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专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看阿尔山市如何依靠绿色致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兴安盟西北部,是一个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的边陲小城。
2014年1月26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阿尔山市,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问冷暖,听民声,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与殷切期望。十年来,阿尔山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棚户区改造、生态保护、旅游发展作为三项“天字号”工作,立足生态谋发展,围绕旅游抓产业,突出特色树品牌,创新发展促提升,开创了阿尔山市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从“忧居”变“优居”
坚持在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
在2014年考察内蒙古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发展和林区人民倾心关注。他深情地说,“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阿尔山市位于大兴安岭林区,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的第一代林业工人就开始在这里工作生活。长期以来,一排排面积狭小、漏风漏雨的板夹泥房屋,构成了极具特点的林区住房。而阿尔山寒冬漫漫,解决住房问题也成为了这里的头等大事。
2014年春节前夕,地处边陲的阿尔山市零下30多摄氏度,冰封雪皑,银装素裹。
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穿过狭窄小巷,来到阿尔山市林海街林业棚户区。看到林区群众住房困难,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要做好慰问困难群众工作,让每个家庭都过好春节。
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聚焦棚户区改造,累计投入资金42亿元,改造棚户区房屋10400户,完成拆迁面积66万平方米,筹措回迁安置房源2658户、21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所有棚户区居民全部“出棚进楼”。棚改惠及全市一半以上居民,3万人从“忧居”实现“优居”。
棚户区新貌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从我记事起,就和父母一起住在板夹泥的小平房,现在有了好政策,我们一家三口和母亲能不花钱住进这有暖气有上下水的楼房,这才是真正的安居了。”在伊尔施街天池花园居住的林业工人李唐玉高兴地说。
为巩固棚改成果,阿尔山市持续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新建和改造道路80公里、管网155公里,城区亮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5%、98.14%和99.69%,彻底解决了居民取暖难、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
阿尔山市还荣获自治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称号,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园林城市、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城市颜值全面提升,幸福指数频频刷新,在城市建设中彰显了“阿尔山形象”。
从“砍绿”变“护绿”
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阿尔山市考察时指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守住生态底线,保护好生态就是发展。”
“这些年,阿尔山市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林区里的小动物越来越多了,时不时能看到驯鹿、雪兔、野猪,近一两年更是冒出来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新奇动物。”在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工作了32年的管护员白玉华见证了停伐后林区生态环境变化的点点滴滴。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美”起来。阿尔山市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02年开始实施禁牧退耕,2012年在内蒙古率先实现国有林场全面停伐。2014年以来,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累计实施天保工程1650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植树造林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5万亩。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1.2%,绿色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地下水、地表水均达Ⅲ类标准,入选2022年度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干群同心”的生态保护之路,绘就了一幅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存的美丽画卷。
镶嵌在茫茫林海中的阿尔山天池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作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边塞小城阿尔山,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的原材料取自当地桦树中的枯木、倒木、死木,经自然剥落后有超过40种颜色,加工处理后可设计、制作成不可复制的精美树皮画手工艺品。”在阿尔山市白狼镇,曾经的砍树人变成护林人,守着绿水青山,将掉落的白桦树皮收集、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画,走出了一条非遗传承、变废为宝的发展之路。
聚焦绿色产业发展,让绿水青山“富”起来。近年来,阿尔山市全力做大林下经济,“阿尔山卜留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阿尔山黑木耳、阿尔山寒地沙棘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白狼镇赤松茸生产加工一体化、乡村振兴示范村提升改造等20余个项目全面落地开工。中直机关定点帮扶和京蒙协作走深走实,带富领富“晓景计划”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全面推行。赤松茸种植为周边百姓提高了收入,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曾有“油锯一响,黄金万两”的辉煌,也亲历过调整转型的阵痛,而今天的阿尔山正在绿色致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牢记嘱托 奋起有为,让边塞小城旅游火起来
“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阿尔山旅游一定会火起来。”9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赞誉让阿尔山人坚定了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决心。
“原来到阿尔山旅游的以东北地区游客居多,现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的顾客也络绎不绝,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在阿尔山市经商多年的由俊丽说。
阿尔山市处于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拥有温泉、湿地、火山、冰雪、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近年来,阿尔山市坚持“生态建市、旅游兴市、口岸强市”,将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作为引领旅游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持续为旅而为,发展势头蒸蒸日上。建成“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氧心森林浴道、哈拉哈漂流公园等高水准旅游产品;打造啤酒·青坊、“山珍水宴”“阿尔鹿”文创店等特色鲜明旅游业态。推动阿尔山太伟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温泉博物馆改造、热力MALL农创美食公园、圣泉雪集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建成温泉、森林康养、度假营地、酒店、餐饮5大标准化体系。“1382”驿站、口岸观光栈道投入运营,边境游时间平均延长约50%,全面开启了沉浸式旅游发展新模式。
“蝶变”的阿尔山景色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阿尔山坚持高标准推进文旅品牌建设,全民办节、全员上阵,成功举办“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庆活动,推动“森林+冰雪”“冬季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冰雪节、鹿角雪营、森林雪野、青坊雪街引燃冬季旅游热情;举办校友经济论坛、旅游度假大会等高端论坛,着力发展论坛经济。十年间,全市年接待游客量从200万激增至峰值5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从千万突破至30余亿元;旅游从业人数从近1万人增加到1.4万人,旅游业已成为推动阿尔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由俊丽一家借着旅游火起来的“东风”,从做手擀面开始,2017年买下了280平方米的商铺,小面馆升级为特色餐厅,主打山泉水磨豆腐和特色山野菜。每到旅游旺季,日最多接待顾客500余人、月收入超10万元。老员工钟淑艳说:“现在旺季基本要从早上8点忙到半夜12点,根本没时间休息,我的工资差不多是以前的10倍!”
“十年来,阿尔山市始终以基层党建为抓手,统揽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紧紧围绕内蒙古自治区‘两件大事’及盟委、市委部署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用足绣花功夫,民生持续改善、生态持续好转、旅游持续爆火,走出了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阿尔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传丽说。
山清水秀、民丰物阜、宾客杳来,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甜蜜,一幅幅画卷勾勒着今来昔往、时代变迁。边塞小城阿尔山,正乘着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驶向明天。
未来,阿尔山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抓好内蒙古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完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首要目标,奋力谱写阿尔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者:秦文强)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看阿尔山市如何依靠绿色致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兴安盟西北部,是一个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的边陲小城。
2014年1月26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阿尔山市,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问冷暖,听民声,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与殷切期望。十年来,阿尔山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棚户区改造、生态保护、旅游发展作为三项“天字号”工作,立足生态谋发展,围绕旅游抓产业,突出特色树品牌,创新发展促提升,开创了阿尔山市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从“忧居”变“优居”
坚持在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
在2014年考察内蒙古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发展和林区人民倾心关注。他深情地说,“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阿尔山市位于大兴安岭林区,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的第一代林业工人就开始在这里工作生活。长期以来,一排排面积狭小、漏风漏雨的板夹泥房屋,构成了极具特点的林区住房。而阿尔山寒冬漫漫,解决住房问题也成为了这里的头等大事。
2014年春节前夕,地处边陲的阿尔山市零下30多摄氏度,冰封雪皑,银装素裹。
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穿过狭窄小巷,来到阿尔山市林海街林业棚户区。看到林区群众住房困难,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要做好慰问困难群众工作,让每个家庭都过好春节。
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聚焦棚户区改造,累计投入资金42亿元,改造棚户区房屋10400户,完成拆迁面积66万平方米,筹措回迁安置房源2658户、21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所有棚户区居民全部“出棚进楼”。棚改惠及全市一半以上居民,3万人从“忧居”实现“优居”。
棚户区新貌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从我记事起,就和父母一起住在板夹泥的小平房,现在有了好政策,我们一家三口和母亲能不花钱住进这有暖气有上下水的楼房,这才是真正的安居了。”在伊尔施街天池花园居住的林业工人李唐玉高兴地说。
为巩固棚改成果,阿尔山市持续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新建和改造道路80公里、管网155公里,城区亮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5%、98.14%和99.69%,彻底解决了居民取暖难、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
阿尔山市还荣获自治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称号,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园林城市、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城市颜值全面提升,幸福指数频频刷新,在城市建设中彰显了“阿尔山形象”。
从“砍绿”变“护绿”
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阿尔山市考察时指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守住生态底线,保护好生态就是发展。”
“这些年,阿尔山市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林区里的小动物越来越多了,时不时能看到驯鹿、雪兔、野猪,近一两年更是冒出来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新奇动物。”在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工作了32年的管护员白玉华见证了停伐后林区生态环境变化的点点滴滴。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美”起来。阿尔山市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02年开始实施禁牧退耕,2012年在内蒙古率先实现国有林场全面停伐。2014年以来,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累计实施天保工程1650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植树造林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5万亩。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1.2%,绿色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地下水、地表水均达Ⅲ类标准,入选2022年度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干群同心”的生态保护之路,绘就了一幅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存的美丽画卷。
镶嵌在茫茫林海中的阿尔山天池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作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边塞小城阿尔山,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的原材料取自当地桦树中的枯木、倒木、死木,经自然剥落后有超过40种颜色,加工处理后可设计、制作成不可复制的精美树皮画手工艺品。”在阿尔山市白狼镇,曾经的砍树人变成护林人,守着绿水青山,将掉落的白桦树皮收集、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画,走出了一条非遗传承、变废为宝的发展之路。
聚焦绿色产业发展,让绿水青山“富”起来。近年来,阿尔山市全力做大林下经济,“阿尔山卜留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阿尔山黑木耳、阿尔山寒地沙棘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白狼镇赤松茸生产加工一体化、乡村振兴示范村提升改造等20余个项目全面落地开工。中直机关定点帮扶和京蒙协作走深走实,带富领富“晓景计划”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全面推行。赤松茸种植为周边百姓提高了收入,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曾有“油锯一响,黄金万两”的辉煌,也亲历过调整转型的阵痛,而今天的阿尔山正在绿色致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牢记嘱托 奋起有为,让边塞小城旅游火起来
“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阿尔山旅游一定会火起来。”9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赞誉让阿尔山人坚定了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决心。
“原来到阿尔山旅游的以东北地区游客居多,现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的顾客也络绎不绝,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在阿尔山市经商多年的由俊丽说。
阿尔山市处于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拥有温泉、湿地、火山、冰雪、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近年来,阿尔山市坚持“生态建市、旅游兴市、口岸强市”,将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作为引领旅游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持续为旅而为,发展势头蒸蒸日上。建成“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氧心森林浴道、哈拉哈漂流公园等高水准旅游产品;打造啤酒·青坊、“山珍水宴”“阿尔鹿”文创店等特色鲜明旅游业态。推动阿尔山太伟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温泉博物馆改造、热力MALL农创美食公园、圣泉雪集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建成温泉、森林康养、度假营地、酒店、餐饮5大标准化体系。“1382”驿站、口岸观光栈道投入运营,边境游时间平均延长约50%,全面开启了沉浸式旅游发展新模式。
“蝶变”的阿尔山景色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阿尔山坚持高标准推进文旅品牌建设,全民办节、全员上阵,成功举办“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庆活动,推动“森林+冰雪”“冬季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冰雪节、鹿角雪营、森林雪野、青坊雪街引燃冬季旅游热情;举办校友经济论坛、旅游度假大会等高端论坛,着力发展论坛经济。十年间,全市年接待游客量从200万激增至峰值5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从千万突破至30余亿元;旅游从业人数从近1万人增加到1.4万人,旅游业已成为推动阿尔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由俊丽一家借着旅游火起来的“东风”,从做手擀面开始,2017年买下了280平方米的商铺,小面馆升级为特色餐厅,主打山泉水磨豆腐和特色山野菜。每到旅游旺季,日最多接待顾客500余人、月收入超10万元。老员工钟淑艳说:“现在旺季基本要从早上8点忙到半夜12点,根本没时间休息,我的工资差不多是以前的10倍!”
“十年来,阿尔山市始终以基层党建为抓手,统揽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紧紧围绕内蒙古自治区‘两件大事’及盟委、市委部署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用足绣花功夫,民生持续改善、生态持续好转、旅游持续爆火,走出了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阿尔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传丽说。
山清水秀、民丰物阜、宾客杳来,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甜蜜,一幅幅画卷勾勒着今来昔往、时代变迁。边塞小城阿尔山,正乘着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驶向明天。
未来,阿尔山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抓好内蒙古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完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首要目标,奋力谱写阿尔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者:秦文强)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