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2年专题 > 强国复兴有我 > 正文

2022年专题

孟州:文明新风处处吹
更新时间:2024-4-19 9:56:24    来源:焦作日报

  “我们要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广泛宣传新型婚育文化,针对有婚恋交友需求的青年群体开展活动,倡导结婚登记办证、集体婚礼等文明节俭的婚庆礼仪。”

  “我们准备在摸清底数、营造氛围、牵线搭桥、逐步推广、激励机制等方面大力探索,践行移风易俗,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

  日前,在孟州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婚嫁新风”工作座谈会上,各乡镇(街道)、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互相交流经验,谈思路、谈方法。

  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婚嫁新风,孟州市步履坚实,行稳致远,汇聚起了城乡发展的持久动力。

  “声入人心”讲新风

  “大娘,这份宣传册您拿着,我给您讲解下为什么要移风易俗……”

  为了将移风易俗理念传播到每个群众的心中,做到家喻户晓,孟州市乡、村两级干部通过入户宣传、微信群、文化宣传墙等宣传阵地,运用“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示范”的模式,深入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事迹,积极引导树立正确婚丧观。

  同时,该市在婚姻登记中心设置文化墙和宣传展板,组织社工、志愿者多角度宣传中华婚姻家庭文化,依托婚姻登记中心创新开设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室,组建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队,开通服务热线,常态化开展婚俗文化宣传。

  今年年初以来,该市累计出动300余人次,发放宣传明白纸等5000余份,对120余个行政村进行了宣传引导,促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乡音土话”倡新风

  “新时代,新气象,移风易俗树榜样。破除陈规与陋习,新风正气要先行。婚丧嫁娶讲文明,铺张浪费可不行……”近日,一首顺口溜在孟州市西虢镇各村的朋友圈广为流传。

  “这种形式的宣传真好,让我知道了更多移风易俗的内容,我转发到家庭群里让亲戚朋友也看看。”不少村民在视频号下留言表示“学到了”。

  “乡音土话”传递移风易俗新风尚。西虢镇用简单易懂的语句、轻松明快的节奏,把移风易俗宣传变得生动有趣,让村民们想听、爱听,引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

  今年年初以来,孟州市把移风易俗融入理论宣讲、文艺巡演等活动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与婚介机构结合,举办以“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为主题的婚嫁新风专题知识讲座;将抵制高价彩礼、倡树婚事新办编入顺口溜,以短视频微宣讲的方式在农村地区广泛传播;组织文艺志愿者结合婚事新办、简办的典型事迹,编排出《位置》《新喜遇》《九穗禾见面》3段反映农村婚嫁新风的短视频;累计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44场,宣传婚嫁文明新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小故事,大道理;小作品,大情怀。一场场走心又暖心的理论宣讲、文艺巡演,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让城乡处处洋溢着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典型引领”沐新风

  “我们两家都觉得比起彩礼,还是幸福和美更重要。”会昌街道原承祥、刘海燕夫妇与双方父母商定不要彩礼,婚礼不要车队,为年轻人打破婚礼世俗旧观念、树立新风尚带了个好头。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带头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城伯镇子昌村老党员倪振京在《移风易俗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现在村里的婚丧喜宴都按规操办,简办为上。”城伯镇子昌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倪占线介绍,随着铺张浪费现象的减少,村民们在减轻负担的同时,关系也更融洽了。

  文明新风徐徐来,孟州城乡处处新。近年来,孟州市规范引领,移风易俗,指导该市274个行政村结合实际,将婚事新办纳入村规民约,合理划定红事消费标准,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净化社会风气,以典型引路推进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2022年,该市被确认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2023年7月,姚江山、孔瑞坤夫妇被评为河南省婚嫁“新事新办好家庭”优秀代表。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随着群众思想的转变,一种日渐深刻的文明气息在孟州市农村蔓延,化为群众举手投足间的善行、商家诚信守序的自觉、志愿者贴心温暖的服务。

(记者 李英俊 董蕾 通讯员 席斌杰)

文章编辑:李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孟州:文明新风处处吹
    2024-4-19 9:56:24    来源:焦作日报

      “我们要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广泛宣传新型婚育文化,针对有婚恋交友需求的青年群体开展活动,倡导结婚登记办证、集体婚礼等文明节俭的婚庆礼仪。”

      “我们准备在摸清底数、营造氛围、牵线搭桥、逐步推广、激励机制等方面大力探索,践行移风易俗,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

      日前,在孟州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婚嫁新风”工作座谈会上,各乡镇(街道)、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互相交流经验,谈思路、谈方法。

      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婚嫁新风,孟州市步履坚实,行稳致远,汇聚起了城乡发展的持久动力。

      “声入人心”讲新风

      “大娘,这份宣传册您拿着,我给您讲解下为什么要移风易俗……”

      为了将移风易俗理念传播到每个群众的心中,做到家喻户晓,孟州市乡、村两级干部通过入户宣传、微信群、文化宣传墙等宣传阵地,运用“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示范”的模式,深入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事迹,积极引导树立正确婚丧观。

      同时,该市在婚姻登记中心设置文化墙和宣传展板,组织社工、志愿者多角度宣传中华婚姻家庭文化,依托婚姻登记中心创新开设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室,组建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队,开通服务热线,常态化开展婚俗文化宣传。

      今年年初以来,该市累计出动300余人次,发放宣传明白纸等5000余份,对120余个行政村进行了宣传引导,促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乡音土话”倡新风

      “新时代,新气象,移风易俗树榜样。破除陈规与陋习,新风正气要先行。婚丧嫁娶讲文明,铺张浪费可不行……”近日,一首顺口溜在孟州市西虢镇各村的朋友圈广为流传。

      “这种形式的宣传真好,让我知道了更多移风易俗的内容,我转发到家庭群里让亲戚朋友也看看。”不少村民在视频号下留言表示“学到了”。

      “乡音土话”传递移风易俗新风尚。西虢镇用简单易懂的语句、轻松明快的节奏,把移风易俗宣传变得生动有趣,让村民们想听、爱听,引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

      今年年初以来,孟州市把移风易俗融入理论宣讲、文艺巡演等活动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与婚介机构结合,举办以“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为主题的婚嫁新风专题知识讲座;将抵制高价彩礼、倡树婚事新办编入顺口溜,以短视频微宣讲的方式在农村地区广泛传播;组织文艺志愿者结合婚事新办、简办的典型事迹,编排出《位置》《新喜遇》《九穗禾见面》3段反映农村婚嫁新风的短视频;累计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44场,宣传婚嫁文明新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小故事,大道理;小作品,大情怀。一场场走心又暖心的理论宣讲、文艺巡演,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让城乡处处洋溢着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典型引领”沐新风

      “我们两家都觉得比起彩礼,还是幸福和美更重要。”会昌街道原承祥、刘海燕夫妇与双方父母商定不要彩礼,婚礼不要车队,为年轻人打破婚礼世俗旧观念、树立新风尚带了个好头。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带头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城伯镇子昌村老党员倪振京在《移风易俗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现在村里的婚丧喜宴都按规操办,简办为上。”城伯镇子昌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倪占线介绍,随着铺张浪费现象的减少,村民们在减轻负担的同时,关系也更融洽了。

      文明新风徐徐来,孟州城乡处处新。近年来,孟州市规范引领,移风易俗,指导该市274个行政村结合实际,将婚事新办纳入村规民约,合理划定红事消费标准,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净化社会风气,以典型引路推进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2022年,该市被确认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2023年7月,姚江山、孔瑞坤夫妇被评为河南省婚嫁“新事新办好家庭”优秀代表。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随着群众思想的转变,一种日渐深刻的文明气息在孟州市农村蔓延,化为群众举手投足间的善行、商家诚信守序的自觉、志愿者贴心温暖的服务。

    (记者 李英俊 董蕾 通讯员 席斌杰)

    文章编辑:李灿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