的综合反映。

  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主编Joy Macknight通过视频分享观点表示,在强有力的治理和良好的监管环境推动下,中国银行业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改革和演变,并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逐步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我们关注到中信银行等一批优秀银行的崛起,其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进步。《银行家》期待可以持续观察中国银行业如何在变革中寻找机遇,并以更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创新,引领全球银行业未来的方向。”

  第三方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董事长David Haigh以视频形式分享观点表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将提升品牌价值作为重要战略资产。”他认为,品牌发展的环境,就像流沙和磐石的混合体,需要企业具备适应能力、远见能力及对不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快速把握的能力。在其2023年全球银行价值500强报告中,全球500个最有价值银行品牌中有76个是中国品牌,比十年前的41个,几乎翻番;中国银行业的品牌总价值从十年前的1210亿美元,增至441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5%。

  论坛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报告(2023)》。Brand Finance中国公司总裁陈忆登作为发布人并作解读。他指出,国内各家银行充分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留下印记的重要性,纷纷采用创新的品牌战略,以提高其品牌定位和亲和力。大型国有银行在零售银行、对公业务市场都占据主导地位,享有较高的品牌“熟悉度”和“认知度”,但股份制商业银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化性服务和产品,并在“创新度”这条赛道上迅速腾飞。中信银行在科技资源投资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反映在其“创新度”指标的高分上。同时,中信银行在“产品创新度”方面表现抢眼,在全国设立了55家“幸福+”网点,加强了对老年人的服务,包括中医保健、退休理财教育和防范金融欺诈。在对公业务方面,中信银行与各家商业银行相比也保持了良好声誉。这种来源于其对诚信的承诺、对稳健业务关系的关注、对企业银行业务的专业化及对现代化的执着追求。

  求变:以品牌带动优质高效金融服务满足需求

  建设高质量金融品牌,是获得良好口碑、持续助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品牌代表着企业在市场上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代表着价值链和客户群,代表着竞争力和利润率,是成绩单、是承诺书、是通行证,是给企业带来溢价、附加价值的无形资产。

  在论坛现场,三个金融服务的故事分享,串联出中信银行聚焦金融服务品质提升、在供需良性互动中加快品牌发展的突出表现。从跨越万里紧急连线的出国金融服务,到与高科技企业一路共同成长跃升的银企深度融合,再到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持续发力的精准惠民济困,由点及面,见微知著,映射出中信银行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在品牌建设之路上阔步前行的坚实步履。

  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的价值主张,以品牌带动优质、高效、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满足需求,是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在论坛品牌分享会环节,五位与会专家从身处不同行业的角度,阐释其对金融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

  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认为,品牌建设是基于“真善美”的高级活动。银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从“真”上理解自身定位,中信银行作为国有金融机构,要践行“国之大者”,充分体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其次要努力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典范。最后通过致广大、尽精微的品牌建设做好传递和表达工作。

  谢志斌表示,品牌建设是系统工程,要做到虚实结合、内外结合、前后结合,通过实力、魅力和合力,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编辑周红军表示,品牌作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金融品牌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彼此相互成就、相互促进。

  她建议,金融品牌建设可围绕五个“度”展开。深度上,品牌建设的定位要深深扎根于服务实体经济;厚度上,要体现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气派,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温度上,要围绕“人”来做文章,坚持以人为本,展现情感温度与人文关怀;刻度上,品牌塑造应当有科学的尺度,建立起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衡量标准;广度上,要摒弃传统思维,善于借助各种渠道手段,延伸触角,覆盖更广大的受众群体,提高品牌曝光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所长王晓乐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长期主义”:宏观层面上,体现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微观层面上,需要注意防风险、谋发展。就金融品牌而言,就是在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同时,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对于金融业品牌建设最大的驱动力,来自于全方位优化客户服务,而中信银行对此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卓越成绩。

  科大讯飞副总裁表示王勃表示,在科大讯飞17年发展道路上,感谢中信银行一路陪伴。中信银行品牌引导的是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这给了科大讯飞很强的感染力。在与中信银行的合作过程中,科大讯飞也学到很多,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领域要敢为人先。

  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公众号《老董聊卡》创始人董峥说,中信信用卡伴随了他23年,可以说他既是中信信用卡的忠实用户,也是中信信用卡从成立到发展的一个见证者。从用户的视角来看,选择信用卡的关键是看产品,如何更好满足消费者的刚性消费需求,让消费者感受到有温度的服务。

  论坛还发起了“信新同行”品牌行动倡议,呼应实施金融品牌战略,完善金融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共同呵护金融品牌成长,培育品牌金融标杆,加强金融品牌经验交流,传递中国金融品牌理念,讲好中国金融品牌故事,打造中国金融“百年老店”,不断增强全球消费者对中国金融的品牌认同,为我国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文章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共商中国金融品牌建设 中信银行举办“信·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
2023-11-24 9:39:47    来源:中信银行

  建设高质量金融品牌,是胸怀国之大者、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必然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由中信银行主办、新华网承办的“信·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于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金融机构、智库、媒体、高校、企业、品牌评估机构等领域代表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深入探讨高质量金融品牌建设路径,为助推更多的中国金融品牌走向世界前列贡献智慧。

  近年来,我国金融品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对供需结构升级的推动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第三方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全球银行价值500强统计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品牌价值整体呈增长趋势,在该榜单品牌价值总和的占比,从2014年的12%增长到2023年的31%。同期,中国银行业的品牌强度从64增加到68,仅取得微弱增长。这显示出中国银行业品牌价值已经做大,但相比较全球银行业,品牌强度仍显不足,推动由大到强的转变已箭在弦上。

  识变:建设金融强国与做强做大金融品牌相辅相成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工作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探讨中国金融品牌建设为出发点,举办“信·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信”代表信誉、信任、信心、信念,“新”代表创新、新起点、新时代与新征程,“信·新”表达着各方在金融品牌建设上共赴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工作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信银行行长刘成出席论坛并致辞指出,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强大的金融品牌作保障。好的品牌既能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持续稳定“高质量”提供保障,又是“高质量”发展的象征,二者相辅相成。

  刘成表示,品牌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品牌是时间的朋友,非一日之功,非一力能为。做强做大金融品牌,需要多管齐下,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坚决服从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依靠行业合力,多方协同发力;三是依靠金融创新,推动品牌可持续发展;四是积极走向世界,做实金融品牌。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学军致辞时指出,金融品牌是金融企业一道隐形的生命线,关系到金融机构的外部评价,影响着机构的正常经营和行业的稳定发展。长期以来,新华网密切联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汇聚行业智慧与力量,全力与金融发展新部署“合辙”,与市场各方新需求“共振”,与人民美好生活新向往“同频”。

  储学军表示,新华网将进一步发挥平台的品牌传播、增值、赋能作用,助力金融业积极树立正面形象,全方位、多角度实现品牌资产保值增值,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并期待与各方共同携手,锚定金融强国目标,推动中国金融品牌建设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以《金融发展与银行品牌》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银行品牌建设关乎银行的发展方向、质量以及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是整个金融生态和金融系统发展的重要问题。做好银行品牌建设,关键在于银行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与客户共同发展,并做好风险防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指出,品牌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支撑。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品牌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开放。当前我国品牌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看全球已经进入品牌经济时代,从国内看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为品牌建设创造了巨大空间。下一步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推动中国品牌快速崛起走向世界,加快推动我国由品牌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

  应变:品牌格局变化需把握机遇改革创新

  建设高质量金融品牌,是赢得消费者认同、集中展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事要事。对知名跨国企业而言,品牌是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增值能力的综合反映。

  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主编Joy Macknight通过视频分享观点表示,在强有力的治理和良好的监管环境推动下,中国银行业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改革和演变,并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逐步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我们关注到中信银行等一批优秀银行的崛起,其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进步。《银行家》期待可以持续观察中国银行业如何在变革中寻找机遇,并以更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创新,引领全球银行业未来的方向。”

  第三方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董事长David Haigh以视频形式分享观点表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将提升品牌价值作为重要战略资产。”他认为,品牌发展的环境,就像流沙和磐石的混合体,需要企业具备适应能力、远见能力及对不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快速把握的能力。在其2023年全球银行价值500强报告中,全球500个最有价值银行品牌中有76个是中国品牌,比十年前的41个,几乎翻番;中国银行业的品牌总价值从十年前的1210亿美元,增至441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5%。

  论坛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报告(2023)》。Brand Finance中国公司总裁陈忆登作为发布人并作解读。他指出,国内各家银行充分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留下印记的重要性,纷纷采用创新的品牌战略,以提高其品牌定位和亲和力。大型国有银行在零售银行、对公业务市场都占据主导地位,享有较高的品牌“熟悉度”和“认知度”,但股份制商业银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化性服务和产品,并在“创新度”这条赛道上迅速腾飞。中信银行在科技资源投资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反映在其“创新度”指标的高分上。同时,中信银行在“产品创新度”方面表现抢眼,在全国设立了55家“幸福+”网点,加强了对老年人的服务,包括中医保健、退休理财教育和防范金融欺诈。在对公业务方面,中信银行与各家商业银行相比也保持了良好声誉。这种来源于其对诚信的承诺、对稳健业务关系的关注、对企业银行业务的专业化及对现代化的执着追求。

  求变:以品牌带动优质高效金融服务满足需求

  建设高质量金融品牌,是获得良好口碑、持续助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品牌代表着企业在市场上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代表着价值链和客户群,代表着竞争力和利润率,是成绩单、是承诺书、是通行证,是给企业带来溢价、附加价值的无形资产。

  在论坛现场,三个金融服务的故事分享,串联出中信银行聚焦金融服务品质提升、在供需良性互动中加快品牌发展的突出表现。从跨越万里紧急连线的出国金融服务,到与高科技企业一路共同成长跃升的银企深度融合,再到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持续发力的精准惠民济困,由点及面,见微知著,映射出中信银行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在品牌建设之路上阔步前行的坚实步履。

  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的价值主张,以品牌带动优质、高效、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满足需求,是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在论坛品牌分享会环节,五位与会专家从身处不同行业的角度,阐释其对金融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

  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认为,品牌建设是基于“真善美”的高级活动。银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从“真”上理解自身定位,中信银行作为国有金融机构,要践行“国之大者”,充分体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其次要努力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典范。最后通过致广大、尽精微的品牌建设做好传递和表达工作。

  谢志斌表示,品牌建设是系统工程,要做到虚实结合、内外结合、前后结合,通过实力、魅力和合力,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编辑周红军表示,品牌作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金融品牌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彼此相互成就、相互促进。

  她建议,金融品牌建设可围绕五个“度”展开。深度上,品牌建设的定位要深深扎根于服务实体经济;厚度上,要体现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气派,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温度上,要围绕“人”来做文章,坚持以人为本,展现情感温度与人文关怀;刻度上,品牌塑造应当有科学的尺度,建立起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衡量标准;广度上,要摒弃传统思维,善于借助各种渠道手段,延伸触角,覆盖更广大的受众群体,提高品牌曝光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所长王晓乐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长期主义”:宏观层面上,体现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微观层面上,需要注意防风险、谋发展。就金融品牌而言,就是在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同时,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对于金融业品牌建设最大的驱动力,来自于全方位优化客户服务,而中信银行对此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卓越成绩。

  科大讯飞副总裁表示王勃表示,在科大讯飞17年发展道路上,感谢中信银行一路陪伴。中信银行品牌引导的是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这给了科大讯飞很强的感染力。在与中信银行的合作过程中,科大讯飞也学到很多,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领域要敢为人先。

  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公众号《老董聊卡》创始人董峥说,中信信用卡伴随了他23年,可以说他既是中信信用卡的忠实用户,也是中信信用卡从成立到发展的一个见证者。从用户的视角来看,选择信用卡的关键是看产品,如何更好满足消费者的刚性消费需求,让消费者感受到有温度的服务。

  论坛还发起了“信新同行”品牌行动倡议,呼应实施金融品牌战略,完善金融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共同呵护金融品牌成长,培育品牌金融标杆,加强金融品牌经验交流,传递中国金融品牌理念,讲好中国金融品牌故事,打造中国金融“百年老店”,不断增强全球消费者对中国金融的品牌认同,为我国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