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2年专题 > 领航中国 > 正文

2022年专题

孟州:“美村+富村”擦亮乡村幸福底色
更新时间:2023-8-8 11:00:16    来源:焦作日报

  青砖瓦房、泥土垛墙,窑洞庭院、景美人和。近日,行走在孟州市的乡村大地,目之所及,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据介绍,孟州市以文旅产业为突破口,把“美村”与“富村”结合起来,不断擦亮乡村幸福底色,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提升,共同富裕道路越走越宽。

  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曾经是个破窑洞遍布、经济落后并被列入整村拆迁的“空心村”。近年来,孟州市抓住契机,启动了产业集聚区内生态失衡村庄就地改造的“老家莫沟”项目。经过修复和改造,莫沟村实现了从“死”到“生”的蝶变,村子越变越美,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并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乡村旅游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近三年,老家莫沟年均接待游客55万余人次,年均综合收入达694.9万余元,村集体年租金收入达20万元。”西虢镇副镇长、莫沟村党支部书记苗小忠说。

  走进群陵环绕的该市槐树乡源沟村,一座座极具年代感的老建筑映入眼帘,源沟村党支部书记汤长军正和游客们唠嗑闲聊。

  源沟村历史悠久,拥有20多座清代传统古建筑,村内的双柿树街是古中原通往秦(陕西)、晋(山西)故道关隘,已有1000多年历史,街中700余年树龄的国槐是周边小有名气的“打卡点”。

  “7年前,这里还是省级深度贫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现在,我们的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红红火火,群众收入大幅提高,村集体年收入20多万元,为‘五星’支部创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汤长军说。

  传统村落浓缩了农耕文明的精华,是不可再生的无价之宝。留住乡愁,不仅要保护好传统村落,还要让老村子的文脉“活”起来。近年来,槐树乡坚持以传统村落保护为核心,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唤醒“沉睡资源”。文旅、康养、文创等乡村新业态、“美丽经济”不断涌现,乡村非遗等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2011年,槐树乡龙台村的火龙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火龙舞是依托村内古建筑和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为了让更多村民学习传承火龙舞,我每年都组织4期培训,讲述火龙舞的历史渊源、流传过程、制作工艺和舞龙技艺。”火龙舞第42代国家级传承人郝同周欣慰地说,现在,村里学习火龙舞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孟州市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渐渐地,村庄更美了,村民更富了,不仅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和美乡村更成了吸引游客的“宝地”。

(记者董蕾 通讯员席斌杰)

文章编辑:李灿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孟州:“美村+富村”擦亮乡村幸福底色
2023-8-8 11:00:16    来源:焦作日报

  青砖瓦房、泥土垛墙,窑洞庭院、景美人和。近日,行走在孟州市的乡村大地,目之所及,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据介绍,孟州市以文旅产业为突破口,把“美村”与“富村”结合起来,不断擦亮乡村幸福底色,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提升,共同富裕道路越走越宽。

  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曾经是个破窑洞遍布、经济落后并被列入整村拆迁的“空心村”。近年来,孟州市抓住契机,启动了产业集聚区内生态失衡村庄就地改造的“老家莫沟”项目。经过修复和改造,莫沟村实现了从“死”到“生”的蝶变,村子越变越美,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并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乡村旅游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近三年,老家莫沟年均接待游客55万余人次,年均综合收入达694.9万余元,村集体年租金收入达20万元。”西虢镇副镇长、莫沟村党支部书记苗小忠说。

  走进群陵环绕的该市槐树乡源沟村,一座座极具年代感的老建筑映入眼帘,源沟村党支部书记汤长军正和游客们唠嗑闲聊。

  源沟村历史悠久,拥有20多座清代传统古建筑,村内的双柿树街是古中原通往秦(陕西)、晋(山西)故道关隘,已有1000多年历史,街中700余年树龄的国槐是周边小有名气的“打卡点”。

  “7年前,这里还是省级深度贫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现在,我们的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红红火火,群众收入大幅提高,村集体年收入20多万元,为‘五星’支部创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汤长军说。

  传统村落浓缩了农耕文明的精华,是不可再生的无价之宝。留住乡愁,不仅要保护好传统村落,还要让老村子的文脉“活”起来。近年来,槐树乡坚持以传统村落保护为核心,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唤醒“沉睡资源”。文旅、康养、文创等乡村新业态、“美丽经济”不断涌现,乡村非遗等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2011年,槐树乡龙台村的火龙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火龙舞是依托村内古建筑和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为了让更多村民学习传承火龙舞,我每年都组织4期培训,讲述火龙舞的历史渊源、流传过程、制作工艺和舞龙技艺。”火龙舞第42代国家级传承人郝同周欣慰地说,现在,村里学习火龙舞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孟州市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渐渐地,村庄更美了,村民更富了,不仅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和美乡村更成了吸引游客的“宝地”。

(记者董蕾 通讯员席斌杰)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