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4年专题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 > 正文

2024年专题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芒种:风吹麦成浪 静待稻花香
更新时间:2024/6/5 16:30:38    来源:新华社

  北方麦黄,江南秧绿。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6月5日至7日之间,当太阳位于黄经75度时,芒种如约而至,仲夏至此开启。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芒种,连收带种,是连结成熟和新生的节气。芒种的“芒”指的是植物籽实外壳上的细刺,意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在古代,人们以二十四节气划分一年,每个节气又细分为三候,共计七十二候,用以描述自然界的变化和农事活动。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芒种见证着“忙种”,也是农忙之时。小麦要抢着收割入库,弄不好会在雨天烂在地里;秋粮要抢种,稻子要抢插。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白居易也由此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这一时节,辽阔的田野间,生命跃动如歌。大地喷薄而出的活力,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着迷,情不自禁执笔落墨,书写这一“收”一“种”间的江山如画和人生禅意。

  “从此客程君不见,麦秋梅雨遍江东。”芒种时,下雨比较集中,是一年中降水比较多的节气。南宋诗人陆游,有两首芒种诗,正是由雨写起:一曰《时雨》,二曰《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时雨》的几句最为人熟知:“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大意是,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处处都有农人在忙着插秧。家家户户吃着香喷喷的麦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女采菱的歌声。

  如果说在《时雨》中,诗人刻画的是芒种之“忙”,那么《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则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闲”。且看他写道,“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一人两诗,赏陆游的“闲”,品人生的忙。细细咂摸,别有一番趣味。

  芒种时节,高考季到。在热烈的阳光下,无数考生走上考场。麦浪难掩锋芒,恰似少年理想,当下不负岁月,人生自当辉煌。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说,芒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关键时刻,人们要敢拼能搏。所谓人生大事,不过是种和收,有种才有收,种好才能收好。而为人处世,一张一弛,忙有所值,闲有所趣,心有所待,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记者杨金志、郭慕清)

文章编辑:刘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芒种:风吹麦成浪 静待稻花香
    2024/6/5 16:30:38    来源:新华社

      北方麦黄,江南秧绿。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6月5日至7日之间,当太阳位于黄经75度时,芒种如约而至,仲夏至此开启。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芒种,连收带种,是连结成熟和新生的节气。芒种的“芒”指的是植物籽实外壳上的细刺,意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在古代,人们以二十四节气划分一年,每个节气又细分为三候,共计七十二候,用以描述自然界的变化和农事活动。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芒种见证着“忙种”,也是农忙之时。小麦要抢着收割入库,弄不好会在雨天烂在地里;秋粮要抢种,稻子要抢插。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白居易也由此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这一时节,辽阔的田野间,生命跃动如歌。大地喷薄而出的活力,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着迷,情不自禁执笔落墨,书写这一“收”一“种”间的江山如画和人生禅意。

      “从此客程君不见,麦秋梅雨遍江东。”芒种时,下雨比较集中,是一年中降水比较多的节气。南宋诗人陆游,有两首芒种诗,正是由雨写起:一曰《时雨》,二曰《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时雨》的几句最为人熟知:“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大意是,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处处都有农人在忙着插秧。家家户户吃着香喷喷的麦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女采菱的歌声。

      如果说在《时雨》中,诗人刻画的是芒种之“忙”,那么《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则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闲”。且看他写道,“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一人两诗,赏陆游的“闲”,品人生的忙。细细咂摸,别有一番趣味。

      芒种时节,高考季到。在热烈的阳光下,无数考生走上考场。麦浪难掩锋芒,恰似少年理想,当下不负岁月,人生自当辉煌。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说,芒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关键时刻,人们要敢拼能搏。所谓人生大事,不过是种和收,有种才有收,种好才能收好。而为人处世,一张一弛,忙有所值,闲有所趣,心有所待,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记者杨金志、郭慕清)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