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2年专题 > 领航中国 > 正文

2022年专题

宜居宜业心欢畅
更新时间:2023-8-21 10:46:39    来源:焦作日报

大美怀川,稳稳的幸福,在哪里?

在南水北调穿城而过的一泓碧波里,在龙源湖畔日升日落的绚烂云霞里,在黄河岸边“四好农村路”的移步换景里,在背街小巷欢声笑语演绎的城市故事里,更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擘画的高品质生活蓝图里。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平安幸福是民之所望,宜居宜业方能人心欢畅。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焦作,坚持以发展改善民生、以民生推动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让百姓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新名片。

新名片,新征程,新探索。

大美怀川,稳稳的幸福,从何而来?

我们从高水平治理的焦作实践中,找寻关于幸福的答案。

行有所安

高水平治理看交通

稳稳的幸福,来自于出行平安。

暑假期间,在浙江永康定居多年的原先生回到老家武陟县三阳乡。打算到焦作市区参加聚会的他,提到“三阳红绿灯”,依然心有余悸。

他至今仍记得四年前返乡时,自己被堵在路口长达2小时的尴尬经历,也记得这里频频发生的车祸。

这个“远近闻名”的路口,是327国道与234省道的平交路口,也是两条经济“大动脉”的“咽喉”,日车流量一度高达2万余台次,其中大中型货车的流量约占四分之一。

通过交通标线的科学升级改造及信号灯的科学渠化,武陟交警化拥堵为畅通,提升了这个路口的“平安指数”。

原先生说:“没想到这个路口竟然畅通无阻了!”

让原先生更想不到的是,这样的治理提升,竟然已经是“老黄历”了。

在他带家人去往云台山景区的路上,沿途一个个农村T字形路口、平交路口发生的“平安之变”,更让他倍感欣慰。

“公交车、大货车在路口减速慢行,三轮车、电动车主动排队转弯,秩序井然。”原先生说,“真心为家乡交通的改变点赞!”

行有所安,百姓所盼。

面对交通亡人事故70%以上发生在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70%以上亡人交通事故发生在平交路口、T字形路口的现实,我市探索建立“四个一”“四道杠”机制,在全市5000个农村十字路口建设了“四个一”(即设立一个黄闪灯、一组减速带、一组警示标志和一组测速监控设施)、1500处农村T字形路口设置了“四道杠”(即在国道、省道、地方道路沿线T字形路口支路进入主路前,设置四条减速带),并出台“四个一”“四道杠”规章制度,让探索真正落地,形成常态治理。

不仅如此,我市还探索建立多项源头治理措施,通过“四限”工作法和“一段一策”,完成了两批次28条高风险路段的整治工作;通过“管源头”进而“治未病”,实现了新建、改扩建道路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完成了交通治理从“末端管理”向“源头参与”的转变,实现了道路交通本质安全,为群众创造了平安有序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

高水平治理,不仅是基础设施的高水平提升,还有管理理念的高水平转变。

我市建立亡人事故复盘反思“亡羊补牢机制”,对每起亡人事故总结复盘,组织专家复勘现场,分析事故原因,找出规律性特点,发现管理漏洞,制定整改措施,力争做到“发生一起事故、歼灭一类隐患、完善一批机制”。

市公安局还专门成立交通安全疑难问题管控中心,围绕影响交通安全的事故警情、重点车辆驾驶人监管、高风险路段排查整治、交通安全宣传、道路常态治理、交通信号灯运行、亡人事故等方面,及时查找问题,研究对策,督办整改,形成治理闭环。

住有所管

高水平治理看楼院

稳稳的幸福,来自于美丽楼院的华丽蝶变。

解放区焦北街道有一个幸福街社区,虽然名字叫“幸福”,却曾经面临散居老旧楼院管理难的痼疾,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热情不高、邻里关系淡漠,居民们难觅幸福。

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

堪称“十年磨一剑”的解放区“334”楼院协商治理探索,让这个偏居城市北部一隅的老旧社区,重新找到了幸福。

暑假期间,在北京工作的李女士回到幸福街社区龙光西院探亲,刚到院门口就发现大门安装了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刷脸才能进入,安全感满满。

不仅如此,她通过手机关注“解放区环卫公厕”微信公众号,竟然可以精准查询到周边公厕的名称、位置。老楼院“如厕难”的尴尬一扫而光,便捷生活的“小确幸”,让她在曾经生活过的老楼院找到了新幸福。

爱在楼院、美在楼院、安在楼院、和在楼院、乐在楼院……幸福街社区对美丽楼院建设的追梦之路,折射着“334”楼院协商治理的不懈探索。

何谓“334”?

就是依靠党政主导、居民主体和社会协同三种力量,实施“三上三下”三步群众工作法,共建自治管理好、平安法治好、生态环境好、文明和谐好的“四好楼院”。

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该区以“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发展为主线的“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先后多次在国家级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经验,被国家民政部评定为“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之一。

治理有智慧,创新无止境。

今年年初以来,解放区将“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多维度延伸到楼组、街区、网格以及智慧社区建设,从“政府管理”“多元共治”向“智慧赋能”转变。截至目前,该区已有260个居民楼院安装安防智能化系统,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该区通过推行“楼院自治金制度”,提升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实现“花最少的钱”办“最需要的事”,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更加完善,获评“2022年度河南省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334”激发楼院蝶变,“360”引领党群共治。

在山阳区定和街道丰收社区,为了小区外墙的颜色更靓丽,小区党群议事会拿出几套解决方案,征求绝大多数居民的意见,为小区涂上了群众满意的色彩。

在山阳区定和街道新兴社区中保小区,党员和群众代表共商共议,仅用5个月时间,就为两栋楼加装了电梯。

山阳区以解决老旧、失管楼院治理难题为切入点,从过去的“大包大揽、处处代劳”转变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探索实施“党群360工作法”,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引领聚力作用,深入挖掘红色物业潜力,统筹社会治理资源优势,走出了党建带群建促发展的第一步,成效显著。

目前,该区由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楼院党群议事会达362个,通过开展党员能人、乡贤社贤大排查,居民自荐、社区党组织推荐等方式吸纳议事会成员2013名,党员占比65%,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也为美丽楼院建设注入了红色力量。

住有所管,百姓心安。

2022年,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任务221个,投资2.68亿元,9527户群众感受到了小区提质带来的幸福。

2023年,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5个,涉及3113户,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提前完成省、市既定目标。

企有所依

高水平治理看助企

稳稳的幸福,来自于亲清面对面的政企同心。

2022年9月16日上午,我市召开首场政企亲清面对面座谈会。

面对面“会诊”,实打实“开方”,这是市委、市政府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千方百计当好“店小二”的工作缩影,可谓用心用情,传递出我市全心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座谈会上,市委书记葛巧红等市领导,与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五家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谈心,一对一为企业发展难题“会诊”。

“座谈会形式新、效果实,不仅拉近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更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参会企业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的评价直抒胸臆。

“我们和各位企业家都是一家人。这场亲清面对面座谈会就是想更好了解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探讨我们如何更好加大纾困政策力度,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经济新动能。”至今回想起座谈会上葛巧红坦诚的话语,与会企业家们依然倍觉亲切,倍感振奋。

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驱动力。

企有所依,亲如家人,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态度,也彰显着党委政府关注企业发展的温度。

8月17日下午,京东电器焦作城市旗舰店负责人专程将一面印有“服务企业、感恩感谢”字样的锦旗,送到山阳区东方红街道,表达京东电器对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感谢。

东方红街道党工委打造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全身心、全覆盖服务模式已经“深入企心”,凸显着该街道党工委与辖区企业携手共进、互惠共赢的同频共振。

这只是那场特殊的座谈会后,我市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亲清面对面系列活动的一个温暖缩影。

在“万人助万企”行动中,我市各级助企干部第一时间入驻包联企业,眼睛下看、身体下沉,深入企业、走进车间,倾听企业诉求,落实惠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分类施策助企,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

落实扶持政策,为企“加”动力;落实优惠政策,为企“减”成本;落实人才政策,为企“乘”效应;落实服务措施,为企“除”阻力。今年年初以来,我市一套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的“加减乘除”组合拳聚合发力,全力助企纾困。

不仅如此,我市还建立问题“焦给我”收集办理机制和服务企业等五项机制,强力整治涉企服务“中梗阻”,建立健全“及时收集、分工明确、高效办理、限时销号、全面回访”处理链条,抓好落实工作,快速解决问题,消除发展阻力。

此外,我市还专门研发了“360平台信息系统”,推进大数据在各个环节的分析和应用,实现问题办理的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截至目前,“焦作市企业纾困360平台”办结率达100%,真正实现企业有所呼、财政有所应,扎扎实实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

事有所办

高水平治理看便民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着眼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稳稳的幸福,正来自于“急难愁盼”的消弭。

2022年10月31日,焦作市民生诉求“焦我办”互动平台正式上线。市委、市政府通过网络互动,向352万怀川人民作出最为温暖的承诺:您的声音我在听,排忧解难焦作行!

这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焦作态度,这是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焦作践行。

“焦我办”平台程序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快速、落实高效的特点和多方合作、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是转化的关键。而平台“7×24”小时倾听受理民生诉求、快速分转处理、快捷高效办理的便捷流程,也为民生诉求的快速办结,提供了保障。

手指一点“焦我办”,民生诉求“我来办”。

截至8月18日,平台已经收到群众总诉求12837件,交办12837件,办结12661件,办结率达98.6%。

事有所办,有“焦我办”的智能便捷,更有“放管服”的大胆尝试。

2023年,市公安局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量身定制一批公安“放管服”改革配套措施,对便民利民工作进行破题制胜,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向社会公布涵盖治安、户政、交管、出入境等领域的20条便民惠企措施,涉及高频事项掌上服务、“互联网+”网上服务、“无感管理”智能服务、“轻违不罚”柔性执法等内容。

很多举措经验不仅是“全省首创”,更是“全国首家”。

我市在全国率先创新高频证明全程网办功能,统一界面设计、统一防伪标识、统一核验途径、统一核验展示、统一电子签章、统一编码回溯。市民在办理个人户籍、个人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个人名下车辆等17项证明时,只须手机端自助申请和下载打印,便可实现“出证明自由”,全程无需找任何民警。

依靠科技赋能、架构重塑,我市公安部门在互联网端搭建了“焦作公安云警务”微信公众号平台,涉及户政、治安、交管、出入境、监所等七大项业务110项服务,实现了对政务服务和民生诉求事项的“一网受理、一站办结”。

我市稳步推进“综窗建设”,积极顺应“一门通办”“一网通办”趋势,通过“平台整合、外联设备整合、权限整合、人员整合”,实现110项治安户政业务、31项交警业务、3项出入境业务,共144项公安业务的延伸,解决了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跑远路”难题,实现了群众“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最多跑一次”。

什么是稳稳的幸福?

行有所安、住有所管、企有所依、事有所办的焦作,南水北调河畔的欢声笑语,美丽楼院里的人间烟火,企业车间里的机声隆隆,网络平台上的真心点赞,想必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记者 冯新瑞 杜挺勇)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宜居宜业心欢畅
    2023-8-21 10:46:39    来源:焦作日报

    大美怀川,稳稳的幸福,在哪里?

    在南水北调穿城而过的一泓碧波里,在龙源湖畔日升日落的绚烂云霞里,在黄河岸边“四好农村路”的移步换景里,在背街小巷欢声笑语演绎的城市故事里,更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擘画的高品质生活蓝图里。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平安幸福是民之所望,宜居宜业方能人心欢畅。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焦作,坚持以发展改善民生、以民生推动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让百姓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新名片。

    新名片,新征程,新探索。

    大美怀川,稳稳的幸福,从何而来?

    我们从高水平治理的焦作实践中,找寻关于幸福的答案。

    行有所安

    高水平治理看交通

    稳稳的幸福,来自于出行平安。

    暑假期间,在浙江永康定居多年的原先生回到老家武陟县三阳乡。打算到焦作市区参加聚会的他,提到“三阳红绿灯”,依然心有余悸。

    他至今仍记得四年前返乡时,自己被堵在路口长达2小时的尴尬经历,也记得这里频频发生的车祸。

    这个“远近闻名”的路口,是327国道与234省道的平交路口,也是两条经济“大动脉”的“咽喉”,日车流量一度高达2万余台次,其中大中型货车的流量约占四分之一。

    通过交通标线的科学升级改造及信号灯的科学渠化,武陟交警化拥堵为畅通,提升了这个路口的“平安指数”。

    原先生说:“没想到这个路口竟然畅通无阻了!”

    让原先生更想不到的是,这样的治理提升,竟然已经是“老黄历”了。

    在他带家人去往云台山景区的路上,沿途一个个农村T字形路口、平交路口发生的“平安之变”,更让他倍感欣慰。

    “公交车、大货车在路口减速慢行,三轮车、电动车主动排队转弯,秩序井然。”原先生说,“真心为家乡交通的改变点赞!”

    行有所安,百姓所盼。

    面对交通亡人事故70%以上发生在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70%以上亡人交通事故发生在平交路口、T字形路口的现实,我市探索建立“四个一”“四道杠”机制,在全市5000个农村十字路口建设了“四个一”(即设立一个黄闪灯、一组减速带、一组警示标志和一组测速监控设施)、1500处农村T字形路口设置了“四道杠”(即在国道、省道、地方道路沿线T字形路口支路进入主路前,设置四条减速带),并出台“四个一”“四道杠”规章制度,让探索真正落地,形成常态治理。

    不仅如此,我市还探索建立多项源头治理措施,通过“四限”工作法和“一段一策”,完成了两批次28条高风险路段的整治工作;通过“管源头”进而“治未病”,实现了新建、改扩建道路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完成了交通治理从“末端管理”向“源头参与”的转变,实现了道路交通本质安全,为群众创造了平安有序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

    高水平治理,不仅是基础设施的高水平提升,还有管理理念的高水平转变。

    我市建立亡人事故复盘反思“亡羊补牢机制”,对每起亡人事故总结复盘,组织专家复勘现场,分析事故原因,找出规律性特点,发现管理漏洞,制定整改措施,力争做到“发生一起事故、歼灭一类隐患、完善一批机制”。

    市公安局还专门成立交通安全疑难问题管控中心,围绕影响交通安全的事故警情、重点车辆驾驶人监管、高风险路段排查整治、交通安全宣传、道路常态治理、交通信号灯运行、亡人事故等方面,及时查找问题,研究对策,督办整改,形成治理闭环。

    住有所管

    高水平治理看楼院

    稳稳的幸福,来自于美丽楼院的华丽蝶变。

    解放区焦北街道有一个幸福街社区,虽然名字叫“幸福”,却曾经面临散居老旧楼院管理难的痼疾,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热情不高、邻里关系淡漠,居民们难觅幸福。

    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

    堪称“十年磨一剑”的解放区“334”楼院协商治理探索,让这个偏居城市北部一隅的老旧社区,重新找到了幸福。

    暑假期间,在北京工作的李女士回到幸福街社区龙光西院探亲,刚到院门口就发现大门安装了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刷脸才能进入,安全感满满。

    不仅如此,她通过手机关注“解放区环卫公厕”微信公众号,竟然可以精准查询到周边公厕的名称、位置。老楼院“如厕难”的尴尬一扫而光,便捷生活的“小确幸”,让她在曾经生活过的老楼院找到了新幸福。

    爱在楼院、美在楼院、安在楼院、和在楼院、乐在楼院……幸福街社区对美丽楼院建设的追梦之路,折射着“334”楼院协商治理的不懈探索。

    何谓“334”?

    就是依靠党政主导、居民主体和社会协同三种力量,实施“三上三下”三步群众工作法,共建自治管理好、平安法治好、生态环境好、文明和谐好的“四好楼院”。

    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该区以“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发展为主线的“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先后多次在国家级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经验,被国家民政部评定为“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之一。

    治理有智慧,创新无止境。

    今年年初以来,解放区将“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多维度延伸到楼组、街区、网格以及智慧社区建设,从“政府管理”“多元共治”向“智慧赋能”转变。截至目前,该区已有260个居民楼院安装安防智能化系统,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该区通过推行“楼院自治金制度”,提升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实现“花最少的钱”办“最需要的事”,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更加完善,获评“2022年度河南省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334”激发楼院蝶变,“360”引领党群共治。

    在山阳区定和街道丰收社区,为了小区外墙的颜色更靓丽,小区党群议事会拿出几套解决方案,征求绝大多数居民的意见,为小区涂上了群众满意的色彩。

    在山阳区定和街道新兴社区中保小区,党员和群众代表共商共议,仅用5个月时间,就为两栋楼加装了电梯。

    山阳区以解决老旧、失管楼院治理难题为切入点,从过去的“大包大揽、处处代劳”转变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探索实施“党群360工作法”,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引领聚力作用,深入挖掘红色物业潜力,统筹社会治理资源优势,走出了党建带群建促发展的第一步,成效显著。

    目前,该区由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楼院党群议事会达362个,通过开展党员能人、乡贤社贤大排查,居民自荐、社区党组织推荐等方式吸纳议事会成员2013名,党员占比65%,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也为美丽楼院建设注入了红色力量。

    住有所管,百姓心安。

    2022年,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任务221个,投资2.68亿元,9527户群众感受到了小区提质带来的幸福。

    2023年,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5个,涉及3113户,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提前完成省、市既定目标。

    企有所依

    高水平治理看助企

    稳稳的幸福,来自于亲清面对面的政企同心。

    2022年9月16日上午,我市召开首场政企亲清面对面座谈会。

    面对面“会诊”,实打实“开方”,这是市委、市政府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千方百计当好“店小二”的工作缩影,可谓用心用情,传递出我市全心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座谈会上,市委书记葛巧红等市领导,与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五家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谈心,一对一为企业发展难题“会诊”。

    “座谈会形式新、效果实,不仅拉近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更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参会企业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的评价直抒胸臆。

    “我们和各位企业家都是一家人。这场亲清面对面座谈会就是想更好了解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探讨我们如何更好加大纾困政策力度,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经济新动能。”至今回想起座谈会上葛巧红坦诚的话语,与会企业家们依然倍觉亲切,倍感振奋。

    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驱动力。

    企有所依,亲如家人,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态度,也彰显着党委政府关注企业发展的温度。

    8月17日下午,京东电器焦作城市旗舰店负责人专程将一面印有“服务企业、感恩感谢”字样的锦旗,送到山阳区东方红街道,表达京东电器对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感谢。

    东方红街道党工委打造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全身心、全覆盖服务模式已经“深入企心”,凸显着该街道党工委与辖区企业携手共进、互惠共赢的同频共振。

    这只是那场特殊的座谈会后,我市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亲清面对面系列活动的一个温暖缩影。

    在“万人助万企”行动中,我市各级助企干部第一时间入驻包联企业,眼睛下看、身体下沉,深入企业、走进车间,倾听企业诉求,落实惠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分类施策助企,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

    落实扶持政策,为企“加”动力;落实优惠政策,为企“减”成本;落实人才政策,为企“乘”效应;落实服务措施,为企“除”阻力。今年年初以来,我市一套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的“加减乘除”组合拳聚合发力,全力助企纾困。

    不仅如此,我市还建立问题“焦给我”收集办理机制和服务企业等五项机制,强力整治涉企服务“中梗阻”,建立健全“及时收集、分工明确、高效办理、限时销号、全面回访”处理链条,抓好落实工作,快速解决问题,消除发展阻力。

    此外,我市还专门研发了“360平台信息系统”,推进大数据在各个环节的分析和应用,实现问题办理的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截至目前,“焦作市企业纾困360平台”办结率达100%,真正实现企业有所呼、财政有所应,扎扎实实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

    事有所办

    高水平治理看便民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着眼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稳稳的幸福,正来自于“急难愁盼”的消弭。

    2022年10月31日,焦作市民生诉求“焦我办”互动平台正式上线。市委、市政府通过网络互动,向352万怀川人民作出最为温暖的承诺:您的声音我在听,排忧解难焦作行!

    这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焦作态度,这是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焦作践行。

    “焦我办”平台程序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快速、落实高效的特点和多方合作、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是转化的关键。而平台“7×24”小时倾听受理民生诉求、快速分转处理、快捷高效办理的便捷流程,也为民生诉求的快速办结,提供了保障。

    手指一点“焦我办”,民生诉求“我来办”。

    截至8月18日,平台已经收到群众总诉求12837件,交办12837件,办结12661件,办结率达98.6%。

    事有所办,有“焦我办”的智能便捷,更有“放管服”的大胆尝试。

    2023年,市公安局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量身定制一批公安“放管服”改革配套措施,对便民利民工作进行破题制胜,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向社会公布涵盖治安、户政、交管、出入境等领域的20条便民惠企措施,涉及高频事项掌上服务、“互联网+”网上服务、“无感管理”智能服务、“轻违不罚”柔性执法等内容。

    很多举措经验不仅是“全省首创”,更是“全国首家”。

    我市在全国率先创新高频证明全程网办功能,统一界面设计、统一防伪标识、统一核验途径、统一核验展示、统一电子签章、统一编码回溯。市民在办理个人户籍、个人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个人名下车辆等17项证明时,只须手机端自助申请和下载打印,便可实现“出证明自由”,全程无需找任何民警。

    依靠科技赋能、架构重塑,我市公安部门在互联网端搭建了“焦作公安云警务”微信公众号平台,涉及户政、治安、交管、出入境、监所等七大项业务110项服务,实现了对政务服务和民生诉求事项的“一网受理、一站办结”。

    我市稳步推进“综窗建设”,积极顺应“一门通办”“一网通办”趋势,通过“平台整合、外联设备整合、权限整合、人员整合”,实现110项治安户政业务、31项交警业务、3项出入境业务,共144项公安业务的延伸,解决了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跑远路”难题,实现了群众“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最多跑一次”。

    什么是稳稳的幸福?

    行有所安、住有所管、企有所依、事有所办的焦作,南水北调河畔的欢声笑语,美丽楼院里的人间烟火,企业车间里的机声隆隆,网络平台上的真心点赞,想必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记者 冯新瑞 杜挺勇)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