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4年专题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 > 正文

2024年专题

节令之美|7日6时20分立冬: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更新时间:2024/11/5 10:35:52    来源:新华社

  北京时间11月7日6时20分将迎来立冬节气。时令另起一行,在“暮云重叠碧,远树浅深红”中,秋天向冬天缓缓递上接力棒。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四立”,与“两至(夏至和冬至)”“两分(春分和秋分)”合称“八节”,它们都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立冬,意味着节气意义上的入冬,距离气象意义上的入冬还将有一段日子。尤其是在南方一些地区,还会有“十月小阳春”的现象,让当地人产生“冬日胜春朝”的舒适感受。

  古时,立冬不仅是节气,还是一个重要节日。即便到了今天,北方的不少地方还有吃饺子、喝羊汤的习俗;南方的不少地区则有吃鸡鸭鱼肉的习俗。

  为何立冬节气会备受“礼遇”呢?因为它涵盖了“一始一终”。“始”,指的是冬季之始;那么,“终”又指的是什么呢?

  王来华说,在古人眼中,“冬”是终了的意思。《说文解字》记载,“冬,四时尽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可见,“终”指的是入冬后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

  从物候上来说,立冬也是秋天转向冬天的过渡时节,随处可见青黄夹杂、红枫摇曳之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此也多有咏叹:“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秋尽立冬始,美好正当时。这种美好可以是一盘热乎的饺子、一碗鲜美的羊汤,又可以是一个香甜糯口的烤地瓜、一袋香气喷喷的糖炒栗子,还可以是一次围炉煮茶、临窗夜话,更可以是洒在身上的一缕温暖阳光。

  冬之伊始,不期而遇的美好或有很多,大家不妨来积极感受,让这种美好温暖心房,点亮生活。

(记者周润健)

文章编辑:刘佳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节令之美|7日6时20分立冬: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2024/11/5 10:35:52    来源:新华社

  北京时间11月7日6时20分将迎来立冬节气。时令另起一行,在“暮云重叠碧,远树浅深红”中,秋天向冬天缓缓递上接力棒。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四立”,与“两至(夏至和冬至)”“两分(春分和秋分)”合称“八节”,它们都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立冬,意味着节气意义上的入冬,距离气象意义上的入冬还将有一段日子。尤其是在南方一些地区,还会有“十月小阳春”的现象,让当地人产生“冬日胜春朝”的舒适感受。

  古时,立冬不仅是节气,还是一个重要节日。即便到了今天,北方的不少地方还有吃饺子、喝羊汤的习俗;南方的不少地区则有吃鸡鸭鱼肉的习俗。

  为何立冬节气会备受“礼遇”呢?因为它涵盖了“一始一终”。“始”,指的是冬季之始;那么,“终”又指的是什么呢?

  王来华说,在古人眼中,“冬”是终了的意思。《说文解字》记载,“冬,四时尽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可见,“终”指的是入冬后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

  从物候上来说,立冬也是秋天转向冬天的过渡时节,随处可见青黄夹杂、红枫摇曳之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此也多有咏叹:“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秋尽立冬始,美好正当时。这种美好可以是一盘热乎的饺子、一碗鲜美的羊汤,又可以是一个香甜糯口的烤地瓜、一袋香气喷喷的糖炒栗子,还可以是一次围炉煮茶、临窗夜话,更可以是洒在身上的一缕温暖阳光。

  冬之伊始,不期而遇的美好或有很多,大家不妨来积极感受,让这种美好温暖心房,点亮生活。

(记者周润健)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