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王永胜副教授探索太极拳产业发展采访记
2023年专题
核心提示
第十一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暨2023年云台山旅游节将于今年9月16日至24日在我市举行。以太极拳搭台,如何推动产业唱戏?
日前,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温县陈家沟调研时强调“坚持守正出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落实讲话精神?
近年来,地处“太极故里”的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太极拳)学院,作为国内以太极文化发展为研究特色的科研平台和教学机构,依托焦作独特的太极拳资源,在太极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上持续发力。该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王永胜积极探索太极拳“产教学研”一体化发展思路,给出发展太极拳产业新答案:推动太极拳迈入“3.0时代”!
作为推动太极拳迈入“3.0时代”的创新性项目之一,由他发起的“太极球”运动,列入了“国培计划”,成为我省武术比赛项目、部分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
那么,何为太极拳的“3.0时代”?王永胜对发展太极拳产业有哪些探索和思考?
本报记者 李晓军
创新成果:太极故里诞生“太极球”
一个印着阴阳鱼的黑白圆球,在运动员的推托挪移之中,变化无穷,尽显太极拳之神韵……
7月5日至7月9日,由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体育局主办的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生武术比赛暨河南省第十八届学生武术比赛中,10多所高校同台竞技,太极球比赛大放异彩。
台下,担任竞赛监督委员会委员的王永胜,看着自己发起并推广的太极球运动不断发扬光大十分欣慰。
“以赛带练,大力普及太极球运动!”王永胜说,太极球正式进入我省的体育赛事已3年。2021年以来,太极球项目相继列入河南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河南省运动会大学生组比赛项目、河南省高校“校长杯”太极拳锦标赛等。
从无到有,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何谈容易!2019年,王永胜发明“太极球”运动,该项目成为该校横向合作推广项目,得到企业支持。围绕练什么、怎么练,该校组织专家学者召开太极球研讨会。当年,他率先在《百度百科》上明确了太极球的概念,对太极球基本动作进行界定,他成为全国太极球运动的发起者、奠基者、推动者。
2020年,他创编的“太极球”运动体系成为“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他连续担任河南省“国培计划”授课教师,为全省培训了1000多名太极球运动教师,这为太极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以来,太极球在进入我省各大体育赛事中的同时,还成为我省10余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目前,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王永胜正奋力将太极球运动推向省外、覆盖全国。
近年来,太极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受到体育界、教育界的高度认可,王永胜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他的太极球相关课题研究多次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社科成果奖。2021年,他被评为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工匠人才”称号,这在体育领域乃至人文领域都十分稀少。
如今,在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太极拳)学院门口草坪上,一个直径1米的“太极球”雕塑,成为该学院的一个地标性景观。这既是该学院太极拳精神的浓缩,也是对王永胜太极球研究和推广的充分肯定。
创新理念:增加太极文化“附加值”
太极球运动是如何诞生的?王永胜说,起初他从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这是发展太极拳产业的抓手。作为体育工程研究专家,他一直在考虑,举办“一赛一节”,四海宾朋来焦作,看什么、带走点儿什么?太极拳产业如何落地、有何抓手?他在寻找一样“东西”!
其次,这是传播太极文化的载体。体育无国界,太极拳是对外传输的中华优秀文化之一。其实,太极拳只是太极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外国人如果不了解太极文化,很难理解太极拳的招式。如何让外国人迅速理解太极文化?王永胜认为,必须有一样东西直观、具体、形象反映太极文化内涵。
再次,这是太极拳理论的有益补充。太极拳大师授拳时常说,要做到“手中无球似有球”。那么,根据阴阳、虚实、相互转化的思想,是否可以创造一样东西,做到“手中有球似无球”?
渐渐地,这一样东西在他脑中闪现了——太极球!
王永胜认为,我国古代习武之人早已用石头做成圆球,作为提升功力的辅助器材,可称作是最原始的“太极球”,但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太极球运动体系,更缺乏理论支撑。
那么,太极球运动练什么?怎么练?
首先要发明一个球。他的想法得到一家企业的认可,太极球项目成为该校横向合作项目。他联合该企业,设计软硬两种太极拳,根据人小臂的长度,结合太极拳推手动作,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他设计了太极球的尺寸。同时,太极球的重量也由轻到重,分为不同重量级,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来习练。
其次,要创编一套太极球招式。作为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学者,同时在各类太极拳比赛中多次获第一名的他,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创编太极球招式对他来说并不难。他联合该校教师杨艳创编了太极球28式,后又经过他的精编,创作了太极球18式。
王永胜说,他创编太极球招式时,突出太极球与太极拳的四种关系:借球练形;借球练功;借球养性;借球开慧。
他创编的太极球运动一经推广,便获得巨大成功、广泛赞誉。其一,太极球在身体上滚动,拉伸,开肩,刺激经络,不少习练者的肠胃病、失眠、颈椎病得到了显著缓解。一位下肢不能动的瘫痪病人,习练太极球也收到良好健身效果;其二,太极球运动增加了身体的平衡感,重心上提避免了膝关节的损伤风险;其三,太极球运动可快速提升太极拳功力。
中国武协一位领导高度评价太极球运动。他认为,武术项目进奥运,需要“一拳一器械”,太极球既符合太极精神,又不是兵器,便于健身推广,将其作为太极拳的器械与太极拳一起,有望成为奥运会项目。
创新梦想:推动太极拳迈入“3.0时代”
太极球只是推动太极拳迈入“3.0时代”的过渡性项目之一。
在王永胜看来,习练太极拳属于太极拳的“1.0时代”;太极球、太极毯等借助器械练拳属于太极拳的“2.0时代”;将太极拳立体化、智能化,设计出太极镜等,实现人机交互,则是太极拳的“3.0时代”。
如何带动产业?从“1.0时代”迈向“3.0时代”,意味着要开发大量与太极拳有关的产品,提升太极拳的“附加值”。以太极球为例,通过大力推广,可以带动太极器械、服装等产业发展。未来,太极镜如果能打造成为焦作特有的品牌产品,将带动一个新产业。
此外,“3.0时代”的太极拳,将进一步推动太极拳康养、教育培训等产业发展。例如,手中有球,眼前有镜,简单易学,提升了太极拳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将其与康养产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器械在太极拳养生、保健中的作用。
有何实现路径?敢于创新,善于发明!早在2010年,王永胜就开始申报体育发明专利,开创了该校体育申请专利的先河。起初,他因为申请专利去校办、科研处盖章时,工作人员露出诧异的表情。“体育也能搞发明专利?以前没有听说过。”一位工作人员说。
然而,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体育发明专利很快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截至目前,包括太极拳产品在内的体育发明专利,王永胜已成功申报了16项。
这些体育发明是如何想到的?处处留心皆发明!王永胜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去医院看病时,见有有人站在大厅练太极拳,不时有行人从其身边路过而蹭到,王永胜为此突发奇想,发明了一个太极毯,练拳者站在上面练拳不但有了边界感,还可以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位置去练习。
王永胜构思并发明的太极镜,通过传感器,人机交互,不但方便了练拳,还能得知自己身体的各项指标。“通过智能化设备,推动太极拳运动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服务!”王永胜说。
展望未来,王永胜希望我市进一步擦亮并充分利用好太极拳发源地金字招牌,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推动太极拳迈入“3.0时代”,激发太极拳产业发展,助力焦作打造“山水富城·文武福地”。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核心提示
第十一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暨2023年云台山旅游节将于今年9月16日至24日在我市举行。以太极拳搭台,如何推动产业唱戏?
日前,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温县陈家沟调研时强调“坚持守正出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落实讲话精神?
近年来,地处“太极故里”的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太极拳)学院,作为国内以太极文化发展为研究特色的科研平台和教学机构,依托焦作独特的太极拳资源,在太极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上持续发力。该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王永胜积极探索太极拳“产教学研”一体化发展思路,给出发展太极拳产业新答案:推动太极拳迈入“3.0时代”!
作为推动太极拳迈入“3.0时代”的创新性项目之一,由他发起的“太极球”运动,列入了“国培计划”,成为我省武术比赛项目、部分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
那么,何为太极拳的“3.0时代”?王永胜对发展太极拳产业有哪些探索和思考?
本报记者 李晓军
创新成果:太极故里诞生“太极球”
一个印着阴阳鱼的黑白圆球,在运动员的推托挪移之中,变化无穷,尽显太极拳之神韵……
7月5日至7月9日,由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体育局主办的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生武术比赛暨河南省第十八届学生武术比赛中,10多所高校同台竞技,太极球比赛大放异彩。
台下,担任竞赛监督委员会委员的王永胜,看着自己发起并推广的太极球运动不断发扬光大十分欣慰。
“以赛带练,大力普及太极球运动!”王永胜说,太极球正式进入我省的体育赛事已3年。2021年以来,太极球项目相继列入河南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河南省运动会大学生组比赛项目、河南省高校“校长杯”太极拳锦标赛等。
从无到有,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何谈容易!2019年,王永胜发明“太极球”运动,该项目成为该校横向合作推广项目,得到企业支持。围绕练什么、怎么练,该校组织专家学者召开太极球研讨会。当年,他率先在《百度百科》上明确了太极球的概念,对太极球基本动作进行界定,他成为全国太极球运动的发起者、奠基者、推动者。
2020年,他创编的“太极球”运动体系成为“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他连续担任河南省“国培计划”授课教师,为全省培训了1000多名太极球运动教师,这为太极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以来,太极球在进入我省各大体育赛事中的同时,还成为我省10余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目前,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王永胜正奋力将太极球运动推向省外、覆盖全国。
近年来,太极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受到体育界、教育界的高度认可,王永胜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他的太极球相关课题研究多次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社科成果奖。2021年,他被评为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工匠人才”称号,这在体育领域乃至人文领域都十分稀少。
如今,在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太极拳)学院门口草坪上,一个直径1米的“太极球”雕塑,成为该学院的一个地标性景观。这既是该学院太极拳精神的浓缩,也是对王永胜太极球研究和推广的充分肯定。
创新理念:增加太极文化“附加值”
太极球运动是如何诞生的?王永胜说,起初他从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这是发展太极拳产业的抓手。作为体育工程研究专家,他一直在考虑,举办“一赛一节”,四海宾朋来焦作,看什么、带走点儿什么?太极拳产业如何落地、有何抓手?他在寻找一样“东西”!
其次,这是传播太极文化的载体。体育无国界,太极拳是对外传输的中华优秀文化之一。其实,太极拳只是太极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外国人如果不了解太极文化,很难理解太极拳的招式。如何让外国人迅速理解太极文化?王永胜认为,必须有一样东西直观、具体、形象反映太极文化内涵。
再次,这是太极拳理论的有益补充。太极拳大师授拳时常说,要做到“手中无球似有球”。那么,根据阴阳、虚实、相互转化的思想,是否可以创造一样东西,做到“手中有球似无球”?
渐渐地,这一样东西在他脑中闪现了——太极球!
王永胜认为,我国古代习武之人早已用石头做成圆球,作为提升功力的辅助器材,可称作是最原始的“太极球”,但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太极球运动体系,更缺乏理论支撑。
那么,太极球运动练什么?怎么练?
首先要发明一个球。他的想法得到一家企业的认可,太极球项目成为该校横向合作项目。他联合该企业,设计软硬两种太极拳,根据人小臂的长度,结合太极拳推手动作,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他设计了太极球的尺寸。同时,太极球的重量也由轻到重,分为不同重量级,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来习练。
其次,要创编一套太极球招式。作为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学者,同时在各类太极拳比赛中多次获第一名的他,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创编太极球招式对他来说并不难。他联合该校教师杨艳创编了太极球28式,后又经过他的精编,创作了太极球18式。
王永胜说,他创编太极球招式时,突出太极球与太极拳的四种关系:借球练形;借球练功;借球养性;借球开慧。
他创编的太极球运动一经推广,便获得巨大成功、广泛赞誉。其一,太极球在身体上滚动,拉伸,开肩,刺激经络,不少习练者的肠胃病、失眠、颈椎病得到了显著缓解。一位下肢不能动的瘫痪病人,习练太极球也收到良好健身效果;其二,太极球运动增加了身体的平衡感,重心上提避免了膝关节的损伤风险;其三,太极球运动可快速提升太极拳功力。
中国武协一位领导高度评价太极球运动。他认为,武术项目进奥运,需要“一拳一器械”,太极球既符合太极精神,又不是兵器,便于健身推广,将其作为太极拳的器械与太极拳一起,有望成为奥运会项目。
创新梦想:推动太极拳迈入“3.0时代”
太极球只是推动太极拳迈入“3.0时代”的过渡性项目之一。
在王永胜看来,习练太极拳属于太极拳的“1.0时代”;太极球、太极毯等借助器械练拳属于太极拳的“2.0时代”;将太极拳立体化、智能化,设计出太极镜等,实现人机交互,则是太极拳的“3.0时代”。
如何带动产业?从“1.0时代”迈向“3.0时代”,意味着要开发大量与太极拳有关的产品,提升太极拳的“附加值”。以太极球为例,通过大力推广,可以带动太极器械、服装等产业发展。未来,太极镜如果能打造成为焦作特有的品牌产品,将带动一个新产业。
此外,“3.0时代”的太极拳,将进一步推动太极拳康养、教育培训等产业发展。例如,手中有球,眼前有镜,简单易学,提升了太极拳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将其与康养产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器械在太极拳养生、保健中的作用。
有何实现路径?敢于创新,善于发明!早在2010年,王永胜就开始申报体育发明专利,开创了该校体育申请专利的先河。起初,他因为申请专利去校办、科研处盖章时,工作人员露出诧异的表情。“体育也能搞发明专利?以前没有听说过。”一位工作人员说。
然而,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体育发明专利很快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截至目前,包括太极拳产品在内的体育发明专利,王永胜已成功申报了16项。
这些体育发明是如何想到的?处处留心皆发明!王永胜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去医院看病时,见有有人站在大厅练太极拳,不时有行人从其身边路过而蹭到,王永胜为此突发奇想,发明了一个太极毯,练拳者站在上面练拳不但有了边界感,还可以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位置去练习。
王永胜构思并发明的太极镜,通过传感器,人机交互,不但方便了练拳,还能得知自己身体的各项指标。“通过智能化设备,推动太极拳运动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服务!”王永胜说。
展望未来,王永胜希望我市进一步擦亮并充分利用好太极拳发源地金字招牌,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推动太极拳迈入“3.0时代”,激发太极拳产业发展,助力焦作打造“山水富城·文武福地”。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