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4年专题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 > 正文
 
     

    2024年专题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大寒:明朝换新律 梅柳待阳春
    更新时间:2025/1/20 10:15:25    来源:新华社

      今日大寒,以冬之落幕,作春之序曲。

      大寒,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带着彻骨的冷意,为一年的时光画上句点;又似一把钥匙,悄然开启春的序章。

      这一年,“诗意”与“节令”辉映,像是既古老又浪漫的奇遇,在平静的生活里细数岁月的刻度;这一年,在古人浩荡的诗情里,十里春风、阵阵松涛、蒹葭苍苍、千山暮雪的美妙字眼和情景,都曾在泛黄的纸张上跃动;这一年,见过林风轻拂翠竹、溪水潺潺伴清音,也见过山月照弹琴、寒窗寂寂思故人……

      时光如斯,节令更迭,从立春的微风拂面,到大寒的朔风凛冽,每一个节气都是一幅绝美的画卷,每一首诗词都是一曲悠扬的乐章。岁暮大寒,怀揣诗意,便不觉寒冷。

      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大寒节气开始光照增加,母鸡便可以孵小鸡了;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三候水泽腹坚,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节气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食糯是其中一项,人们会吃糯米饭等,寓意着健康与好运;有的地方还有“做牙”习俗,即祭祀土地公。此外,临近春节,扫尘和糊窗也是大寒时常见的民俗活动,人们通过大扫除和贴窗花等方式,辞旧迎新,祈求来年的吉祥与顺利。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大寒时节被认为是一个自由的时节,传说大寒到了,民间可以自由动土基建、修缮房屋,没有禁忌。实际上,这也是辛苦一年的民众心理放松的时节。

      大寒岁末,万物蛰伏,却也孕育着新生的希望。在古人的诗行间,人们领略了“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的静谧,也感受了“岂如凌霜叶,岁暮蔼颜色”的坚韧。待到春回大地,续写属于自己的诗意篇章,让生活在这流转的时光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寒尽,春生。在古人很多诗词中,都蕴含着浓浓的希冀。比如,唐代诗人元稹曾作《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诗曰:“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这首诗开篇写到,腊月里,把美酒斟满杯,让炭火暖心扉。诗人劝诫人们应顺应时节,围炉取暖,非必要不出门。与此同时,面对季节交替,诗人看到的是勃勃生机:梅花杨柳,迎春而待。整首诗的笔触温馨、自然,不仅传递了诗人对时节更迭的感受,更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作一首五言律诗《岁寒知松柏》,每到隆冬腊月、天寒地冻时,其中几句总会被人提及:“群阴雕品物,松柏尚桓桓。老去惟心在,相依到岁寒。”诗人在这里通过描绘松柏在严寒中的坚韧与顽强,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之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发人深思。

      岁末终章,向暖而行。经过冬寒凌冽的历练,才是春暖花开的未来。愿天下人,漂泊有归宿,前程有奔赴,春日可期,绚烂可待。

    记者杨金志、郭慕清

    文章编辑:刘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大寒:明朝换新律 梅柳待阳春
    2025/1/20 10:15:25    来源:新华社

      今日大寒,以冬之落幕,作春之序曲。

      大寒,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带着彻骨的冷意,为一年的时光画上句点;又似一把钥匙,悄然开启春的序章。

      这一年,“诗意”与“节令”辉映,像是既古老又浪漫的奇遇,在平静的生活里细数岁月的刻度;这一年,在古人浩荡的诗情里,十里春风、阵阵松涛、蒹葭苍苍、千山暮雪的美妙字眼和情景,都曾在泛黄的纸张上跃动;这一年,见过林风轻拂翠竹、溪水潺潺伴清音,也见过山月照弹琴、寒窗寂寂思故人……

      时光如斯,节令更迭,从立春的微风拂面,到大寒的朔风凛冽,每一个节气都是一幅绝美的画卷,每一首诗词都是一曲悠扬的乐章。岁暮大寒,怀揣诗意,便不觉寒冷。

      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大寒节气开始光照增加,母鸡便可以孵小鸡了;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三候水泽腹坚,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节气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食糯是其中一项,人们会吃糯米饭等,寓意着健康与好运;有的地方还有“做牙”习俗,即祭祀土地公。此外,临近春节,扫尘和糊窗也是大寒时常见的民俗活动,人们通过大扫除和贴窗花等方式,辞旧迎新,祈求来年的吉祥与顺利。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大寒时节被认为是一个自由的时节,传说大寒到了,民间可以自由动土基建、修缮房屋,没有禁忌。实际上,这也是辛苦一年的民众心理放松的时节。

      大寒岁末,万物蛰伏,却也孕育着新生的希望。在古人的诗行间,人们领略了“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的静谧,也感受了“岂如凌霜叶,岁暮蔼颜色”的坚韧。待到春回大地,续写属于自己的诗意篇章,让生活在这流转的时光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寒尽,春生。在古人很多诗词中,都蕴含着浓浓的希冀。比如,唐代诗人元稹曾作《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诗曰:“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这首诗开篇写到,腊月里,把美酒斟满杯,让炭火暖心扉。诗人劝诫人们应顺应时节,围炉取暖,非必要不出门。与此同时,面对季节交替,诗人看到的是勃勃生机:梅花杨柳,迎春而待。整首诗的笔触温馨、自然,不仅传递了诗人对时节更迭的感受,更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作一首五言律诗《岁寒知松柏》,每到隆冬腊月、天寒地冻时,其中几句总会被人提及:“群阴雕品物,松柏尚桓桓。老去惟心在,相依到岁寒。”诗人在这里通过描绘松柏在严寒中的坚韧与顽强,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之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发人深思。

      岁末终章,向暖而行。经过冬寒凌冽的历练,才是春暖花开的未来。愿天下人,漂泊有归宿,前程有奔赴,春日可期,绚烂可待。

    记者杨金志、郭慕清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