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专题
“每天看《焦作晚报》,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不出家门就能了解焦作的大事小情。”5月6日,在王凤琴家里,她拿着厚厚一沓《焦作晚报》开心地说。
王凤琴今年69岁,退休前在市民政局工作,喜欢写作的她1985年就和《焦作日报》结缘。
王凤琴说:“记得当年写了一篇小稿子,我就试着给《焦作日报》投稿,没想到很快就被刊发出来了,虽然是火柴盒那么大,但我第一次写的东西变成了铅字,很激动。”
《焦作晚报》诞生后,王凤琴接着订《焦作晚报》。“这是我每天的精神大餐。”王凤琴指着一叠报纸说。
退休后,王凤琴自然而然“转岗”成为焦作日报社老年记者团的一员。有了大量闲余时间,她在生活的百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用写作的种子,在报社的花园里种出了快乐的花。
王凤琴说,她写自己的生活、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众多读者分享,而这些作品她都用报夹夹好,珍藏起来。
如今,王凤琴经常用手机写作,并将反映老年记者团活动的稿子编成“美篇”,阅读量已达170万次。她将继续写下去,用笔和相机记录美好的老年记者生活。
上图 王凤琴。
记者 赵改玲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每天看《焦作晚报》,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不出家门就能了解焦作的大事小情。”5月6日,在王凤琴家里,她拿着厚厚一沓《焦作晚报》开心地说。
王凤琴今年69岁,退休前在市民政局工作,喜欢写作的她1985年就和《焦作日报》结缘。
王凤琴说:“记得当年写了一篇小稿子,我就试着给《焦作日报》投稿,没想到很快就被刊发出来了,虽然是火柴盒那么大,但我第一次写的东西变成了铅字,很激动。”
《焦作晚报》诞生后,王凤琴接着订《焦作晚报》。“这是我每天的精神大餐。”王凤琴指着一叠报纸说。
退休后,王凤琴自然而然“转岗”成为焦作日报社老年记者团的一员。有了大量闲余时间,她在生活的百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用写作的种子,在报社的花园里种出了快乐的花。
王凤琴说,她写自己的生活、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众多读者分享,而这些作品她都用报夹夹好,珍藏起来。
如今,王凤琴经常用手机写作,并将反映老年记者团活动的稿子编成“美篇”,阅读量已达170万次。她将继续写下去,用笔和相机记录美好的老年记者生活。
上图 王凤琴。
记者 赵改玲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