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专题
踏着冬日的阳光,走进我市抗战初期第一个中心县委——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诞生地修武县西村乡黑岩村。眼前,一条水泥路蜿蜒曲折、穿村而过,错落有致的庭院干净整洁。在蓝天的映衬下,群众活动广场的宣誓墙格外醒目,墙上那面鲜红的党旗格外耀眼,一幅宁静和美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来到修博武中心县委历史陈列馆,一队佩戴党员徽章的参观者在一幅幅老照片前驻足沉思。他们品读红色记忆,感受岁月沧桑,激发前行动力。不知不觉中,大家收获了信仰的力量。黑岩村,正闪耀红色基因的时代光芒。
振兴路上,黑岩村正在悄然改变。
去年2月,市国防动员办公室驻村工作队进驻黑岩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两年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强化党建引领,深挖红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生态价值,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广阔“红途”。
抓项目 育产业
站在群众活动广场,驻村工作队员张方庆颇为感慨:“在这个广场上,已经举办了两届红薯主题活动,并且都是在国庆节期间,家家户户把山货拿来卖。乡里还组织周边村的群众参加活动,全村人都沸腾了。”
沸腾的小山村,承载着群众的梦想,印证着国动人的使命。
市国动办党组对驻村工作高度重视,该办党组书记、主任张玉红对驻村工作队提出五点要求:提高认识,保持克难攻坚的韧性;明确目标,保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加强学习,保持干事创业的能力;创新模式,保持推动进步的信心;建设团队,保持身先士卒的干劲。
驻村伊始,驻村工作队按照市国动办党组要求,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摸清村里基本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帮扶和指导做足功课。
想振兴,有资源。掰着指头算一算,黑岩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集体经济薄弱,啥也没有。
不等不靠。抓项目是基础,培育产业才有未来。去年3月,驻村工作队找到乡党委负责人,商讨黑岩村发展计划,敲定了红薯种植项目。
随即,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到山东威海学习考察优质红薯种植管理技术。经过实地调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特点,引进了耐旱性强、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的蜜薯品种。
谁来种?村两委干部带头,去年先试先种30亩。秋季,红薯大丰收,平均亩产超1500公斤。
村民王新发算了一笔账:“一亩红薯产量三四千斤,按照市场最低价3块钱一斤计算,收入万把块钱不成问题,抵住种两季粮食了。”
效益可观,今年种植红薯的村民多了起来,一条发展特色产业的增收之路由此铺开。
“今年俺村种红薯的有10来户,附近村的群众也跟着种,大家加起来种有50多亩红薯。”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侯世红说。
今年红薯又是大丰收,还没上市,就被订购一空。
村民黄东运种得最多,7亩地。黄东运是村里的致富能手,除了种红薯,还养了近300只黑山羊。他把红薯收获后剩下的红薯秧变废为宝,冬季用作羊的饲料。
帮助村民增收的门路不止这一个。
针对村民外出务工多、部分耕地闲置的实际情况,修武县强村公司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创新开展“我在云边有方田”活动,对村里所有地块开展排查,精准掌握耕地种植情况,并从中挑选6亩优质地块,以自主耕种、委托农户代耕代种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认领“一方田”。
昔日撂荒地,如今已变成人人抢着认领耕作的“希望田”,为村民和村集体开辟了一条增收新途径。
增颜值 铸精神
村口新建的小游园,由过去一处杂乱空地改建而成。游园内,没有过多修饰,只是就地取材摆设造型、栽种花草,为黑岩村平添了几分趣味和雅致。
几名村民坐在这里晒太阳、拉家常。“现在俺村真是不一样,干净多了,变漂亮了。”提起这两年黑岩村环境变化,村民们如数家珍。
小游园提升了村民的“微幸福”。
记者跟着侯世红在村里转悠,不断发现黑岩村的“微幸福”。
党群服务中心前面的路是新改造的。这是连接山外的主路,也是村民开展生产的致富路。原来的路,只有3米宽,大型农机设备无法进入,加上去年冬季大雪、天气寒冷、修建时间较长等原因,造成道路损毁。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对这条路进行改造硬化,宽度由3米改为4米,并将路延伸至东黑岩村。
群众活动广场也是新改造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2200多平方米的广场进行沥青铺设。
……
“自从驻村工作队来俺村后,俺村变得哪儿哪儿都好。”侯世红笑着说。
黑岩村不仅村容村貌向美而生,红色文化也熠熠生辉。
黑岩村是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的诞生地,红色基因不断启迪滋养着村民。
“虽然修博武中心县委只存在一年多,但对俺村影响很大,意义也很大。”侯世红说。
让红色立村,让黑岩更红。驻村工作队秉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理念,和村两委一起,向上争取项目,完成了修博武中心县委历史陈列馆建设。
至此,黑岩村拥有修博武中心县委历史陈列馆、黑岩党史馆、黑岩村史馆三个史馆,成为具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阵地,是黑岩村群众的“精神家园”。
现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几乎每周都要接待一个团队,今年以来已经接待游客30余批次共计1100多人。
为讲好黑岩村故事,村两委干部人人都成了讲解员。
侯世红说:“村里的老党员人人都会讲,大家经常来看看,以后还要组织年轻党员参观。”对党史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对先辈的每一次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
强党建 筑堡垒
黑岩村属于软弱涣散村。乡村要振兴,组织必振兴。
张玉红几次到黑岩村调研,都要求驻村工作队在县委、乡党委的领导下,创造性开展工作,配合建强基层堡垒。
从哪些方面入手?驻村工作队走访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听取大家对村两委班子的评价;走访致富能手,了解他们对发展经济的建议;走访困难群众,倾听他们所思所想。
市国动办驻村第一书记付绍利说:“关键在于党支部要能干事、敢干事,这样村里发展就给力。”驻村工作队找到了问题之所在。
从加强阵地建设入手。针对村两委办公场所、党群服务中心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驻村工作队向市国动办党组反映并得到大力支持,去年对村两委办公场所、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彻底翻新。
让党建制度上墙。将党员的权利、党员的义务、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制度制成版面,挂在村两委会议室,让村里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
开展党建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书记上党课、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和党性修养。张玉红先后两次来到黑岩村,为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党员上主题党课。
实干取信于民。
村民刘德印腿部受过伤,干不得重活,老伴儿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家里比较困难,村党支部向乡政府争取几个公益岗位,有他一个,每月有几百元的补贴。
今年83岁的张老别,是一名聋哑人,又是“五保户”。一年中,他两次受伤,都是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及时联系医生,为其进行救治。
村两委还为王焦生办理了“五保”手续,为王小庆、候德全办理了低保手续……
今年7月,黑岩村两委班子配齐。
不久前,村里的水井出现故障无法供水,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村两委干部自告奋勇义务修理,连续几天,不辞辛苦,排查设备管网,发现多处问题。这套供水系统2012年建成,一直使用至今,严重老化。吃水问题,村民都很关心。为此,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研究解决,经过充分讨论,一致同意对供水设备进行全部更新。三天后,村里恢复了供水。
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加强,黑岩村群众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红薯种植规模扩大,村里打算发展深加工;对闲置的院落,吸引社会资金开办民宿;红色资源,正逐步发展成红色旅游……
如今,以党建为引领,黑岩村正以开放的姿态行进,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记者 仝伟平 见习记者 闫海波 通讯员 宋 磊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踏着冬日的阳光,走进我市抗战初期第一个中心县委——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诞生地修武县西村乡黑岩村。眼前,一条水泥路蜿蜒曲折、穿村而过,错落有致的庭院干净整洁。在蓝天的映衬下,群众活动广场的宣誓墙格外醒目,墙上那面鲜红的党旗格外耀眼,一幅宁静和美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来到修博武中心县委历史陈列馆,一队佩戴党员徽章的参观者在一幅幅老照片前驻足沉思。他们品读红色记忆,感受岁月沧桑,激发前行动力。不知不觉中,大家收获了信仰的力量。黑岩村,正闪耀红色基因的时代光芒。
振兴路上,黑岩村正在悄然改变。
去年2月,市国防动员办公室驻村工作队进驻黑岩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两年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强化党建引领,深挖红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生态价值,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广阔“红途”。
抓项目 育产业
站在群众活动广场,驻村工作队员张方庆颇为感慨:“在这个广场上,已经举办了两届红薯主题活动,并且都是在国庆节期间,家家户户把山货拿来卖。乡里还组织周边村的群众参加活动,全村人都沸腾了。”
沸腾的小山村,承载着群众的梦想,印证着国动人的使命。
市国动办党组对驻村工作高度重视,该办党组书记、主任张玉红对驻村工作队提出五点要求:提高认识,保持克难攻坚的韧性;明确目标,保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加强学习,保持干事创业的能力;创新模式,保持推动进步的信心;建设团队,保持身先士卒的干劲。
驻村伊始,驻村工作队按照市国动办党组要求,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摸清村里基本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帮扶和指导做足功课。
想振兴,有资源。掰着指头算一算,黑岩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集体经济薄弱,啥也没有。
不等不靠。抓项目是基础,培育产业才有未来。去年3月,驻村工作队找到乡党委负责人,商讨黑岩村发展计划,敲定了红薯种植项目。
随即,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到山东威海学习考察优质红薯种植管理技术。经过实地调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特点,引进了耐旱性强、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的蜜薯品种。
谁来种?村两委干部带头,去年先试先种30亩。秋季,红薯大丰收,平均亩产超1500公斤。
村民王新发算了一笔账:“一亩红薯产量三四千斤,按照市场最低价3块钱一斤计算,收入万把块钱不成问题,抵住种两季粮食了。”
效益可观,今年种植红薯的村民多了起来,一条发展特色产业的增收之路由此铺开。
“今年俺村种红薯的有10来户,附近村的群众也跟着种,大家加起来种有50多亩红薯。”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侯世红说。
今年红薯又是大丰收,还没上市,就被订购一空。
村民黄东运种得最多,7亩地。黄东运是村里的致富能手,除了种红薯,还养了近300只黑山羊。他把红薯收获后剩下的红薯秧变废为宝,冬季用作羊的饲料。
帮助村民增收的门路不止这一个。
针对村民外出务工多、部分耕地闲置的实际情况,修武县强村公司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创新开展“我在云边有方田”活动,对村里所有地块开展排查,精准掌握耕地种植情况,并从中挑选6亩优质地块,以自主耕种、委托农户代耕代种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认领“一方田”。
昔日撂荒地,如今已变成人人抢着认领耕作的“希望田”,为村民和村集体开辟了一条增收新途径。
增颜值 铸精神
村口新建的小游园,由过去一处杂乱空地改建而成。游园内,没有过多修饰,只是就地取材摆设造型、栽种花草,为黑岩村平添了几分趣味和雅致。
几名村民坐在这里晒太阳、拉家常。“现在俺村真是不一样,干净多了,变漂亮了。”提起这两年黑岩村环境变化,村民们如数家珍。
小游园提升了村民的“微幸福”。
记者跟着侯世红在村里转悠,不断发现黑岩村的“微幸福”。
党群服务中心前面的路是新改造的。这是连接山外的主路,也是村民开展生产的致富路。原来的路,只有3米宽,大型农机设备无法进入,加上去年冬季大雪、天气寒冷、修建时间较长等原因,造成道路损毁。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对这条路进行改造硬化,宽度由3米改为4米,并将路延伸至东黑岩村。
群众活动广场也是新改造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2200多平方米的广场进行沥青铺设。
……
“自从驻村工作队来俺村后,俺村变得哪儿哪儿都好。”侯世红笑着说。
黑岩村不仅村容村貌向美而生,红色文化也熠熠生辉。
黑岩村是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的诞生地,红色基因不断启迪滋养着村民。
“虽然修博武中心县委只存在一年多,但对俺村影响很大,意义也很大。”侯世红说。
让红色立村,让黑岩更红。驻村工作队秉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理念,和村两委一起,向上争取项目,完成了修博武中心县委历史陈列馆建设。
至此,黑岩村拥有修博武中心县委历史陈列馆、黑岩党史馆、黑岩村史馆三个史馆,成为具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阵地,是黑岩村群众的“精神家园”。
现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几乎每周都要接待一个团队,今年以来已经接待游客30余批次共计1100多人。
为讲好黑岩村故事,村两委干部人人都成了讲解员。
侯世红说:“村里的老党员人人都会讲,大家经常来看看,以后还要组织年轻党员参观。”对党史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对先辈的每一次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
强党建 筑堡垒
黑岩村属于软弱涣散村。乡村要振兴,组织必振兴。
张玉红几次到黑岩村调研,都要求驻村工作队在县委、乡党委的领导下,创造性开展工作,配合建强基层堡垒。
从哪些方面入手?驻村工作队走访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听取大家对村两委班子的评价;走访致富能手,了解他们对发展经济的建议;走访困难群众,倾听他们所思所想。
市国动办驻村第一书记付绍利说:“关键在于党支部要能干事、敢干事,这样村里发展就给力。”驻村工作队找到了问题之所在。
从加强阵地建设入手。针对村两委办公场所、党群服务中心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驻村工作队向市国动办党组反映并得到大力支持,去年对村两委办公场所、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彻底翻新。
让党建制度上墙。将党员的权利、党员的义务、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制度制成版面,挂在村两委会议室,让村里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
开展党建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书记上党课、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和党性修养。张玉红先后两次来到黑岩村,为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党员上主题党课。
实干取信于民。
村民刘德印腿部受过伤,干不得重活,老伴儿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家里比较困难,村党支部向乡政府争取几个公益岗位,有他一个,每月有几百元的补贴。
今年83岁的张老别,是一名聋哑人,又是“五保户”。一年中,他两次受伤,都是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及时联系医生,为其进行救治。
村两委还为王焦生办理了“五保”手续,为王小庆、候德全办理了低保手续……
今年7月,黑岩村两委班子配齐。
不久前,村里的水井出现故障无法供水,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村两委干部自告奋勇义务修理,连续几天,不辞辛苦,排查设备管网,发现多处问题。这套供水系统2012年建成,一直使用至今,严重老化。吃水问题,村民都很关心。为此,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研究解决,经过充分讨论,一致同意对供水设备进行全部更新。三天后,村里恢复了供水。
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加强,黑岩村群众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红薯种植规模扩大,村里打算发展深加工;对闲置的院落,吸引社会资金开办民宿;红色资源,正逐步发展成红色旅游……
如今,以党建为引领,黑岩村正以开放的姿态行进,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记者 仝伟平 见习记者 闫海波 通讯员 宋 磊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