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象变迁看党报服务意识
2023年专题
忙碌而有序的印刷车间。
微机化办公提高效率。
编辑参与校对。
报社考评策划部专家评审组在评报。
全省2016年度报纸编校质量抽查结果揭晓,《焦作日报》实现零差错。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栉风沐雨四十载,一纸风情耀怀川。
1992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对于《焦作日报》而言,这一年,乃至于本报发展史上,都有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1月1日《焦作日报》第一期对开大报面世。
至此,《焦作日报》完成了从四开小报到对开大报的华丽蝶变。
新出生的大报,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成为读者议论的热门话题。
全新的《焦作日报》展现更加丰富的内容——制作精美的版面、彩色的印刷纸张、引人入胜的图片。
人们不知道的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报社党委已经进行差不多一年的人才准备。
今天的报社党委班子成员吕正军、赵金瑜,也都是为着这一目标而来。史文生、刘振毅、王建新……一大批此后在焦作报业辛勤耕耘的人们,都是在此时开始了自己的新闻生涯。
以四开小报变对开大报为契机,焦作日报社驶入发展快车道,在此后的岁月中,一代代焦报人在追梦的路上拼搏竞进,推动报社全面发展。
从“黑白”到“彩色”
从“小”变“大”不是终点,而是迈入新赛道的起点。
自1988年1月1日,焦作日报社印刷厂建成投产,并在全省地市报率先使用激光照排和胶版印刷技术,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和电后,1994年12月初,报社印刷厂购入首台彩色印刷机,同年12月22日,第一张彩色《焦作日报》问世。1995年,报社印刷系统告别了人工激光手动照排,实现了录入、组版、发排一体化的电脑操作。2005年到2008年,报社先后斥资1500多万元购买了3台由美国兄弟公司进口的高斯全彩印刷机,实现了对开大报的全彩印刷。
随着印刷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报纸印刷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全省地市报印刷质量评比中,连续多年获得优质报纸一等奖。
从黑白报纸到封面封底套红、再到局部彩印最终实现全彩印刷,《焦作日报》的呈现方式更加靓丽也更加多元化。
从“紧凑”到“疏朗”
“一张报纸的党性和个性,集中体现在它的版面布局结构上。纵观各地市党报,《焦作日报》显醒、大方、丰富、清秀,看得出,《焦作日报》相当重视版面安排问题,并且显露出自己的独特追求,努力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值得学习。”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俊昌曾这样评价《焦作日报》。
为使读者阅读感更加舒适,《焦作日报》的版面布局也在悄然改变。《焦作日报》从原有8栏变为7栏,从“四平八稳”到“艺术平衡”,版面布局更加“奇巧”。版面栏高也由原来的129行变为125行,标题字体、字号均发生变化,选用中华字库中的“博雅宋”“兰亭黑”。同时,标题尽量不使用竖标题,坚决杜绝文章竖排也形成要求。
“变化的不只是数量,更是版面风格、思路、手段,从‘咬合’到‘模块’,一系列的改变使得整个版面由紧凑变为疏朗,报纸整体风格也更加庄重、大气、清秀、典雅,充分体现了读者至上的理念。”焦作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吕正军说。
从“四连冠”到“零差错”
报纸的版面在变化,编校品质也更加精良。在两年一度的河南省党报编校质量评比中,《焦作日报》在1996年至2003年8年间,连续四届蝉联全省第一。特别是1999年,《焦作日报》成为河南省党报系统第一张编校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国家相关标准是不超过3/10000)的报纸。更为可喜的是,在2016年的全省报纸编校质量评比中,《焦作日报》实现了零差错目标。
从四连冠到零差错,反映了焦作日报人对社会、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办报态度,也证明了报社编校质量体系的严谨与科学。
“对于党报来说,编校质量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只有文字使用得正确规范,才能准确传达党和人民的声音。”焦作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爱军如是说。
从“图文并重”到“两翼齐飞”
随着时代发展要求,图片不再仅仅作为版面美化的附属和文字稿件的陪衬,图片功能需要更加放大,一直秉持与时代同行,与怀川共进的《焦作日报》决定在潮流、时尚、前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深化细化、走深走实,不断提升新闻图片的可看性、耐看性、再看性,从“立意深远、内涵丰富、虚实相间、以情感人”上下功夫,大胆运用图片,以图片带稿件,以图片带版面,不断增强党报图片的新闻性、真实性和艺术性。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沐浴在春日暖阳下的《焦作日报》必将蔚然成势开新局。
记者 段美如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忙碌而有序的印刷车间。
微机化办公提高效率。
编辑参与校对。
报社考评策划部专家评审组在评报。
全省2016年度报纸编校质量抽查结果揭晓,《焦作日报》实现零差错。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栉风沐雨四十载,一纸风情耀怀川。
1992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对于《焦作日报》而言,这一年,乃至于本报发展史上,都有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1月1日《焦作日报》第一期对开大报面世。
至此,《焦作日报》完成了从四开小报到对开大报的华丽蝶变。
新出生的大报,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成为读者议论的热门话题。
全新的《焦作日报》展现更加丰富的内容——制作精美的版面、彩色的印刷纸张、引人入胜的图片。
人们不知道的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报社党委已经进行差不多一年的人才准备。
今天的报社党委班子成员吕正军、赵金瑜,也都是为着这一目标而来。史文生、刘振毅、王建新……一大批此后在焦作报业辛勤耕耘的人们,都是在此时开始了自己的新闻生涯。
以四开小报变对开大报为契机,焦作日报社驶入发展快车道,在此后的岁月中,一代代焦报人在追梦的路上拼搏竞进,推动报社全面发展。
从“黑白”到“彩色”
从“小”变“大”不是终点,而是迈入新赛道的起点。
自1988年1月1日,焦作日报社印刷厂建成投产,并在全省地市报率先使用激光照排和胶版印刷技术,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和电后,1994年12月初,报社印刷厂购入首台彩色印刷机,同年12月22日,第一张彩色《焦作日报》问世。1995年,报社印刷系统告别了人工激光手动照排,实现了录入、组版、发排一体化的电脑操作。2005年到2008年,报社先后斥资1500多万元购买了3台由美国兄弟公司进口的高斯全彩印刷机,实现了对开大报的全彩印刷。
随着印刷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报纸印刷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全省地市报印刷质量评比中,连续多年获得优质报纸一等奖。
从黑白报纸到封面封底套红、再到局部彩印最终实现全彩印刷,《焦作日报》的呈现方式更加靓丽也更加多元化。
从“紧凑”到“疏朗”
“一张报纸的党性和个性,集中体现在它的版面布局结构上。纵观各地市党报,《焦作日报》显醒、大方、丰富、清秀,看得出,《焦作日报》相当重视版面安排问题,并且显露出自己的独特追求,努力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值得学习。”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俊昌曾这样评价《焦作日报》。
为使读者阅读感更加舒适,《焦作日报》的版面布局也在悄然改变。《焦作日报》从原有8栏变为7栏,从“四平八稳”到“艺术平衡”,版面布局更加“奇巧”。版面栏高也由原来的129行变为125行,标题字体、字号均发生变化,选用中华字库中的“博雅宋”“兰亭黑”。同时,标题尽量不使用竖标题,坚决杜绝文章竖排也形成要求。
“变化的不只是数量,更是版面风格、思路、手段,从‘咬合’到‘模块’,一系列的改变使得整个版面由紧凑变为疏朗,报纸整体风格也更加庄重、大气、清秀、典雅,充分体现了读者至上的理念。”焦作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吕正军说。
从“四连冠”到“零差错”
报纸的版面在变化,编校品质也更加精良。在两年一度的河南省党报编校质量评比中,《焦作日报》在1996年至2003年8年间,连续四届蝉联全省第一。特别是1999年,《焦作日报》成为河南省党报系统第一张编校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国家相关标准是不超过3/10000)的报纸。更为可喜的是,在2016年的全省报纸编校质量评比中,《焦作日报》实现了零差错目标。
从四连冠到零差错,反映了焦作日报人对社会、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办报态度,也证明了报社编校质量体系的严谨与科学。
“对于党报来说,编校质量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只有文字使用得正确规范,才能准确传达党和人民的声音。”焦作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爱军如是说。
从“图文并重”到“两翼齐飞”
随着时代发展要求,图片不再仅仅作为版面美化的附属和文字稿件的陪衬,图片功能需要更加放大,一直秉持与时代同行,与怀川共进的《焦作日报》决定在潮流、时尚、前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深化细化、走深走实,不断提升新闻图片的可看性、耐看性、再看性,从“立意深远、内涵丰富、虚实相间、以情感人”上下功夫,大胆运用图片,以图片带稿件,以图片带版面,不断增强党报图片的新闻性、真实性和艺术性。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沐浴在春日暖阳下的《焦作日报》必将蔚然成势开新局。
记者 段美如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