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4年专题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 > 正文

2024年专题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寒露:最是橙黄橘绿时
更新时间:2024/10/8 16:52:11    来源:新华社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寒初临,不动声色间,寒露送来了五彩斑斓、如诗如画的深秋。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那“寒露”就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正如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言:“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之后,寒气渐生,昼夜温差较大,早晚会感到寒意。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所谓“鸿雁来宾”指的是,鸿雁飞往南方,此时应为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雀入大水为蛤”是说,天渐寒,雀鸟都不见了,而海中的蚌蛤产出变多,就好像雀变成蛤似的;“菊有黄华”是说,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一直以来,寒露时节,传统习俗也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有登高、赏红叶、饮菊花酒、吃芝麻、吃花糕、吃秋菜、斗蟋蟀等。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节气变化的适应,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寒露还是秋收、秋种、秋管和秋耕的关键时期,农谚有“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晚种一天,少收一担”“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等说法。

  寒露时节,万物枯荣相间,山川大地景色各异:有寒树栖鸦凉风动、草木零落、蝉噤荷残,也有枫叶渐渐由绿变红、篱边菊花开始绽放、十里丹桂飘香……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触目所及的景致和变化,曾让很多文人墨客思绪飘飞、灵感泉涌,留下无数佳句名篇。

  比如,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写道:“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诗中通过对寒露时节自然景观的描绘,如“菊渐黄”“风扫叶”“雁随阳”,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自然规律的敬畏、坚韧品质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再如,李清照的《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宁静深远的秋日之美,笔触如行云流水般清新灵动,流露出词人对这一片大好秋色的热爱。词曰:“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深秋时节,湖上风轻浪细,波光粼粼。花儿都凋谢了,可眼前的水光山色却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有种说不尽的美好。且看那莲蓬里的莲子圆润如珠,虽说碧绿的荷叶已枯萎泛黄,但是岸边的野花杂草被清新的露水洗涤,显得生机勃勃……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湖景图,也反映了词人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

  一夜凉寒,一夜秋。寒露时节,窗外那华叶焜黄、柿红菊华,像是在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心若向阳,何惧寒凉,趁着秋风正好,不如努力去奔赴自己的诗与远方。

记者杨金志、郭慕清

文章编辑:刘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寒露:最是橙黄橘绿时
    2024/10/8 16:52:11    来源:新华社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寒初临,不动声色间,寒露送来了五彩斑斓、如诗如画的深秋。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那“寒露”就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正如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言:“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之后,寒气渐生,昼夜温差较大,早晚会感到寒意。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所谓“鸿雁来宾”指的是,鸿雁飞往南方,此时应为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雀入大水为蛤”是说,天渐寒,雀鸟都不见了,而海中的蚌蛤产出变多,就好像雀变成蛤似的;“菊有黄华”是说,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一直以来,寒露时节,传统习俗也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有登高、赏红叶、饮菊花酒、吃芝麻、吃花糕、吃秋菜、斗蟋蟀等。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节气变化的适应,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寒露还是秋收、秋种、秋管和秋耕的关键时期,农谚有“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晚种一天,少收一担”“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等说法。

      寒露时节,万物枯荣相间,山川大地景色各异:有寒树栖鸦凉风动、草木零落、蝉噤荷残,也有枫叶渐渐由绿变红、篱边菊花开始绽放、十里丹桂飘香……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触目所及的景致和变化,曾让很多文人墨客思绪飘飞、灵感泉涌,留下无数佳句名篇。

      比如,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写道:“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诗中通过对寒露时节自然景观的描绘,如“菊渐黄”“风扫叶”“雁随阳”,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自然规律的敬畏、坚韧品质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再如,李清照的《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宁静深远的秋日之美,笔触如行云流水般清新灵动,流露出词人对这一片大好秋色的热爱。词曰:“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深秋时节,湖上风轻浪细,波光粼粼。花儿都凋谢了,可眼前的水光山色却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有种说不尽的美好。且看那莲蓬里的莲子圆润如珠,虽说碧绿的荷叶已枯萎泛黄,但是岸边的野花杂草被清新的露水洗涤,显得生机勃勃……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湖景图,也反映了词人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

      一夜凉寒,一夜秋。寒露时节,窗外那华叶焜黄、柿红菊华,像是在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心若向阳,何惧寒凉,趁着秋风正好,不如努力去奔赴自己的诗与远方。

    记者杨金志、郭慕清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