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2024年专题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 > 正文
 
     

    2024年专题

    乍暖还寒“雨水”来 调脾疏肝御寒湿
    更新时间:2025/2/18 10:39:40    来源:新华社

      18日将迎来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这标志着气温回升、冰雪消融、降水增多。中医专家提醒,这一时期天气乍暖还寒,气候特点以“寒湿”为主,对人体健康尤其是消化功能影响明显,人们宜通过饮食调脾、起居护阳、运动疏肝抵御寒湿邪气,预防季节性疾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张艳虹介绍,中医认为,寒湿之气易困脾脏,导致人体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且春主肝气,肝气过旺易克脾土,进一步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因此,雨水时节多见“风寒湿邪外袭”导致的感冒、咳嗽、鼻炎等外感病;“寒湿滞留关节”易致关节疾病复发;肝气若疏泄失常易发郁结,可表现为情绪波动、抑郁、烦躁甚至失眠。

      “雨水节气是春季阳气升发的关键期。”张艳虹说,饮食注意“少酸宜甘、健脾祛湿”,宜多吃山药、红枣、蜂蜜等甘味食物,少吃山楂等酸味食物以免助肝克脾,尽量避免进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或羊肉等过于温补的食物以防加重湿邪。

      起居则要注意“春捂护阳,避湿防寒”。张艳虹提示,穿衣宜“上薄下厚”,保护头部、颈项、腰腹和下肢,避免寒从脚起;坚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耗伤肝血;保持居室干燥通风,避免湿气滞留。此外,运动宜以“微汗”为度,避免剧烈运动耗气伤阴,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

      如何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应对这一时节常见健康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主治医师赵俊男说,按摩足三里穴有助于健脾祛湿、补气养血,按摩中脘穴可调理脾胃、促进消化,艾灸关元穴能够温阳散寒、健脾益胃。每晚睡前还可用艾叶、生姜、花椒等药材煮水泡脚15至20分钟,帮助促进血液循环、散寒祛湿。

    文章编辑:刘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乍暖还寒“雨水”来 调脾疏肝御寒湿
    2025/2/18 10:39:40    来源:新华社

      18日将迎来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这标志着气温回升、冰雪消融、降水增多。中医专家提醒,这一时期天气乍暖还寒,气候特点以“寒湿”为主,对人体健康尤其是消化功能影响明显,人们宜通过饮食调脾、起居护阳、运动疏肝抵御寒湿邪气,预防季节性疾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张艳虹介绍,中医认为,寒湿之气易困脾脏,导致人体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且春主肝气,肝气过旺易克脾土,进一步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因此,雨水时节多见“风寒湿邪外袭”导致的感冒、咳嗽、鼻炎等外感病;“寒湿滞留关节”易致关节疾病复发;肝气若疏泄失常易发郁结,可表现为情绪波动、抑郁、烦躁甚至失眠。

      “雨水节气是春季阳气升发的关键期。”张艳虹说,饮食注意“少酸宜甘、健脾祛湿”,宜多吃山药、红枣、蜂蜜等甘味食物,少吃山楂等酸味食物以免助肝克脾,尽量避免进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或羊肉等过于温补的食物以防加重湿邪。

      起居则要注意“春捂护阳,避湿防寒”。张艳虹提示,穿衣宜“上薄下厚”,保护头部、颈项、腰腹和下肢,避免寒从脚起;坚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耗伤肝血;保持居室干燥通风,避免湿气滞留。此外,运动宜以“微汗”为度,避免剧烈运动耗气伤阴,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

      如何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应对这一时节常见健康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主治医师赵俊男说,按摩足三里穴有助于健脾祛湿、补气养血,按摩中脘穴可调理脾胃、促进消化,艾灸关元穴能够温阳散寒、健脾益胃。每晚睡前还可用艾叶、生姜、花椒等药材煮水泡脚15至20分钟,帮助促进血液循环、散寒祛湿。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